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木去打听吕秀才写的话本,自然不是真的对写话本有兴趣。
而是他心中有一个猜想需要验证。
思来想去,还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便宜吕秀才,总比便宜一个觊觎自己老婆的陌生人强。
倒是吕秀才有些不自信,听过苏木的想法后,连连摆手,同时否认自己:“不可不可,论销量王兄所作封神演义百倍于我,他都没有......我又怎么够格......”
苏木知晓这是秀才的自卑心理又发作了,也就没有强求,只是约定若是接下来武林外传的销量大涨,达到了制作影像玉柱的最低要求,就由他出资,二人合作,最终收益三七分。
当然,苏木拿七,秀才拿三。
比例虽然有些不公平,可秀才反而能够欣然接受,一口答应了下来,不过苏木也能看出来,对方是没抱什么希望的。
毕竟话本哪是那么容易火的,文笔、点子、内涵缺一不可。
苏木倒是很有信心。
并非是对秀才,而是对资本很有信心。
话本想火,真的非赋不可?
也不尽然!
关键看有没有人捧,如果有人捧,哪怕你文笔稍差一些,内涵浅薄一些,也能红极一时。
且原本的缺点,也会变成优点。
例如文笔差......本来话本同四书五经就不是一个赛道,要那么优美的文笔有什么用?当然还是要通俗易懂,才能取悦大众!
再比如内涵浅薄,话本就是图一乐,写那么多苦大仇深、愤世嫉俗干什么?就不怕被定为反书?
正是因为看透了这一点,苏木心中没有半点忧虑,只是在吩咐魏去办之前,先翻阅了一遍秀才写的武林外传,记下了其中几个浓墨重彩的人设。
接下来的几,苏木依旧在魏的安排下,与人约架,打完就回京城休息看书。
魏也没有闲着,这几日,按照苏木的吩咐,动用手底下的资源,开始捧吕秀才写得话本。
要秀才写的话本,并非是王朝争霸,亦非神怪仙魔,而是比较轻松日常,不像武侠却展露出了武者最真实一面的武侠。
江湖不是什么快意恩仇,而是人情世故。
大侠?大侠也是要过日子的。
在这里,你能看到江湖上鼎鼎有名的大渠帅,为了二钱银子奔波跑腿。
也能看到立志成为一代大侠的少女,因为打砸了几个花瓶,就被迫在客栈打工二十年。
亦能看到一个梦想成为武林盟主,却拜师无门,最后又被人骗吃骗喝的厨子。
此外,书中最多的一句话,便是‘厌倦了江湖的打打杀杀,平平安安过日子比什么都强。’
武林外传一经推广,迎来的并非是追捧,而是一群文饶不屑讥讽。
这也是最初秀才的书没有大卖的根本原因。
因为许多有名的话本家,觉得他的书写的一点也不洒脱,一点也不浪漫。
若是按当下流行的套路来,立志成为大侠的少女,必然要遭遇挫折,或是惹了仇家,导致全家被杀,或是阴差阳错,被卖进了青楼,然后阴差阳错地丢了身子。
总之,欲扬得先抑。
然后才能推动剧情,且在大仇得报的时候,让读者感受到爽快。
哪像秀才这本书这样,少女没有被卖进青楼也就算了,就因为打砸了几个花瓶就要打工二十年?
太扯淡了吧!
普之下,哪有这样的女侠?
再其他,曾经百万金银过手,都不屑一鼓大渠帅,竟然会为了二钱银子对茹头哈腰?
你这么写,有没有考虑到高手的尊严?
宗师不可辱都没有听过吗?
还江湖人厌倦打打杀杀,只想平平安安过日子,这还是江湖人吗?
不懂就不要乱写!
正是有着这些有名望的秀才一番批评,再加上魏在背后地推了那么一下,武林外传的热度一时间居高不下。
虽然多是骂声,可终归是有了许多的关注度。
销量也直线上升。
唯独秀才在听到那些批判后,心里怪难受的,他很想与人据理力争,他看到的江湖就是这样的,可总归骂的人太多,以至于让秀才都产生了不的自我怀疑。
难不成,真的是我写错了?
江湖,是他们想象中的那般?
那般美好,那般自在?
直到有一,一个明显是江湖侠客打扮的大汉,在大庭广众之下,抱着秀才写的武林外传痛哭流涕,而后深情自白。
众人这才明白,江湖并不是只有风光,看似洒脱的背后,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常,是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自梦中惊醒的夜晚。
这本日常休闲搞笑风格却揭露出最真实的江湖的话本,口碑才终于有了反转。
这一后,越来越多的江湖人士,为武林外传发声。
这本原来名不见经传的话本,热度又迎来了一波暴涨。
反倒是先前那些批泞抹黑的人,现如今全部都被架到了火上去烤。
因为反弹太过强烈,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沉默,唯独有几个破了防的,叫嚣着这些江湖人根本就不算江湖人,他们不懂江湖。
他们不开口还好,随着越来越多的苦主出面,甚至请求朝廷为他们主持公道后,这些人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不过这就不在苏木的关注范围之内了。
......
......
吕秀才看着面前的合同,仍有些无法相信现实。
怎么回事儿?
这才几?
他写的武林外传,销量就超越了封神演义,且成了全京城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书先生更是纷至沓来,险些将客栈的门槛踏破,争着抢着要与他合作,都想蹭一蹭热度。
不过秀才并未直接给出答复,而是推脱要考虑考虑。
秀才也知道,自己没有这方面的赋。
否则即便自己多年赶考,也不至于将祖产败光。
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所以,吕秀才选择买一份礼品,然后去对门咨询魏。
都是街坊邻居,又有着苏木的属意,魏自然没有拒绝,为吕秀才出谋划策,帮对方权衡利弊,最后,又递给了对方面前的这份合同。
这是一份授权合同。
秀才将自己写的话本,授权给医馆,交由他们制作成影像玉柱,并在京城的各大酒楼放映,分成按照事先好的来,净利润三七分,医馆拿七。
其实本来魏还想着帮秀才争取一些利润,毕竟钱这种东西,医馆已经不缺了。
可秀才却义正言辞的拒绝了,什么子曾经曰过,人无信而不立,事先好了三七分,那就三七分之类的话。
魏争辩不过,就只能照做。
等到吕秀才签下了合同,按了手印离开后,苏木才从堂后走了出来,看了眼合同后,随口问道:“怎么这么顺利?”
他问得是武林外传爆火的问题。
在他原本想来,即便是有着资本运营,想要爆火到如今的程度,也几乎不可能。
可偏偏事实如此,这就不得不让他多想了。
“嘿嘿,二老爷明察秋毫,这里面的确有些猫腻。”魏笑着将合同收了起来,同时解释道:“其实这些年来,朝廷一直有着效仿蒙元,收拢江湖势力的想法,可始终没有一个由头。”
“当然,也是大老爷始终没有表态,那群人不敢伸手。”
“直到今,我借医馆的势,去捧秀才哥的书,让他们误以为是大老爷表了态......朝堂那些人总是喜欢多想,也顺手推了一把。”
“最后的最后,也是秀才哥写的书能够引起那些江湖底层人士的共鸣。”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那会不会留下什么后患?”苏木皱眉问道。
他担心的是,自己二重身那么多年都没有表态,如今却因为他叮嘱的一件事,就让人产生了误会。
最终会不会留下什么不好的影响。
魏摇了摇头:“二老爷无需忧心,大老爷那么多年不表态,一来是不想江湖变成了朝廷的养狗场,二来嘛,也是时机未到。”
“现在时机就到了?”苏木挑了挑眉,会不会太巧合了一些?
“管他到没到,大不了事后发一则澄清声明。”魏无所谓道:“这么多年都是这么过来的,也没见这些人狗急跳墙。”
苏木:“......”
“对了二老爷,您准备什么时候制作留影玉柱,用不用我去找一些专业的演员回来?”魏问道。
留影玉柱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
但留影留影,终归是要先有影像,随后才能将影像记录下来。
“演员就不必了。”苏木摇摇头,而后从腰间取出一枚玉珠递了过去:“用这个吧。”
魏接过玉珠,见里面有一道栩栩如生的青年身影,眼睛就是一亮:“这是,神笔书生吕落第?”
认出了玉珠当中青年的身份,魏试着用真炁激活。
下一刻,焰流涌动,落在他身前的地上,乃是与吕秀才有着极高相似度,郁郁不得志,可却隐隐透露着一股凌厉气机的青年。
正是秀才笔下武林外传的主人公,神笔书生吕落第。
吕落第现身后,便自顾自提起酒壶,仰头痛饮了一口,念道:“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请王侯。”
他话音落下,腰间佩剑发出清脆的嗡鸣声。
那是柄名为醉轻侯的宝剑,也是吕落第弃笔从剑后的成名兵器。
魏见了,眼睛更是明亮了几分。
这玉珠,比起大老爷制作的也不逊色多少了。
一旁,苏木见到吕落第落地的身影后,也是嘴角微微上扬。
他悟了。
他明悟炼器的真谛了!
此前他就有一个疑惑,香豆蔻的效力,是怎么炼制到冰棺当中的。
但始终不得其解。
直到前不久,他见识到了二重身炼制的其他法器。
包括但不限于能够显化出白龙马的玉珠、二重身炼制的飞剑......这些法器都有一个特点。
那就是在炼制出来之前,民间就已经流传起了它们的传。
像是西游记的故事,剑仙的传。
这不禁让他联想起其他的炼器造物。
例如最常见的护身法器——五帝钱。
将秦半两、汉五铢、开元通宝、宋元通宝、永乐通宝五种钱币用红绳串成一串,再稍加炼制,便可以使其具备挡煞、避邪等功能。
那么问题来了,挡煞、避邪的功能,是谁赋予的?
且为什么铜钱之外的东西,比如桃木剑,炼制成法器后,也可以具备挡煞、避邪等功能?
二者的共性是什么?
关于五帝钱的解释有很多,例如圆地方,按照易经的干十二支精密设计,并融合了阴阳五行铸造而成。
亦或是铜钱性刚,五行属金,铜质吸收气场的力量比金银都好,因此,历经数百年传承的古铜钱,具有极强的化解煞气的作用。
而桃木剑,也有着相似的传, 古人认为桃木为五木之精,也被称为仙木。 所以不少人觉得其有镇宅、纳福、辟邪、招财的作用,所以将其做成桃木剑后,自然有辟邪镇宅的作用。
仔细想想,貌似无论是桃木剑,还是五帝钱,它们的效力,早在制作之前,便有了相关的传。
且被世人大众接受。
正是想明白了这一点,苏木才做了大胆的假设。
法器的效力,并非是炼器师赋予的,而是法器本身自带的意象,而炼器师做的,仅仅只是强化了这种意象,并根据意象衍生出相应的神异。
如此,才能解释为什么二重身只是取了一枚香豆蔻,便能炼制出具备锁血效果的冰棺。
因为香豆蔻的传闻流传很广,而二重身,又是当世第一的炼器师。
那么在外人看来,二重身用了香豆蔻炼制出的冰棺,理应具有香豆蔻的效力。
参与录制西游记的一套玉珠也是同理。
二重身没有借助任何特殊的材料,只是取了流传甚广,且深入人心的一道意象,炼制出了意象对应的人物玉珠。
且事后又炼制了一套玉珠,用于巡演,颠倒因果,从而令玉珠人物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让人们产生了一种‘不是魏创作出了西游记,而是西游记的故事真实发生过,魏做的只是记录而已’的感觉。
这是复杂一些的。
听起来可能有些玄之又玄。
那就举个简单的例子,刀剑锋锐,这就是最直观的意象,而经由炼器师入手,若不参考其他意象,最终炼制出的法器,便会是材质没有任何任何变化,开刃角度也一如既往,但就是更加锋锐聊刀剑。
这便是意象的作用。
喜欢医馆大夫的我加入了锦衣卫请大家收藏:(m.fhxs.com)医馆大夫的我加入了锦衣卫凤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