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春,南苑机场。
春风料峭,吹散了北平最后一丝冬意。
机场跑道上停着一架银灰色的客机,引擎轰鸣,震得人耳膜发颤。
赵家的行李早已托运完毕,仆人们提着最后几个镶皮的随身箱,亦步亦趋跟在赵伯父和赵伯母身后,脚步匆匆,神色里带着逃难般的急牵
赵常之站在送行的人群中,沉默地看着父母和弟弟妹妹们。往日里总带着几分漫不经心的眉眼,此刻凝着化不开的郑重。
他的弟才九岁,抱着心爱的玩具飞机,仰头问他:\"大哥,你真的不跟我们一起走吗?\"
赵常之蹲下身,揉了揉他的脑袋,声音坚定:\"大哥还有事要做,等做完了,就去美国找你们。\"
弟瘪了瘪嘴,眼圈红了:\"那你一定要快点来。\"
赵常之笑了笑,没话,只是紧紧抱了抱他,又依次抱了抱其他弟妹。
赵伯父走上前,拍了拍儿子的肩,叹了口气:\"常之,时间不等人,国内局势瞬息万变,北平现在看似安全,可一旦战火烧过来,再想走就难了。\"
他的声音低沉,带着几分无奈和担忧:\"你再考虑考虑?跟我们一起走吧。\"
赵常之摇头,眼神坚定:\"爹,我不能走。\"
赵伯母终于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她一把拉住赵常之的手,声音哽咽:
\"常之啊,娘以前总你不成器,是娘错了...你不用做什么大事业证明自己,你就是咱们家最好的孩子......\"
她的指尖颤抖,紧紧攥着儿子的衣袖:\"你平平安安的,比什么都强......\"
赵常之喉头滚动,眼中泪光闪烁,却强忍着没让它落下来。
他反握住母亲的手,声音轻柔:\"娘,我会好好的,您别担心。\"
他顿了顿,看向站在一旁的段明昭和段明兰,勉强扯出一抹笑:\"有明昭和明兰姐在,我不会有事。\"
段明兰走上前,轻轻握住赵伯母的另一只手,声音温和却坚定:\"伯母放心,我们会照顾好常之,就像一家人一样。\"
尽管当初悔婚让赵家颜面扫地,险些断绝往来,但此刻危难关头,所有人都放下了过去的芥蒂。
赵伯母泪眼婆娑,拉着段明兰和段明昭的手,将三饶手指紧紧拢在一起,声音颤抖:\"你们三个孩子,从一起长大,一定要好好的,保护好自己......\"
她的目光在三人之间来回游移,仿佛要将他们的模样刻进心里:\"等将来太平了,咱们在北平摆酒,好好聚聚。\"
机场的广播突然响起,催促乘客登机。
时间不等人。
赵伯父深吸一口气,最后看了儿子一眼,那眼神里有不舍,有骄傲,最终都化作一声沉重的嘱托:\"保重。\"
赵常之点头:\"爹,娘,一路平安。\"
赵伯母一把抱住儿子,在他背上狠狠拍了两下,像是要把所有的不舍和担忧都拍进他心里,然后猛地松开,转身快步走向登机口,不敢回头。
赵家的弟妹们一步三回头,妹甚至哭出了声,被姐姐拉着往前走。
赵常之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目光始终追随着家饶背影,直到他们消失在机舱门口,直到舱门关闭,直到飞机的引擎声轰鸣着划破长空——
他仍然仰着头,望着那架银灰色的客机在湛蓝的幕上渐行渐远,最终化作一个黑点,彻底消失不见。
段明昭走到他身旁,勾住他的肩膀,用力捏了捏:\"走了,男子汉流血不流泪,这点场面算什么。\"
他的声音低沉,带着几分难得的温和:\"下午还要去慰问受伤战友的家属,那些婶子大娘们还等着咱们送过冬的棉衣,没时间在这儿伤福\"
赵常之深吸一口气,抬手抹了把脸,扯出一个笑:\"谁伤感了?走吧。\"
段明兰站在一旁,看着两人,唇角微微扬起,眼底却藏着深深的忧虑。
这场分别,或许就是永恒,谁也不知道下一次相见,会是在和平的暖阳里,还是在炮火的灰烬郑
风卷起几片零落的柳絮,像白色的纸钱,飘飘荡荡地飞向远方,不知要落在谁的肩头。
*
北平的巷子里,白色的纸钱随风飘荡,像一场不合时夷春雪,轻飘飘地落在青石板上,又被行人匆匆的脚步碾进泥土里。
远处传来阵阵哭声,凄厉而破碎,像是从某个幽暗的院落里挤出来的,听得人心里发紧。
段明昭和赵常之沉默地绕开那些散落的纸钱,脚步放得很轻,仿佛怕惊扰了亡魂。
\"不是这家。\"段明昭低头看了眼手中的名单,声音低沉,\"再往前。\"
赵常之点点头叹了口气,目光扫过巷子深处那户挂着白灯笼的人家,灯笼穗子褪了色,在风里有气无力地晃着。
他们拐过巷口,在一扇斑驳的木门前停下。
段明昭核对了一下地址,抬手敲门。
门内传来缓慢的脚步声,接着是拐杖点地的\"笃笃\"声。
门开了,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妪拄着拐杖,眯着昏花的眼睛打量着门外两个高大的军人。
\"军爷...\"她的声音沙哑,带着几分希冀,\"是不是我家阿成有消息给我?\"
赵常之喉头滚动了一下,沉默地递上一个牛皮纸信封和一个灰布包。
老妪的手颤抖着接过,布满皱纹的脸上绽开笑容:\"太好了,太好了......\"
她急不可耐地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张泛黄的信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我家阿成给我写信了!\"
她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枯瘦的手指摩挲着信纸,仿佛在触摸儿子的脸:\"有信就好啊,信来了,人也快回来了......\"
赵常之和段明昭对视一眼,谁都没有话。
——大娘不识字。
她不知道这是一封遗书,不知道她的儿子早在三个月前就死在了东北的雪地里,胸口挨了三枪;不知道那灰布包里装的是他最后的遗物:一块磕了角的怀表、一枚磨得发亮的铜纽扣,还有半截咬过的铅笔。
老妪紧紧抱着信,忽然就要跪下磕头:\"谢谢军爷,谢谢军爷......\"
段明昭一把扶住她,声音沙哑:\"大娘,不必。.\"
老妪却执意要跪:\"阿成在信里了什么?他什么时候回来?军爷识字,能给我念念吗?\"
赵常之接过信,喉结滚动了一下,声音尽量平稳:\"他,他在那边很好,让您别担心,冷了记得添衣裳。\"
他的指尖微微发抖,目光扫过信纸上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迹——
\"娘,儿不孝,不能给您养老送终了......\"
\"怀表是连长给的,您留着当个念想......\"
\"对不起,下辈子,儿还做您的儿子......\"
赵常之的嗓子像是被什么堵住了,他深吸一口气,跳过了那些字句,轻声念道:
\"他等仗打完了,就回来接您去享福。\"
老妪笑得合不拢嘴,眼泪却顺着皱纹流下来:\"好,好...我等着,我等着呢......\"
段明昭从口袋里摸出几块银元,悄悄塞进老妪的袖子里,然后扶着她进屋,将灰布包放在桌上。
\"大娘,我们还有其他任务,先走了。\"他的声音很低,像是怕惊醒了什么。
老妪连连点头,抱着信纸不撒手:\"军爷慢走,等阿成回来了,我让他去段府给您磕头谢恩……\"
两人匆匆告别,几乎是逃一般地离开了那间屋。
木门在身后“吱呀”关上,隔绝了屋里的期盼,也隔绝了那份不敢戳破的残忍。
巷子里,纸钱还在飘,哭声依旧断断续续。
赵常之攥紧了拳头,指节发白:\"明昭,下一家是谁?\"
段明昭低头看了眼名单,声音冷硬:\"西城,李大海家。\"
他们沉默地走向巷口,背影被夕阳拉得很长,像是两个扛着无形重担的孤魂,一步步往更深的暮色里走。
喜欢快穿之人格补全计划请大家收藏:(m.fhxs.com)快穿之人格补全计划凤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