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明昭的动作很快。
他以\"清查军饷账目\"为由,带着亲信军官连夜翻遍了军需处的账簿。不到三日,便查出军需处副处长王振山贪污军费、私通日本领事馆的铁证.
账目上凭空消失的三万银元,最终流向了一家日本商社的户头,而这家商社的背后,正是关东军的秘密资金渠道。
清晨的军部操场上,寒风刺骨。
段明昭一身戎装,肩章上的金星在熹微晨光中闪着冷冽的光。他站在高台上,冷眼看着被押上来的王振山。
\"王振山,\"他字字如刀:\"贪污军饷,私通日寇,罪证确凿。\"
他抬手,将一沓账簿和密信扔在王振山面前:\"你还有什么话?\"
王振山脸色惨白,双腿发抖,却仍强撑着狡辩:\"少、少帅明鉴!这是有人栽赃!我、我对段元帅忠心耿耿——\"
\"闭嘴!\"段明昭厉声打断,\"段元帅在世时,最恨的就是吃里扒外的畜生!\"
他扫视台下众军官,眼神锐利如鹰:\"今日,我段明昭代父执法——\"
他猛地拔出手枪,对准王振山的眉心。
\"砰!\"
枪声在操场上回荡,王振山的尸体轰然倒地,鲜血染红了积雪。
台下鸦雀无声,所有军官屏息凝神,连大气都不敢出。
段明昭收起枪,声音冷冽:\"从今日起,军需处由张副官接管,其余人事调动,三日内公布。\"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若有不服者,现在站出来。\"
寒风卷过操场,无人敢动。
与此同时,段明兰的外交手段也悄然展开。
她以\"促进国际军事交流\"为名,邀请英美驻华记者参观北平驻军的\"例行演习\"。
演习场上,士兵们精神抖擞,枪炮齐鸣,展现出不容觑的战斗力。
《泰晤士报》的记者在报道中写道:\"北平驻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与传闻中'军阀私兵'的形象大相径庭。\"
这篇报道很快传回伦敦,又经上海租界的报纸转载,一时间,国际舆论对北平驻军评价颇高。
日本领事馆见状,不得不暂时收敛,亲日派军官们也纷纷低调行事,不敢再明目张胆地与日方往来。
邵庭的动作更为隐秘。
他在《北平日报》上匿名发表了《华北危矣》一文,直接引用日本\"大陆政策\"的原文,从明治维新的扩张蓝图讲到九一八事变的狼子野心,字字泣血,将其吞并中国的阴谋剖析得淋漓尽致。
文章一出,北平知识界震动。
燕京、清华、北大的学生们纷纷组织读书会、抗日演讲,街头巷尾的茶馆里,书人不再只讲风月,开始起东北的战火与百姓的苦难。
段明兰暗中授意警卫对学生的活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通过邵庭,向学生组织提供了几台印刷设备,用于印制抗日传单。
令人意外的是,赵氏银行竟也配合段家的动作,主动稳定市场物价,发放低息贷款,缓解了北平市民的恐慌情绪。
而更令人意外的是——
一个雪后的傍晚,段明昭刚从军部回来,便见赵常之站在段公馆的门廊下,一身灰色西装。
两人已经三年多未见。
自从段家取消联姻,段、赵两家的关系便仅存表面,再无深交。
段明昭脚步一顿,眉头微蹙:\"常之?\"
赵常之转过身,脸上带着几分拘谨的笑:“明昭,别来无恙。”
寒风掠过门廊,卷起几片残雪。
赵常之的笑容里带着几分自嘲:\"明昭,如果需要赵家帮忙,尽管开口。\"
段明昭沉默片刻,摇了摇头:\"我们两家早已不再亲近,你和我姐的婚约也取消了,不必这样。\"
“以前是我不懂事。” 赵常之苦笑一声,眼神复杂地看着他,“总觉得你跑去东北是幼稚的冲动……可现在才明白,那是真正的血性。”
“明兰姐后来也想通了,主动提出取消婚约。这三年,你在东北拼杀,成了真正的军人,而我……”
他低头,自嘲地笑笑,“还是那个靠着姓氏活着的‘赵少爷’。”
段明昭看着他,没有话。
赵常之深吸一口气:\"我爹内地不再安全了,过两年他大概要搬到法国。\"
段明昭点点头,语气平静:\"那提前祝你们一家在巴黎生活愉快。\"
\"但我不会走。\"赵常之突然抬头,眼神坚定,\"我跟爹了,我要留在北平。\"
他的声音微微发颤:\"我们出生就在这里,死后祖坟也在这里,北平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家,我们为什么要走?\"
段明昭的眉头微微舒展,眼底闪过一丝诧异。
赵常之上前一步,拉住段明昭的手臂,声音低沉而认真:\"明昭,让我跟你一起吧。\"
他的眼神灼热,像是燃着一团火:\"我想和你一起,守护北平。\"
段明昭定定地看着他,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这个曾经的“兄弟”那个总爱穿精致西装、谈论洋酒与舞会的少爷,眼里竟也有了他熟悉的倔强。
如果是段明兰,此刻一定会狠狠甩开赵常之的手,再不屑的上下扫视他一眼,再一句“狗改不了吃屎。”。
可他是段明昭。
许久,他缓缓点头:\"好。\"
赵常之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是得到了某种珍贵的认可。
\"不过,\"段明昭的声音依旧冷静,\"这条路不好走,可能会死。\"
赵常之笑了,笑容里带着几分释然:\"我知道。\"
他松开手,从西装内袋里取出一张支票,递给段明昭:\"这是赵家存在汇丰银行的一部分资金,足够支撑北平驻军半年的军饷。\"
段明昭接过支票,扫了一眼上面的数字,眉头微挑:\"你爹知道吗?\"
赵常之摇头,唇角勾起一抹狡黠的笑:\"他不知道,但我是赵家唯一的继承人,这笔钱,我有权动用。\"
段明昭将支票收好,忽然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谢谢。\"
“不用谢。” 赵常之笑着看向段明昭:“这是兄弟早就该做的。”
两人并肩站在门廊下,望着远处渐渐暗下来的色。
雪又悄悄下了起来,落在他们的肩头,转瞬即逝。
*
乙亥年的北平,雪花簌簌落下,覆盖了青灰色的屋瓦和朱红的门楣。
新年将至,北平的局势似乎渐渐稳定下来。日本领事馆不再频繁活动,亲日派的官员们也收敛了气焰,连南京派来的特派员都暂时偃旗息鼓,回南京述职去了。
街头的报童开始吆喝着\"邵庭新戏即将登台演出\"的新闻,茶馆里的书人又开始讲起才子佳饶老段子,连警察局的巡警都变得和颜悦色起来。
可邵庭知道,这一切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所有势力都在暗中积蓄力量——日本人蛰伏在领事馆内,亲日派蛰伏在政府机关里,南京的特派员蛰伏在回程的火车上。
而他和段明昭、段明兰的任务,就是在这场风暴真正来临前,为更多的北平百姓争取一线生机。
尽管外头风声鹤唳,但年关将至,家家户户仍贴上了手写的春联,门楣上挂着红灯笼,街头巷尾不时传来鞭炮的脆响。
孩子们穿着新棉袄,在雪地里追逐嬉闹,故意将炮竹埋进雪堆里,等着\"砰\"的一声,炸得雪花四溅,如同又下了一场新雪。
他们咯咯笑着,脸蛋冻得通红,眼里却盛满了纯粹的快活。
胡同里的老字号早早挂出了\"年年有余\"的招牌,伙计们呵着白气往店里搬年货,酱菜缸里的甜面酱咕嘟冒泡,油锅炸着丸子,金黄的油花溅起香气,混着蒸馒头的麦香,在整条街的空气里缠缠绕绕。
这是战火纷飞的年代里,难得的安宁时刻。
由于段元帅的丧期未过,段公馆没有贴春联,也没有挂红灯笼,府上依旧素净。
但厨房里却热火朝,仆人们忙着准备年夜饭。
红烧肉的酱香、清蒸鱼的鲜味、还有刚出锅的饺子香气,从厨房的窗缝里钻出来,飘满了整个后院。
自从段元帅去世,段家的权力更迭比邵庭想象的还要快。
段明昭雷厉风行地接管了军权,段明兰稳住了政商两界,甚至连赵常之都泡在军部,跟着段明昭查军备、理防务,倒真没了从前那副公子哥的散漫。
\"张管家,\"一个仆人匆匆跑来,\"少帅和姐回来了,还带了邵老板。\"
管家点点头,脸上堆起真切的笑容:\"我这就去迎,难得大家一起吃顿团圆饭。\"
雪还在下,落在段公馆的飞檐上,落进厨房飘出的热气里,悄无声息地化了。
这顿饭或许称不上真正的团圆,少了主位上的段元帅,多了几分藏在笑语下的沉重。
可当碗筷碰撞的脆响、杯盏轻碰的微声、还有偶尔泄出的低笑混在一起,竟也在这乱世里,酿出了一丝难得的暖意。
窗外的鞭炮又响了,孩子们的欢笑声隔着风雪传进来。
所谓守护,或许不只是扛枪打仗、运筹帷幄,更是守住这片刻的烟火气,守住这些值得为之拼命的人间温情。
新的一年要来了,风暴或许就在不远处。但至少此刻,他们并肩坐在一处,为了同一个北平,同一份安宁,举起了杯。
喜欢快穿之人格补全计划请大家收藏:(m.fhxs.com)快穿之人格补全计划凤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