1936年12月,北平国际记者会。
段明兰站在演讲台上,一袭白色女士西装,耳朵上的珍珠扣在顶灯映照下泛着温润的光。
她将发髻挽得一丝不苟,几缕碎发被发胶牢牢固定,露出光洁的额头,锐利与优雅并存。
她身后悬挂着巨大的中国地图,东北、华北地区被醒目的红色标记覆盖,触目惊心。
台下坐满了各国记者,相机闪光灯不断闪烁,如同骤雨般砸在她脸上,却只映出一片沉静如水的面容。
\"女士们,先生们,\"
她的声音清晰而有力,中英文双语切换流畅:\"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灾难,而是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践踏。\"
她抬手示意,身后的幕布切换成一组照片——被焚毁的村庄,流离失所的难民,堆积如山的尸体。
\"这些,是日本军队在华北地区的'杰作'。\"
她的声音依然平稳,却字字如刀,\"他们宣称这是'东亚共荣',可实际上,这是赤裸裸的屠杀和掠夺。\"
台下一片寂静,只有钢笔在纸上快速记录的沙沙声。
一位英国记者举手提问:\"段姐,您曾在剑桥大学攻读法律与社会科学,那里有更优渥的环境和更安全的未来。为何选择回到北平,而不是留在伦敦发展?\"
段明兰唇角勾起一抹得体的微笑,眼尾的弧度恰到好处,眼神却陡然变得坚定如铁:
\"剑桥教会了我知识与理性,但北平给了我无法推卸的使命。\"
她顿了顿,声音更沉:\"当你的家园正在被侵略,当你的同胞正在流血,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不会选择袖手旁观。\"
另一位美国记者紧接着提问:\"段姐,您如何看待当前中国内战局势?南京政府与共产党的对抗,是否会削弱抗日力量?\"
段明兰的目光扫过全场,声音沉稳而官方:\"当前形势下,我认为所有中国人应当放下分歧,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担\"
她微微抬高声音,语气铿锵:\"北平作为华北的重要城市,虽暂时被孤立,但我们从未放弃争取和平与统一的努力。”
“我们呼吁各方势力以民族大义为重,停止内耗,携手抗日!唯有如此,才能救中国!”
台下响起一阵掌声,几位中国记者甚至激动地站了起来,眼眶泛红。
*
段明兰刚走下台,秘书便匆匆上前,递上一份加急军报,声音压得极低:\"明兰姐,明兰姐,这是少帅派人给您送来的,西安那边,出事了。\"
段明兰接过电报,快速扫了一眼,瞳孔骤然紧缩——
\"昨夜凌晨,张学良、杨虎城于华清池兵谏,扣押蒋介石及南京政府要员,提出八项救国主张,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她的指尖不受控制地微微发颤,不是因为畏惧,而是因为这则消息背后翻涌的惊涛骇浪。
她迅速将电报折好塞进袖口,面色恢复如常:\"立刻联系北平商会、军政处、财政署所有核心成员,一时后,在段公馆开紧急会议。\"
*
段公馆的会议室内,气氛凝重。
段明昭、段明兰、赵常之以及北平军政商三界的核心人物围坐在长桌前,桌上摊着那份来自西安的密电。
段明昭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声音低沉:\"张学良兵谏蒋介石,提出八项主张,核心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他抬眼扫视众人:\"现在的问题是,北平该如何应对?\"
财政署长率先开口:\"少帅,此事非同可。若我们公开支持兵谏,南京方面必定视我们为同谋,届时军饷、物资供应恐怕会被彻底切断,北平本就吃紧的防务只会雪上加霜。\"
商会会长沉吟片刻:\"但若我们沉默,又恐错失促成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机会。\"
\"我们支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但不宜公开表态支持兵谏。\"段明兰声音冷静的开口,瞬间压下了议论的嘈杂。
她看向段明昭:\"明昭,北平现在四面受敌,东边有日军虎视眈眈,南边有南京的猜忌,若贸然站队,只会让自己陷入更被动的境地。\"
段明昭沉思片刻,缓缓点头:\"姐得对。\"
他站起身,声音坚定:\"北平支持抗日,但不会公开介入西安事变。我们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
结果果然如段明昭所料——
在中共代表周恩来等饶斡旋下,以及国内外各方势力的压力之下,张学良最终同意释放蒋介石,并亲自陪同其返回南京。
然而,飞机刚落地南京,张学良便被软禁,从此失去自由。
但这场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却彻底改写了中国的政治格局。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国共两党开始走向联合抗日的道路。
这对孤立无援的北平来,无疑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但是段明昭认为:日军不会坐视中国统一抗日,他们一定会加紧侵略步伐。
而北平,很可能是他们的第一个目标。
邵庭的戏班子依旧在庆喜班登台,《贵妃醉酒》的唱腔仍在戏园子里回荡,但暗地里,他早已成了共产党与段家之间的秘密联络人,戏服的水袖里藏过无数情报。
赵常之则利用赵家在金融界的残余影响力,暗中为抗日军队筹措资金,汇丰银行的保险柜里,锁着他瞒着父亲转移的资产。
段明兰的外交手段更加灵活,她频繁接见外国记者,将日军的暴行和中国的抗日决心传递到国际社会。
而段明昭,则日夜操练军队,加固城防,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
谁也不知道,那决定性的一会在何时到来。
*
1937年的春节,北平的街头难得有了几分喜庆。
尽管局势依然紧张,但国共合作的消息给了惶惶不安的人们一丝希望。
所有人都盼望着和平那的倒来。
家家户户的门楣上,终于又挂上了红灯笼,孩子们拎着纸糊的兔子灯,在雪地里追逐嬉闹。
段公馆的厨房里飘出饺子的香气,白雾般的蒸汽从门缝里钻出来,混着酱醋的酸香,在寒冷的冬夜里氤氲出一丝难得的暖意。
今年的段公馆比往年热闹些,又多了个赵常之。
原因无他,偌大的赵氏公馆如今只剩他一人,和几个零星的老仆守着空荡荡的宅院,赵常之实在熬不过这份冷清。
除夕午后,他拎着两瓶陈年花雕,踩着没过脚踝的积雪,便寻到了段家。
\"明昭,你还得感谢我,\"
餐桌上,赵常之抿了一口酒,唇角勾起一抹戏谑的笑,\"要不是我最开始带你去戏班子看戏,你怎么能得到邵老板这样的可人儿?\"
段明昭轻飘飘地扫了他一眼,没接话,只是夹了一筷子红烧肉放到邵庭碗里。
邵庭低头轻笑,眼角微微弯起,像是盛了一汪清浅的月光。
段明兰倒是笑了,指尖轻轻敲了敲酒杯:\"常之能出这番话,看来是姐姐当初的烟头不够烫。\"
赵常之立刻闭上了嘴,低头专心扒饭,有些尴尬。
——三年前,段明兰就是用一支燃着的烟,按在他手背上,逼他退了婚约。
餐桌上的气氛轻松了几分,仆人们进进出出,端上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
窗外,北平的夜空偶尔闪过几束烟花,照亮了积雪覆盖的屋檐。
\"为了和平,\"段明兰举起酒杯,声音很轻,却字字清晰,\"也为了未来的胜利。\"
四人碰杯,花雕酒的醇香在唇齿间蔓延,带着一丝微甜的暖意。
饭后,段明兰起身,从衣架上取下狐裘披风,顺手拿起挂在门边的狗绳。
\"我带来财出去溜溜,\"
她系着披风带子,目光扫过餐桌旁的三人,\"你们自便。\"
赵常之立刻站起来:\"明兰姐,我陪你——\"
\"不用,\"段明兰头也不抬,声音冷淡,\"有卫兵跟着呢。\"
她弯腰给来财套上狗绳,大狗兴奋地摇着尾巴,前爪扒拉着她的裙角。
赵常之站在原地,有些尴尬地摸了摸鼻子:\"那我......\"
\"客房在二楼西侧,\"段明兰打断他,终于抬眼瞥了他一眼,语气缓和了些,“不想回赵公馆就自己找地方睡,别客气。”
完,她牵着来福推门而出,寒风卷着几片残雪灌进来,又迅速被合上的门隔绝在外。
赵常之望着紧闭的房门,叹了口气,转头看向段明昭和邵庭:\"我是不是又惹她生气了?\"
段明昭没理他,只是站起身挡住这个电灯泡,笑着看向邵庭:\"我们去庭院走走?\"
邵庭微微一笑,摇了摇头:\"今年换个地方吧。\"
他起身,指尖轻轻勾住段明昭的袖口:\"跟我来。\"
喜欢快穿之人格补全计划请大家收藏:(m.fhxs.com)快穿之人格补全计划凤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