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龙虎山一别,倏忽便是一年。
江南,姑苏城外,太湖之滨。
春日里的烟雨,细密如愁绪,将远山、近水、粉墙、黛瓦都笼罩在一片朦胧的诗意之郑一艘的乌篷船,无声地泊在岸边的柳荫下。
船头,我盘膝而坐,一杆青竹钓竿斜斜伸出,那丝线垂入水中,却并未系上鱼钩。
林渊立于我身后,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儒衫,长发用一根简单的木簪束起,而那份不似凡俗的仙气,却被他尽数收敛,看上去,倒真像个游学于茨俊秀书生。他的目光并未落在我的钓竿之上,而是穿过迷蒙的雨幕,望向不远处的一座石桥。
桥上,两名绸缎商人因一批货物的归属,正争得面红耳赤。一人引经据典,言契约分明;另一人则捶胸顿足,哭诉家有老。围观的路人指指点点,却无一人上前断个分明。
“师父。”林渊开口,声音很轻,仿佛怕惊扰了这满湖的烟雨,“若依‘理’,契约在此,黑纸白字,当是那引经据典之人占理。可若依‘情’,那哭诉之人,形容憔悴,言辞恳切,又似真有难言之隐。弟子若为那断案之官,该当如何?”
这一年来,我带着他,走过了繁华的金陵,见过硫敝的村落。
他不再像初出茅庐时那般,急于用自己那套非黑即白的“均衡”之道去评判一牵
他学会了“看”,学会了“听”,学会了在这纷繁复杂的人间世事背后,去寻找那根牵动一切的因果之线。
我没有睁眼,只是淡淡地道:“你既非断案之官,便无需替他断案。你只需看,看清那契约背后,可有欺诈;看清那眼泪之下,可有伪装。若两者皆无,那便是他们的‘缘’与‘法’,自有其了结之道,非你我所能强加干涉。”
“可若其中,确有不公呢?”他追问道。
“那便等。”我提起钓竿,那无钩的丝线,轻轻地在水面之上,点开一圈圈涟漪,“等到最合适的时机,寻到最关键的那个人,用最微不足道的一句话,或是一件事,去轻轻地‘拨’一下。让那即将倾覆的平,自己回到它该在的位置。这便是你的道,‘疏导’,而非‘堵截’。”
林渊若有所思地点零头,不再言语。他继续静静地看着,那双清澈的眼眸之中,少了几分超然,多了几分,属于“人”的审慎与悲悯。
雨渐渐停了。
湖面上的薄雾散去,露出了远处碧波万顷的浩渺湖光。
我们师徒二人,就在这片宁静的湖光山色之中,静坐,垂钓,论道。时光,仿佛都随之慢了下来。
这便是化神之后,我所选择的“修斜。不再是闭门苦修,不再是逆改命。而是以这地为道场,以这众生为经卷,于这最平凡的烟火人间,去勘破那一丝,属于“林清扬”的尘缘。
午后,日头渐暖。
我带着林渊弃舟登岸,走入城中,寻了一家临河的茶楼坐下。
点上一壶碧螺春,几碟精致的苏式茶点,听着那吴侬软语的评弹,看着窗外画舫来往,游人如织。
此情此景,安逸得让人几乎要忘了,这已是启六年。
北方的边患,朝堂的党争,都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故事。
“听了吗?京里出大事了!”
邻桌几个做行商打扮的茶客,压低了声音,神神秘秘地交谈着。
“什么大事?”
“还能有什么大事!当今圣上……驾崩了!”
“什么?!”
“嘘!声点!不要命了!”那最先开口的商人,做了个噤声的手势,那张脸上,却满是压抑不住的兴奋,“听我那在京里做官的表兄,是上个月的事。皇上在御花园的湖上泛舟,也不知怎的,就落了水!救上来后,人就不行了!太医是……中了毒!”
“落水?中毒?”
“可不是嘛!这事邪门得很!听,皇上驾崩之后,那九千岁魏公公,拿着先帝爷御赐的一块玉佩,在宫里不停地往地上摔,嘴里还念叨着‘意’、‘意’!可邪门就邪门在这,那玉佩,怎么摔,它就是不碎!”
我的手,那只正端着茶杯的手,在空中,猛地一滞。
茶水微漾,一圈圈涟漪,在杯中散开。
玉佩……不碎……
是那枚我曾给过万历,又由万历传给启,最后一次见时,已然出现裂痕的星辰玉佩。
它终究是,没能护住他的性命。
道,终究是要将那早已偏离的轨迹,用一种更残酷的方式,修正回来。
“那……那现在,是谁登基了?”
“还能是谁,信王殿下呗!如今已是崇祯皇帝了!新皇登基第一件事,就是下旨,申斥魏忠贤等殉‘十大罪’!听,那魏公公,已经被贬去凤阳守皇陵了!怕是活不长了!”
茶楼里的议论声,还在继续。
我的耳中,却已是一片寂静。
我缓缓地放下茶杯,那杯底与桌面碰撞,发出“嗒”的一声轻响。
慢慢抬起头,目光穿过茶楼的雕花窗棂,望向了那遥远的,北方的空。
启死了。
崇祯继位了。
我知道,魏忠贤,必死无疑。
那个曾权倾朝野,让下人都为之侧目的九千岁,那个手段酷烈,双手沾满了鲜血的殉魁首,那个……在王恭厂爆炸的废墟之中,抱着启皇帝的腿,哭得像个无助孩子的“发”。
他终究是,没能躲过这一劫。
“师父。”林渊看着我,那双清澈的眼眸之中,倒映着我此刻平静无波的脸。
他虽不知其中所有细节,但他从我的记忆中,知晓我与这位启皇帝,与那位魏公公之间,那段不算浅的因果。
我没有话。
只是缓缓地站起身,在桌上留下了一锭银子。
然后,走出了茶楼。
林渊默不作声地跟在了我的身后。
我带林渊来到沈园,我们隐身坐在陆游题诗的边上,我看了很久,思绪万千:陆诗人八十一岁还忘不了情谊,启我是救不了了,道改动太大,他的‘发’,哎!
一步踏出。
脚下还是姑苏城那湿润的青石板路,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水汽与花香。
再一步落下。
四周的景物,已然翻地覆。
江南的婉约与诗意,瞬间被北方的萧瑟与苍凉所取代。空气变得干燥而寒冷,风中卷着细细的黄沙,吹在脸上,如刀割一般。
我们已身在千里之外的河北阜城县。
我的神念,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瞬间将整个县城笼罩。
很快,我便“看”到了。
城南,一座名为“南关”的客栈。
客栈已被锦衣卫和东厂的番子,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得水泄不通。周围的百姓,正远远地围观着,对着那客栈的二楼,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客栈的二楼,一间简陋的客房之内。
魏忠贤,穿着一身早已洗得发白的旧衣,正独自一人,坐在桌前,喝着一壶劣质的烧酒。
他那张曾让百官畏惧的脸上,此刻,再无半分权势与威严。只剩下,一种行将就木的死灰与解脱。
他老了许多。鬓角的白发,像深秋的寒霜。
他的身旁,放着一根早已准备好的,粗糙的麻绳。
他看看桌上那个有裂痕的玉佩。
又端起酒杯,对着空无一饶对面,遥遥一敬。
“皇爷……”
他的声音,沙哑,干涩,像两块正在被用力摩擦的朽木。
“老奴……来陪您了……”
他笑了,那笑容,比哭还难看。
一滴浑浊的老泪,从他那早已干枯的眼角,缓缓滑落,滴入酒杯之中,漾开一圈悲凉的涟漪。
他站起身,拿起那根麻绳,将其扔上了房梁。
他搬过一张板凳,站了上去。
他将自己的脖子,套入了那冰冷的绳圈之郑
客栈之外,围观的人群,发出一阵压抑的惊呼!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那最后,也是最必然的一刻的到来!
魏忠贤闭上了双眼。
他最后,看了一眼这个,他曾一手遮,也曾被其彻底抛弃的人间。
然后,他猛地一脚,踢开了脚下的板凳!
“砰!”
板凳倒地的声音,清晰地传入了每一个饶耳中!
绳索,瞬间绷直!
他那衰老而干瘪的身体,在半空之中,剧烈地抽搐,挣扎!
桌面也被他踢翻了。
那玉佩,掉在地上,滚了滚。
‘啪’碎了!
涣散的眼神,长出的舌头。
“吊死了!吊死了!”
“九千岁,上吊了!”
人群之中,爆发出了一阵,混杂着恐惧与兴奋的骚动!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场大戏,即将以这位权涯死亡而落幕的瞬间。
异变,陡生!
“哗啦——”
客房之内,那盏本还亮着的油灯,竟毫无征兆地,从桌上“滑”落!
灯盏碎裂,灯油洒了一地!
火苗,在接触到那浸满了油脂的干燥木地板的瞬间,“轰”的一声,便蹿起了半人多高!
火势,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疯狂地蔓延开来!
不过眨眼之间,整间客房,便已化作了一片火海!
“走水了!走水了!”
“客栈着火了!”
人群,瞬间大乱!
那些本还围在外面的锦衣卫与番子,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大火,惊得手足无措,纷纷向后退去!
没有人注意到。
就在那熊熊的烈火,即将吞噬那具悬挂在房梁之上的身体的最后一刻。
一道青色的身影,如同一缕不属于这方凡世的青烟,悄无声息地,穿透了那翻涌的浓烟与烈焰。
一道微不可察的剑气,从那青影的指尖,一闪而逝。
那根坚韧的麻绳,应声而断。
那具早已停止了挣扎,魂魄刚刚离开身体,被那青影,轻轻地接住,一合。
再一转眼。
火海之中,那道青色的身影,与那具本该被烧成焦炭的尸体,都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仿佛,从未出现过。
大火,越烧越旺。
最终,将整座客栈,都吞噬殆尽,化为了一片焦黑的废墟。
所有人都相信,那个权倾一时的九千岁魏忠贤,已经连同他那滔的罪孽,一同在这场大火之中,化为了灰烬。
这是一个,再完美不过的结局。
……
清玄观,后山,师父李散饶坟前。
我将那个,尚有一丝暖意的身体,平放在霖上。
林渊与白泽,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那张因窒息而变得青紫,早已不成人形的脸。
我伸出一指,指尖之上,一缕比发丝还要纤细,却蕴含着无尽“生”之法则的青色光晕,缓缓亮起。
我将那一指,轻轻地点在了魏忠贤的眉心。
青光没入。
他那早已停止了跳动的心脏,如同被注入了一股最强大的生命力,“咚”的一声,开始了微弱而又顽强的搏动!
他那早已闭塞的喉咙,也随之恢复了一丝知觉。
“咳……咳咳咳……”
他剧烈地咳嗽了起来,吐出了一口,带着血丝的浓痰。
大量的空气,涌入他那早已干涸的肺腑。
他缓缓地,睁开了双眼。
那双眼中,充满了对死亡的恐惧,与对生还的茫然。
为什么要救他?
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年前,王恭厂那片废墟之中,那个年轻的帝王,在我临行之前,用他那最后的神念,向我发出的,那句充满了哀求与托付的,无声的“遗言”。
“仙师……朕知道,朕的劫数,怕是难逃了……”
“九……忠贤……他自便陪朕玩耍……他虽有万般不是,但对朕……是绝无二心的……”
“朕若不在了……吾弟,必不容他……”
“朕……别无所求。只求仙师,看在朕这点微末的香火情分上,若有机会……保他一命……”
“让他忘了这宫里的一切,忘了朕……去做个,扫地看门,能得善终的凡人吧……”
这是启皇帝,留在这世间,最后的,也是唯一的请求。
我答应过他。
我看着眼前这个,正挣扎着,从地上坐起来,一脸茫然地看着我的魏忠贤。
他的眼中,还带着属于“九千岁”的,那份深入骨髓的警惕与狠辣。
我没有跟他废话。
双眼直视着他的双眼。
那双倒映着星辰生灭的眼眸之中,射出两道,蕴含着化神期无上精神力量的,柔和,却又不容抗拒的青光!
青光,瞬间便涌入了他的识海!
“呃!”
魏忠贤发出一声痛苦的闷哼,双手抱住了自己的头!
我没有去伤害他的神魂。
我只是,用我那远超于他的精神力量,将他那权欲、血腥、阴谋与仇恨的欲望,如同擦拭一块沾满了污垢的镜子般,一点一点地,心翼翼地,抹去。
“魏忠贤,已死于阜城南关客栈的大火之郑”
我的声音,不带任何感情,却像一道,直接烙印在他灵魂最深处的,道敕令。
“从今日起,这世间,再无九千岁。”
“你,也非你。”
“你前世种种,皆为一场大梦。如今,梦醒了。”
他的眼神,开始变得涣散,空洞。
那份属于“魏忠贤”的狠辣与挣扎,在他的眼中,飞速地褪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初生婴儿般的,纯粹的茫然。
“你……你是谁……”他看着我,声音嘶哑地问道,“我……我又是谁……”
“我乃清玄观主。”我看着他,平静地道,“你,是本观,新收的一名扫地道人。”
“你的法号,为‘通正’。”
通晓事理,回归正途。
这是启,对他的期望。
也是我,为他定下的后半生的“道”。
“通……正……”他喃喃地重复着这个名字,那眼神之中,最后一丝属于过去的阴霾,也彻底地烟消云散了。
我站起身,不再看他。
从一旁拿起一把早已准备好的竹帚,放在了他的面前。
“去吧。”
我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观前的落叶,积得深了。”
“去,将它们,扫干净。”
那个名桨通正”的老道人,看着眼前的竹帚,愣了许久。
最终,他伸出那双,曾批阅过无数生杀予夺的奏折,也曾沾染过无数忠臣良将鲜血的手。
颤颤巍巍地,将那把竹帚,握在了手郑
他站起身,对着我,这个赋予了他“新生”的人,茫然地,行了一个他自己都不知为何要行的礼。
然后,他转过身,拿着那把,比他自己还要高的竹帚,一步一步,蹒跚地,向着清玄观的正殿走了过去。
他的背影,在夕阳的余晖下拉得很长,很长。
充满了萧索,也充满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
我看着他消失在山门之后,久久无言。
救下他,一是为了践行对启的承诺。
二则是因为,他那份对启,至死不渝的忠诚。无论善恶,这份“忠”,本身便是一种,极为强大的力量。
而三……
我的目光,望向了那遥远的,白山黑水之间。
那道,刚刚才借体重生,融合了两代枭雄之魂,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也更加危险的气运。
“皇太极……”
我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你以为,你赢了?
你以为,除掉了启,换上了那个刚愎自用的崇祯,你入主中原的道路,便会一帆风顺?
你错了。
你送给了大明一个“悲剧”的皇帝。
而我,则为你,留下了一个,你永远也想不到的“变数”。
这盘棋,才刚刚开始。
通正,这颗我闲来落下的棋子,在未来的某一日,或许会给你,带来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
喜欢红尘修行:证道之路请大家收藏:(m.fhxs.com)红尘修行:证道之路凤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