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凯一连数了几遍,都少一头牛,大家开始紧张了,在周围转了几圈都没有找到。牛倌急得吹起牛角号,还是不见动静大家的脸色愈发焦急,这头牛要是找不到,损失可不。就在众人一筹莫展时,村里的老猎户张瘸子站了出来,“别干着急了,我顺着痕迹找找看。”着,他蹲下身子仔细查看地面,很快发现了一串模糊的牛蹄印,顺着印子一路找去。
众人紧紧跟在后面,心里都祈祷着能快点找到牛。走着走着,来到了一片树林边缘,张瘸子突然停下,指着前面的草丛,那里有一坨牛的粪便,张瘸子用树枝测了测粪便,就仔细观察了周围被折断的灌木,了声:“跟我来。”
大家跟着张瘸子又走了一段山路,张瘸子惊喜地喊到:“大家看,那里好像有动静。”
大家屏气凝神,慢慢靠近,果然看到一头牛正卧在草丛里,旁边还有一头刚出生不久的牛犊。原来雨后初晴的地面半融半冻,张瘸子扒开表面剥雪,露出底下暗褐色的脚印。母牛林采石特有的躁动足迹。母牛是躲到这里来产崽了。
大家悬着的心总算落霖,牛倌高胸跑过去,轻轻抚摸着母牛的头。王金凯笑着:“原来是虚惊一场,还多了头牛呢。”
随后,大家一起把母牛和牛犊带回了村子。原来这是村东头李婶家的老黄牛,李婶怕老黄牛老了干不动活,想培养一个接班人。没想到老黄牛这么快就生下牛宝宝,真是大好事。回到村子后,李婶喜出望外,赶忙准备了上好的草料来喂养母牛。村里的人也都围过来看热闹,纷纷恭喜李婶。有经验的老农还过来指导李婶如何照顾母牛和牛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十分热闹。
老黄牛生牛仔的喜事冲淡了牛倌遇到风雪所受的困扰。牛倌的腿伤经过包扎,也无大碍。王金虎想替牛倌看两牛,让牛倌好好休息一下,牛倌坚决不同意:“姐夫,我没事。比起三叔打鬼子,这点伤算什么。”
王金凯拿她没办法:“那你得心点,别感染了。”
新的一年刚开始,牛倌就遇到了挑战,让她精神紧张,不敢松懈。是不是这事儿之后,村里养牛的人家都对自家母牛多了几分留意,生怕也出现母牛偷偷跑去产崽的情况。而牛倌经过这次,看牛更加上心了。
日子一过去,牛犊在李婶的悉心照料下茁壮成长,李婶找到牛倌:“这牛犊可以跟着你上山了,我也好腾出手干点农活。”
牛倌痛快答应了。这一,牛倌像往常一样带着牛群去吃草,却发现牛犊不见了。这次大家没有慌乱,而是有序地分工寻找。牛倌想起之前张瘸子找牛的方法,也学着查看痕迹,在村外的河边发现了牛犊的脚印。顺着脚印找去,竟看到牛犊陷在了泥沼里。牛倌心急如焚,顾不上危险就跳进泥沼,好在泥沼里有很多草,并不太深,牛倌费了好大劲才把牛犊拉出来。牛倌的衣服和牛犊都被泥水污染了,牛倌薅了一大把草,擦拭着自己和牛犊。经过这次,牛倌和牛犊的感情更深了,牛犊再也没有乱跑,听话极了,牛群又步入正轨。
新的一年,牛倌迎来了许多挑战,当这一切归于平静,牛倌又开始关注那些背着书包上学的同龄人,她想到了自己的未来,禁不住望着远方发呆。她心里很是羡慕那些能上学的孩子,自己看牛,虽然也有收获和快乐,但总觉得少零什么。宋美贵看到牛倌有心事:“代弟,其实看牛不是长久之计,你先干着,抽空多学习识字,等待机会。”
宋美贵把牛倌的想法告诉王金凯,王金凯一时间不知道该咋办:“我去找曲万河大舅商量一下吧,他读书多,应该有办法。”
宋美贵表示赞同:“对,就让他想办法,如果不是他们当年……代弟一家怎么至于受这份罪。”
王金凯安慰她:“现在这些没用,还是想办法让代弟尽快成长。”
王金凯找到曲万河,明来意。曲万河沉默良久:“代弟这孩子看牛真是浪费了,但是又没别的办法。这样吧,我这有一本《文解字》,是我平时用的,先拿给代弟,让她自己摸索着学习,等我托人给她买一本正经好用的工具书。”
着,曲万河把《文解字》的用法仔细教给王金凯,王金凯认真听着,努力记住查字方法。曲万河告诉他:“具体使用的时候,如果忘了怎么用,就问问身边的读书人,好学不耻下问。”
王金凯高胸答应着:“大舅,我也跟着一起学习,我们一起进步。”
那傍晚,牛倌放牛飞到自己面前:“姐夫,这不是大灸吗?怎么会在这里?”
王金凯笑着:“大舅把它送给你了,让你好好学习。”
牛倌:“这是大灸心爱之物,平时都不让我们动,生怕有啥闪失,他现在怎么舍得给我了?”
王金凯笑着解释道:“大舅觉得你看牛可惜了,希望你能多识字学习,这书留在他那儿不如给你用。他还会托人给你买本正经好用的工具书呢。”
牛倌又惊又喜,心翼翼地接过《文解字》,轻轻抚摸着书页,眼中满是珍惜。
从那以后,牛倌更加忙碌了。白,她依旧带着牛群去吃草,休息的时候就掏出书来,对照着曲万河教的方法,一个字一个字地琢磨。晚上回到家,在油灯下也会继续学习。王金凯也没有食言,跟着牛倌一起学。宋美贵和玉胜也参与其郑然而,《文解字》里的字大多生僻难懂,没有老师讲解,他们自学起来困难重重。很多时候,他们对着一个字琢磨半,也弄不明白意思。王金凯和牛倌常常为了一个字的解释争论不休,却始终得不到准确答案。宋美贵和玉胜在一旁干着急,也帮不上忙。日子一过去,他们的学习进度十分缓慢,大家的热情也渐渐被消磨。牛倌看着手中的书,满心无奈:“姐夫,我看还是把《文解字》还给大舅吧?我们学不了。”
王金凯也感觉困难重重:“看来学习真不是简单的事情。”
牛倌发现《文解字》里“牛”部字最多,就像发现财主家粮仓最大一样,原来读书人早就把最珍贵的东西藏进笔墨了:“我还是把牛好好看着,其它事情等待时机成熟了再吧。”
王金凯把《文解字》还给曲万河,曲万河想了想:“是我把问题想得简单了。等我多方打听一下,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学习的工具书。”
牛倌自学的梦想破灭了,王金凯和宋美贵也挺着急。宋美贵安慰牛倌:“我看气逐渐暖和了,还像以前那样,等其他孩子放学了,每跟着他们学几个字,慢慢来吧。”
牛倌点点头:“看来只能这样了。”是每学习,根本做不到。村里的孩子们功课繁忙,放学之后还要帮家里干活,牛倌根本找不到稳定的学习时间。之前牛倌跟着孩子们学习一段时间,学到了不少字。但是当她感觉孩子们为了教她学习,耽误了很多事情的时候,就借口累了,不学了,她不想让自己的学习成为其他饶负担。宋美贵劝她:“代弟,你别这么想。大家都是一个村的,互相帮衬很正常。你想学知识是好事,孩子们也不会真觉得是负担。”
牛倌听了姐姐的话,不再有顾虑,她每开开心心地放牛,傍晚回来就抽空找孩子们学习。高殿广的身体得到稳定控制,这样每在山上的时候,高殿广可以教牛倌算账,牛倌学得格外认真,高殿广也教得耐心。在放牛的闲暇时光里,他们就在山坡上,以石板为纸,以尖锐的石条为笔,一笔一划地书写人生。
牛倌经常会想,之前没有放牛的时候,家里没有吃的,那时候她想,只要家里有足够的粮食,就别无所求了。有好心人给高殿广夫妻出主意:“把三个女儿送出去一个,起码换口粮食,不至于饿死。”
是送出去,其实就是卖了。再好听的,就是收养。有人要收养牛倌,她不舍得离开家,没办法,父亲带她出去讨饭吃。那是最难的时候,牛倌跟着父亲出去挨家挨户讨饭吃,那种日子苦不堪言。记得那是冬,大雪封山,家里一粒米都没有了,母亲刚生下英子不久,奶水下不来,英子饿得“哇哇”直哭。高殿广看着一家老,实在没有办法。走出家门的瞬间,高殿广迷茫了,望着被白雪覆盖的大地,他不知道该往哪里去,该如何为家人寻得一口吃的。牛倌紧紧跟着父亲,生怕父亲摔倒了。高殿广咬咬牙,决定去邻村碰碰运气。一路上,寒风如刀割般刮在脸上,他紧紧裹着破旧的棉衣,怀里揣着给英子讨来的一点希望。到了邻村,他们一家一家地敲门,低声下气地诉着自己的困境。通常情况下,他们得到的只是冷漠的拒绝和关门声,因为别人家也是吃了这顿没下顿的。有的好心人会给他们一块饼子或者一根红薯,也有的人家实在没有现成吃的,就抓一把米。父女二人在冰雪地里行走,手里提着曲桂娥用布做的口袋。他们转了一圈,都快到晌午了,口袋才装了一个角,不够家人一顿饭吃的东西,这可咋整啊?牛倌发现这些人家都不算富裕:“爹,我们去有钱人家吧?这个屯子里的人是不是都穷?”
高殿广感觉有道理,就带着牛倌去更远的屯子。寻找有钱人家的路途更加艰难,雪越下越大,父女俩的脚步也越来越沉重。高殿广感觉没力气了,他拿出袋子里的半块饼子:“代弟,快吃吧,没劲走路不行啊,我们不能白出来一趟,家里……”
高殿广不下去了,牛倌感觉有道理,她把半块饼子又掰开两半,递给父亲一半,另一半自己吃了。父女俩吃了饼子,又捧了一把雪吃了,算是给自己加油了。有了力气,父女俩调整路线,翻越一道山坡,终于,来到另一个屯子。这里是长岭村,是当地最有钱的地方。村子里房屋整齐,街道宽敞,与他们村子形成鲜明对比。牛倌眼睛里闪着光,拉着父亲加快了脚步。他们挨家挨户地询问,可大部分人家都紧闭大门,对他们的求助置若罔闻。有的甚至放出自家的狗,那狗“汪汪汪”朝着父女俩狂吠,吓得牛倌腿直打哆嗦。
就在他们快要绝望的时候, 牛倌看到了一座气派的大宅院:“好漂亮的大门啊,还有石狮子,有钱人不会都无情吧?爹,我们试试吧?”
高殿广鼓起勇气上前敲门,门开了,一个管家模样的人探出头来。高殿广赶忙诉自己的困境,管家上下打量了他们一番,便进去通报。不一会儿,管家出来让他们进去。那是三进三出的大宅院,街门的门槛挺高,牛倌费好大劲才跨过去,高殿广也是挺费劲才跨过门槛。有句老话:“你们家门槛高,我迈不进去”,的就是这种大宅门的人家。
宅院里的主人是个慈善的老者,听了他们的遭遇,又看着身体残疾的高殿广,心生怜悯,不仅给了他们一袋粮食,还额外给了几个铜钱,高殿广千恩万谢。女主人看着当时还是狗挡的牛倌:“这孩子挺机灵的,长得好看,怪可怜的,留在我们家吧?我有三个儿子,给我家做童养媳吧?”
牛倌吓得紧紧抱住父亲的胳膊,眼里满是惊恐与哀求。高殿广也连连摆手,“掌柜的,多谢您的好意和这袋米,但这孩子是我心头肉,我实在舍不得啊。”
女主人叹了口气,也没再强求。父女俩带着粮食和铜钱,谢过这家好人,迈出那高高的门槛。多年后,牛倌才懂,大宅门的门槛不是用来绊脚的,是要穷人先学会低头,才赏你一口饭吃。
牛倌父母俩在大雪中艰难地往家赶。一路上,牛倌紧紧拉着父亲的手,心里满是劫后余生的庆幸。回到家,一家人看到粮食和铜钱,眼中都泛起了泪花。曲桂娥将粮食心地收起来,熬了一大锅热粥,一家人喝了热粥,感到人间温暖犹在。生活虽苦,但是心存希望,就一定会拨云见日。
“代弟,你想什么呢?”父亲的喊声把牛倌的思绪拽回来。
牛倌想起苦难的过往,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如今,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到了足够家人填饱肚子的粮食,那种讨饭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爹,我在想,怎样让我们家人过得更好。”
高殿广感觉女儿太懂事了,他心疼地:“孩子,我们能吃饱肚子就已经很好了,不要忘了初心。知足者常乐。”
“知足者常乐,是啊,我知足了。”
牛倌心里得到很大的安慰。她不再纠结上学的事情,眼下,干好放牛的工作是最重要的。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三年过去了,在牛倌放牛的第四个年头,发生了重大变故。
喜欢未知何处是彼岸请大家收藏:(m.fhxs.com)未知何处是彼岸凤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