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衣冠正伦

首页 >> 北朝帝业 >> 北朝帝业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寒门人杰 三国称霸:童渊竟然是二师兄? 龙吟壮歌 穿越明末,要怎么逆天改命 豪情德克萨斯 最强夫婿,女帝终于翻身了! 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 当司马懿穿越北宋,误上梁山之后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 人在隋唐,我乃大隋十二太保
北朝帝业 衣冠正伦 - 北朝帝业全文阅读 - 北朝帝业txt下载 - 北朝帝业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457章 赐用少壮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在把诸督将离职手续办妥之后,李泰麾下诸将也陆续就职到位。

这一次的风波,他也并没有将所有原后军督将都扫地出门,上层几位督将只有叱列伏龟、厍狄昌和梁台三人被劝退,勉强再加上一个都没来得及办理入职手续的宇文护。

宇文护的防城大都督职位,李泰交付给李穆接手。而原叱列伏龟所担任的军法督将,则由他骠骑府长史令狐延保继任。

剩下的统军督将职位那就随意了,李允信、梁士彦等因袭击晋阳之功,在年节前后的一系列封奖当中都加衔帅都督,都可担任督将之职,配合侯植、田弘等原本的督将,很快便将营事纳入正轨,每日勤于操练,宿卫城守也都井然有序。

倒是召回李去疾一事有点麻烦,华州当地乡兵势力都被划入前军之中,李去疾也相应的归属前军军府节制。李泰经中军军府向前军发出调使李去疾的请求,结果却被前军大都督给驳回了。

担任前军大都督的是达奚武,李泰虽然见过,但多是场面上的交际,彼此之间却并没有什么更进一步的私交,当然也没有什么矛盾,本以为召回自家门生部曲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却没想到达奚武居然不肯。

于是趁着前往台府开会之际,李泰特意早到一段时间,站在台府直堂前的广场上,等待达奚武的到来。等了约莫有大半刻钟,他便见到达奚武正同几名相熟将领向此行来,便迈步迎了上去。

达奚武是标准的镇兵身材,长得高大魁梧、膀大腰圆,华丽锦袍包裹在身上,腰间缠着一根镶嵌有金银铆钉装饰的玉扣犀带,望去显得贵气逼人。

当见李泰向他走来时,达奚武便将手指扣住腰带并停下了脚步,站在原处笑眯眯望着渐行渐近的李泰。

李泰先拱手应过其他几名问好的将领,然后便走到达奚武面前笑语道:“高阳公你好,本待午后入府登堂请教事宜,不意先在此间得览公之英姿,可见今日确实缘分不浅啊。”

达奚武先抬手示意几名将领先行一步,才又望着李泰笑道:“行在远处时,已经见到西河公于此徘徊张望,似乎是在等候什么人。既是偶遇、不是等我,那我便不打扰你了。”

李泰听到这话,心中便暗骂一声,但终究是自己有求于人,便忍住心中尴尬,再作笑语道:“徘徊于此,的确是为等候高阳公。但恐所请冒昧,便想先作声言铺垫。高阳公既然如此坦率,那我便也真诚以告。

先前仓促趋义入关,公或有闻。那时军败气丧、人心惶恐,部曲门义也多离散。当中有名李去疾者,是我家生的义兄、情义可比手足,其让称机缘、如今在用高阳公麾下,我亦深感与有荣焉。

但是故旧重逢、情义勃发,总是难免想要长相厮守,故而冒昧请告于高阳公,希望公能成全这一份深厚故义。”

“李去疾李都督竟然是西河公门生故义?难怪难怪,此徒营事精熟、兼且勇猛精干,让我大生爱才之心,正待多将营事相授,原来是有此渊源、系出名门啊!”

达奚武听到这话后顿时作瞪眼惊诧状,然后便一脸感慨的道,那模样仿佛是把李去疾当作了他的心肝宝贝。

李泰听到这话后心中又是冷笑不已,你要再这么下去,老子就不把人往回要了,留在你那里直接取代你算了!

达奚武似乎也觉得自己有些作态过甚,于是便又笑语道:“既然李都督乃是西河公门义,理当归还全此主仆情义,不该受限于台府爵命封授。这样罢,待我归府之后,便即刻为西河公办理此事。”

虽然这家伙的干脆,但李泰也并没有真的相信事情会这么顺利,毕竟他所发出的调使请求已经不止一次,却全都被拒绝。

这达奚武如此言行不一,要么就是别有所求,要么就是刻意的刁难戏耍自己。

李泰倒是想不出他跟达奚武之间有什么矛盾,于是便又耐着性子道:“既然如此,那就先行多谢高阳公了。高阳公忍于割爱、全我情义,单纯言辞绝不足以表达谢意。公若有什么疑难困扰之事,恰好我能给以帮助的,也请高阳公千万不要客气,直言无妨。”

达奚武听到这里,脸色顿时便是一亮,仿佛等的就是这一句话,都顾不上再作什么矜持之态,直接开口道:“当下的确有一桩事情需要西河公略作相助,城居窄促不宽,故而日前于城南择地另造别业以为新居。

如今新居堂舍框架已经落成,但室内装饰却仍有欠。听西河公与今聚居京南的西域商客们颇相熟稔,能否代为引见一二,助我修饰厅堂?”

李泰听到这话,不免有些哭笑不得,他脑海中已经设想诸多可能,却没想到达奚武把这件事给卡住只是单纯的为了敲自己的竹杠。

尽管心中有些不爽,但既然知道对方的需求那就好办,或许在达奚武眼中那些西域商货珍稀难得,但在李泰看来却是不值一提,只觉得这一要求都白瞎了达奚武如今的势位,你就算据此跟我讨要一点晋阳宫中缴获的精甲宝刀,我都对你高看一眼!

“这只是一桩事,何劳高阳公亲为操心,此间事了我便着属员往召商客入邸,不需户内费使丝缕,一定让高阳公满意!”

李泰满口笑应着答应了达奚武这一条件,虽然觉得达奚武有点自降身份,但也觉得这样直接的钱权交易而非其他乱七八糟的要求要干脆的多。

达奚武见李泰答应的这么干脆,心中也高忻很,于是便拍着胸口保证道:“西河公真是爽快人,既然事情两下相关,我自不能让你独美,只要中军军府书令传达,待到傍晚李都督便可同你团聚了。”

那我可真是谢谢你,你特么的还真是童叟无欺!

李泰一时间都不知该要如何吐槽,而达奚武却明显对他的态度更显热情,大概是更加确定了他富哥的身份,便要同土豪做朋友,满脸笑容的邀请李泰同赴直堂。

待到两人勾肩搭背入堂,其他重要的文武属员们也都陆续抵达,各自入席耐心的等待大行台的到来,并不乏人饶有兴致的望向李泰。

他直接开革了过半的后军军府督将,可是在台府中引起了不的轰动。

虽然在场这些文武主官们也都常常会有类似的想法,开掉跟自己不对付的下属、换上自己的心腹,但真正将这一想法付诸实现的却只有李泰一人,而且还并没有遭到大行台的教训和下属们的抵触,着实是让人羡慕不浅。

又过了一会儿,大行台便行入直堂坐定下来,开始快速交代台府中一些文武事宜。他今日便要起行,亲赴长安入朝向皇帝陛下禀奏高欢身死与侯景请降事宜,今的会议就是在安排留守诸事。

虽然宇文导离开了,但有于谨、李弼两员大将留守霸府,更兼贺兰祥全权负责霸府宿卫事宜,可以确保即便大行台不在、府中事务也能正常运校

会议中,李泰又被敦促一定要负责好他所分管的曹司事宜,简而言之就是尽快让府库物资充盈起来。

会上被一再点名强调,会议结束后他又被单独留了下来,趁着大行台在别堂同其他人交谈之际,他站在门外不由得感叹这台府真是离了他一会儿都不行啊。只看对他这倚重程度,等他到了三月请假去长安结婚,度完蜜月再回来,霸府可能都要垮了!

过了好一会儿,堂中长孙俭等人才陆续退出,而李泰也被招入进去。

“知你府中人事告缺,此间也无趁闲人力可供你用。便且荐你一员少壮,收去且作调教。”

李泰还正猜测宇文泰留下他交代什么,等到入堂之后,宇文泰便指着堂下站立的一个年纪看起来比他还的年轻人对他笑语道。

他转过头去稍作打量,见这年轻人十五六岁的模样,体格已经不差,只比自己矮了十公分左右,兼且眉清目秀、两眼透着一股机灵,虽然有些青涩,但也不显狂躁。

“卑职梁睿,久闻西河公大名。前者主上垂问卑职属意何事,卑职告愿追从西河公麾下,不想今日愿望成真,恳请西河公包容赐教!”

这少年迎着李泰打量的目光,忙不迭长作一揖,一脸恭敬且不乏喜悦的对李泰道。

“此子乃是故武昭公梁太尉骨血嫡传,因其幼失其怙,故而收养内府,我向来视为子侄。如今岁龄渐壮,已经不可久圈户中,该当择善从事。你年齿与之相近,他又素来慕你事迹,故而赐用于你,你可一定要为我仔细调教,使其成才!”

宇文泰坐在堂中,又指着少年梁睿对李泰正色道,其眉眼之间对这少年颇显亲昵,可见也是非常的欣赏喜爱,对李泰的叮嘱也并非虚辞。

喜欢北朝帝业请大家收藏:(m.fhxs.com)北朝帝业凤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留学法师 鬼夫来临 规则怪谈:我的阳气重了亿点点 感染体 锦鲤弃妇:随身空间养萌娃 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官场:从家族弃子到权利巅峰 表哥他心有白月光 凤星现,天下见 妾本佳人 权力巅峰之红色仕途2 如果爱意疯狂生长 手握重生挂,我在游戏里狂飙战力 嫡耀 连长散烟班长点,两年义务成将帅 白骨大圣 戏假成真:演瘾君子这么像?查他 爱疯娱乐人生 生生不灭 错过你的眼
经典收藏 远征欧洲 老婆穿丢了,捡了一路红颜知己 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 镇国秦王,我和大明与国同休 穿越古代卷入皇室 犬子汉高祖 大明,我的老丈人是卢象升 [综漫]风声细语 魂穿刘禅:开局安居平五路 历史种田:我家公子超凶猛 三国:我,开局选择反贼阵营 理科学霸的三国 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 穿越:重塑大唐 带着淘宝回大唐 本世子摆烂躺平后,竟然天下无敌了! 三国之龙:杨磊的霸途 重生驸马:开局被公主捉奸在床 朱棣是我爹,豪横点怎么了? 古典白话合集
最近更新 关于冒充未来大秦丞相的那些事 大宋:让你抗金,没让你造反啊? 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 岁在甲子,诸侯争霸我插黄巾旗 边关兵王:从领娶罪女开始崛起 大唐:谁让这个驸马上朝的! 异界:从小兵开始崛起 大乾最狂驸马爷 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 红楼:重生贾环,迎娶林黛玉 朱雄英:爷爷,我真的不想当皇帝 红楼琏二爷 曹操那些事 立渊传 汉阙三国梦 农家穷叮当,医术科举两手抓 清末:不开战我搞什么强军 我的餐馆通古代 汉末烽烟之苍龙再起 废物二十年,醒来便开始抢皇位
北朝帝业 衣冠正伦 - 北朝帝业txt下载 - 北朝帝业最新章节 - 北朝帝业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