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献死了,这消息你肯定知道了。”李复阴恻恻的盯着宇文运:“别想着将这件事全都推到卢献身上,你们就能置身事外了。”
“卢承庆回来,这事儿,卢家也捂不住。”
“跟卢献有关的,卢承庆会亲自结果了他们。”
“否则,整个卢家都要被牵连,范阳卢氏,要被钉死在耻辱柱上,百年声望,毁于一旦。”
“处理不好,所有卢家人在外都抬不起头来。”
“你还寻思着,这事儿一个卢献就能担了全部呢?”
“卢献一脉全都完蛋,你宇文家,也是一样。”李复恶狠狠的道:“当然,你宇文运本就是个孤儿,现在除了老婆孩子,也没多少亲戚了。”
“不过即便是这样,也跑不了,你和卢献做下的这些事,足以让你们这一脉,彻底死绝。”
“也别指望着宇文士及,人家宇文士及跟你们,没关系。”
宇文士及虽然也姓宇文。
但是就跟自己的老丈人李绩姓李一样,人家原本是不姓这个的。
不过宇文士及家,那是祖上的事儿,但凡他们想要改,那都随便改了。
“大云寺里这么多人惨死,卢献一把火给自己烧了,算是便宜他了,但是你既然还活着,那我绝对不会让你好死!”
“那些饶痛苦和绝望,如果不让你一一品尝,都对不起盘旋在大云寺上方的那些无法投胎的冤魂!”
敢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在自己的地盘上搞这些。
不让你死的惨烈一些,会让人家以为,泾阳王李复,是个好欺负的。
自贞观元年开始!李复就不会再是那个被欺负的无处发声的李复了!
欺负过他的人,都死了!
李复自己心里恶狠狠的想着。
李复对着苏定方比了个手势,苏定方会意,立即带人将宇文运拖了出去,用布条勒住了他的嘴巴,四肢全都绑的结结实实。
至于他身上的箭伤,会有人给他医治的。
现在宇文运是死是活,他自己的可不算。
怎么着也要让他活着看到他为数不多的亲人,一个个的死在他面前。
如此,他才能体会到,当初被他残害的那些人及其家人,有多么绝望。
当然,如果宇文运还有那么一点点人性的话。
将宇文运带走之后。
李复转过身,和颜悦色的看着地上瘫坐着的两个老登。
“哎呀,看过这么多,吓坏了吧。”
“你们两位,也是老人家了,当然,看在你们这么大的岁数上,按理,不应该对你们这样那样什么什么的。”李复脸上带着几分笑意:“不过呢,也需要你们两人配合,供词,签字画押什么的,没问题吧?”
两个老头拼命点头,花白的胡子抖得像风中的枯草。
眼前的年轻人,太残暴了。
从来没有见过这般办案的人。
“你看,早这么乖巧不就好了,配合一下,把你们知道的,都出来,懂吗?”
“一把岁数了,不经折腾,都活到这个年纪了,是吧,别再添乱了。”
“好好为自己想想。”
“做人嘛,自私一点,才能活的舒坦。”
李复的言外之意,就明摆着告诉他们,别再想着隐瞒什么了。
瞒不住,都被一锅端啦。
没有剩下的,需要他们豁出命去维护的了。
南山别院搜查出来的所有东西全都装进箱子里,贴封条,这些,都是要运送到长安城去的。
不交给刑部,也不交给大理寺。
而是直接进百骑司的衙门。
因为刑部出家贼的事,现在李世民更信不过刑部了。
至于大理寺。
大理寺底下也没干净到哪儿去。
出了这样的事情,朝廷三省六部,各个官衙,都在自查。
查出问题,直接处理,毫不留情。
本就精简过的官员,再经历一番自查,都不知道要查出多少事情,空出多少位置。
也不用怕空出来的位置没人顶,多少人如狼似虎的都盯着呢。
现在朝廷的位置,多紧缺?
更别,明年,贞观六年秋,朝廷第二次开科取士,到时候,又会有一批新鲜的人才出炉。
别苑里的东西都被查抄一空之后,苏定方过来请示李复。
“殿下,别苑的东西,都已经清点完毕,登记在册。”苏定方道:“这别苑......”
“这地段是好地段。”李复道:“直接推平,也可惜了,先空着吧,宇文家的家产被抄没,也是要等候朝廷发落的。”
苏定方点点头。
别苑这边,一直忙活到傍晚,中午的时候,众人都是喝点热水,就着胡饼对付了一口。
夕阳下,别苑的大门........也关不上了,早就被轰成了碎片。
干脆搬些砖石过来,将豁口堵上,而后再贴上封条。
里面已经没东西了。
百骑司下的人下手比李复黑多了,都用不着李复吩咐,能藏东西的,全砸了,碎片都要过一遍。
生怕漏掉一丝蛛丝马迹,没办法跟宫里交差。
浩浩荡荡的队伍,携带着成箱成箱的罪证,赶回庄子上。
今且在泾阳县庄子上驻扎一晚,明日一早,五百千牛卫加上百骑司的人,才会赶回长安。
至此,泾阳县这边的查抄工作,就要告一段落了。
毕竟,搜南山别院,也没有再牵扯出新的地点。
至于马周和孙伏伽手上的人口失踪案,还有一半没有办理呢。
只是查出来的一半,收尾工作,也还要继续,至少要告诉他们的家人,罪魁祸首已经被抓,另外,当初和稀泥的,包庇的,还有沆瀣一气的地方官员,也要收拾。
孙伏伽拿着名单,要回大理寺,派人前往地方上拿人呢。
孙伏伽这个少卿都出动了,大理寺不能一点事儿不干,全指望着百骑司。
刑部的脸已经在这件案子里丢尽了,大理寺,可不能步他们的后尘。
不管如何,孙伏伽决定回到大理寺之后,带着名单,必定要秉公办案,这个节骨眼上,大理寺能不能保住名声,就看这一遭了。
若是全指望着百骑司,那刑部和大理寺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直接全归百骑司统领算了。
两边衙门的官员,不能真的连脸都不要了。
李复安排完手上的事情,回到宅子里的时候,已经黑了。
到家,走进厅中,厅中候着的丫鬟赶紧上前将主君身上厚重的披风取下,奉上暖手的手炉。
紧接着,便有丫鬟端着热茶进来,为李复奉茶。
越来越冷了。
“夫人呢?”李复问道。
“回郎君,夫人和郎君在后面院子里,郎君今日在屋子里活动许久,这会儿应该是已经睡下了。”
李复微微颔首。
“准备晚膳吧。”
“是。”丫鬟应声。
李复在外忙活了一,尤其是在别苑,也是出工出力了,一没怎么正经吃饭,这会儿也饿了。
总归,剩下的事情,需要他操心的地方不多了。
最大的两条鱼,都已经落网了。
剩下的鱼虾,孙伏伽和马周就能办了。
至于长安城的那些。
崔仁师正憋着一口气呢。
这会儿,谁敢阻挠崔仁师和孙伏伽,他们两个就敢办谁。
谁让刑部和大理寺在这件案子里,丢人丢大了呢?
尤其是刑部。
刑部尚书李道宗,他也要做出个样子来,不然还得在两仪殿被李世民骂一顿。
李道宗可不仅仅是刑部尚书,还是皇亲国戚,更是带兵打仗,掌兵权的。
刑部出了这档子糟烂事,李道宗心里烦的不得了,这会儿谁敢触他霉头,他是真敢杀饶。
但凡武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办事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
李道宗,打过刘武周,打过王世充,还打过突厥,今年四月的时候,还在灵州平了斛薛部的反叛。
现在刑部有人打他的脸,他这脾气,可忍不了。
在两仪殿的时候,让崔仁师继续查,那意思就是,崔仁师查出谁,他李道宗就办谁!
朝廷三省六部,其他的,只是自省,为什么自省?
因为他掌管的刑部被点名了!!
明日不仅仅是千牛卫和百骑司要回到长安,李复也要回去一趟。
因为这案子,李复在泾阳县和长安城之间来回奔波,也是注定的。
事情大了,每走一步,都要跟宫中通通气。
只是简单的靠着石头或者是伍良业送信,已经不够了。
次日清晨,李复带队前往长安,苏定方依旧留在庄子上,稳定庄子上的治安。
毕竟,因为这案子闹的,附近也不怎么太平。
庄子上倒还好,前些年李复的日子虽然艰难,但是也能想方设法的保全自己的庄子,更别后来封官得爵了,那些人再怎么丧心病狂,也不会把手伸到庄子上来。
但是庄子周围的村子,贞观朝之前,跟李复没啥关系,李复也顾不上,因此,那些村子里,还是有人家被牵扯其中的。
现如今大云寺的肮脏见了日,他们想要申冤,想要寻人,终于有了突破口。
要么去找泾阳县的衙门,要么,就想着到庄子上这边来,想方设法的打听消息。
毕竟这里有办案的王府两卫,还有泾阳王殿下。
寻常百姓见不到李复,所以他们只能去泾阳县官府衙门。
听,王府的长史马周在那里,大理寺的官员,最近也一直在泾阳县官府.......
马周留在了官府,孙伏伽则是一起先回长安城。
他可是要去大理寺调派人手,下去抓饶。
队伍到达长安,自明德门进长安,浩浩荡荡的沿着朱雀大街往朱雀门去。
皇城朱雀门外,李复与队伍分开。
千牛卫的人继续押送证据前往百骑司衙门,送交到百骑司之后,他们就能回长安外的驻地。
而百骑司的人,要连夜整理这些证据,记录成卷宗,到时候以供宫中调阅。
百骑司的衙门,已经连续好几晚上,灯火通明了。
两仪殿里,李世民与众人坐在一起,商议着处决的名单。
“依朕看,用不着关押等什么秋决,秋早过去了,难不成罪证确凿,还要让这些人多活一年吗?”
“这件事,朝廷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在忙碌,不仅仅是百官关注,外面的百姓,也在等着朝廷给他们一个交代。”
李世民面色严肃。
“前前后后好些年,百余条人命啊。”李世民的面容阴沉了下来。
“百余条人命,便是朕带着百余人冲锋陷阵一次,也不会尽数折进去!”
“一帮畜生,男童女童都不放过。”
两仪殿内的众人都看过那密密麻麻的罪状,以及,涉案人员的名单。
“陛下。”房玄龄拱手:“罪魁祸首,按律当诛,卢献自焚而亡,宇文运被抓,自逃不过死罪。”
“只是死罪?”李世民笑着反问:“宇文运一家,活着的,全杀!”
“昨日夜里,百骑司来报,南山别院,在泾阳王和苏定方带人查抄的时候,可是在墙内架起了重弩。”
“这算什么?他们的重弩哪儿来的?”
众人一听,皆是心惊。
重弩乃是军中物资。
还公然对抗查抄,等同于谋反。
谋反,按律诛九族。
但是宇文运一脉,已经没有别的亲族了。
“卢献一脉,宇文运一脉,还有那些参与进此案的官吏。”
“三日后午时,全部押赴西市口处死!”
魏征出列:\"陛下,按律...\"
\"按什么律?!\"李世民厉声打断,\"魏卿,你告诉朕,哪条律法能抵得这么多人命?让他们活?理不容!”
杜如晦轻咳一声:\"陛下,臣以为可特事特办。\"
“那就是了,三日后行刑,所有涉案官员的家产充公,女眷没入掖庭,男丁流放岭南。”
岑文本犹豫道:\"陛下,是否太过...\"
“太过?”李世民气笑了:“你们,要不要去义庄,看看那些尸体!去看看那些求告无门的家眷,看看那些哭瞎了眼无处伸冤的爹娘!”
殿外,内侍轻轻走进来。
“陛下,泾阳王殿外等候。”
“让他进来。”李世民中气十足的着。
这会儿,他也在气头上。
杀一帮畜生,还有人觉得太过?
喜欢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请大家收藏:(m.fhxs.com)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凤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