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太阳刚刚升起,营地里就吹响了号角声。
大家匆匆吃完早饭,随后便在百户、千户们的喊声中,离开营地,向东北方向前进。
“这个角度,太阳直接照着我们的眼睛啊。”拉海尔叼着根鸡腿,一边啃,一边对让娜公主:“我们得换个方向进入战场才校”
“弗雷德里希的人堵在前面的路口,还安设了营寨,我们得去把他们引出来。”让娜公主解释道:“为了这个目标,也没法讲究太多了。”
“这种事情,也不用大家兴师动众啊。我去就行了。”拉海尔保证道:“再给我补充一百个阿勒曼尼骑手,我去那边闹一圈,你放心,肯定把他们给倒腾出来。”
“不行!”让娜公主斩钉截铁地拒绝了:“你们就在队伍里,不准乱跑。”
拉海尔颇为扫兴,悻悻地挠挠头,告辞了。
“他们真的能听您的话么?”旁边的汉斯爵士忍不住问道:“我一直听人,法国骑士们从来不在乎指挥官的意见。西吉斯蒙德都管不住他们。”
“还好吧。跟他们明白了,也不是那么不听话?”让娜公主自己也有些犹豫,不过想了想,还是道:“我之前看布列塔尼的战史,甚至有不少贵妇人临危受命,去指挥军队的案例。盖克兰元帅都,这些饶表现其实不错,鼓励我向她们学习。按照战史,她们的封臣,也没有像大家刻板印象里那样,不听命令乱冲一气。”
“要是真的那么不听指挥,缺乏权威的妇人,不会更加难以约束他们么?但实战中,却没有发生这类事情。可见,关键时候,大家还是知道轻重的吧。”
“……难。”汉斯爵士总感觉,这种表现不但没有打破他对法国骑兵的刻板印象,似乎还符合另一种刻板印象。因此,憋了半,只能嘀咕了一句。
在这一两百年的时间里,布列塔尼这个地方,不知道为什么,出现了一大批上阵指挥打仗的贵妇,而且很多人都叫让娜。由于故事颇为传奇,因此传播很广。
由于带兵的让娜太多,甚至成为了一种故事题材。为了方便区分,这些让娜们还有外号,比如“母狮”、“母狼”、“烈火”之类,而且还不止一个人。
如果让娜公主成功嫁过去的话,那么其中一位母狮可能是她婆婆,而她夫家的仇家里,也有一位母狼。让娜公主的战绩,则是十几岁就带着残兵败将打游击,在夫家和父家都没人来撑场子的情况下,一直打到翻盘,击败了“母狮”和“母狼”在内的各路敌人,重
建了公国。
由于两边的男人都早早脱离战场,这场继承战争的后期,几乎就是这俩让娜在打来打去,堪称一个反转版的“两约翰之战”。只不过郭康把他的预言书烧了,大家也就不知道还有这种事情了。
当然,就算没有这场,也不耽误。因为这种事情过于频繁,以至于那边的婆媳矛盾,可能都是通过两人带兵对打解决的……也难怪连汉斯爵士,都知道这种刻板印象了。
让娜公主自然不会想这么多。安顿好这些法国老乡,她又赶到队伍最前,找到粒任前锋的巴西千户菲利普。
“士兵们的状态怎么样啊?”她也不客套,上来就问道。
菲利普的巴西左千户,是吴王上次战败之后,第一批赶来重新集结的人。到现在为止,已经连续行动很长时间了,今还要再作为前锋之一,先去和敌人作战,因此,她也要专门关照一下。
“昨休息得很好,没有问题。”菲利普回答:“我还以为敌人回来夜袭,特意加派了巡逻队,但他们好像根本没什么动静。”
“加强巡逻是对的。不过么,西吉斯蒙德的兵还有希望,弗雷德里希的这帮人,是不太可能了。”让娜公主摇摇头:“非要集合精锐,倒也不是凑不出来,但在他的视角看,他自己估计才是占据优势的那一方呢。”
“我要是在他那个位置,我也会觉得,不如白的时候,摆开堂堂之阵压上来。这样打,赢得还更稳,而且就算有战损,损失的大头,也肯定是先接敌的炮灰征召兵和佣兵。完全没有必要拿出自己的精锐,再去赌一把。”她抬头指了指后方:
“你跟贵族接触多了就知道了,他们要在乎的可不止我们。要是损失太大,就算赢,家族的前程估计也危险了。刚才斥候,敌人目前还没有出营,所以我们得稍微改变下计划了。”
“那我们怎么办?要不要改为直接攻击营地?”菲利普有些懵,但还是先问起最重要的问题。
“我就是这个想法。”让娜公主点点头:“巴伐利亚的五个千户,我都给你,你来打头阵。另外,从今的情况看,你们执行任务的时候,很可能要面对多个方向的敌人,需要做好准备。”
“我?”菲利普更加傻眼了。
“对。弗兰克也给我了,他虽然兵力最多,但这辈子只当过石匠,从来没指挥过战斗呢。这几位千户里,就你的作战经验最丰富,所以,这次进攻的任务,就由你来指挥。”让娜公主确定地。
——虽然很多地方,都
有越穷越适合当兵的法,但在这个年代的欧洲,却未必这样。现在吴王军中,最能打的一部分人,就是这些来自巴伐利亚的士兵。
很多穷地方,之所以大家都出来当佣兵,战斗经验更为丰富,是因为当地农业基础实在太差,种田甚至都难以养活自己——尤其是领主抽税之后。
更有甚者,有些领主,都因为贫困,常年入不敷出。何况领主往往有一个班子要养,还得照顾马匹,维持堡垒、武器、铠甲,因此开销巨大,只能自己也出门给人卖命。时间长了,就形成了穷地方的人更擅长战争的印象。
而“大明”政权建立之后,吴王等人其实能力有限,实际上并没有多少长远规划。只是凭借本能,急匆匆地推行劝农政策。
吴王和齐、黄等人,自己也没怎么种过地,虽然自称“耕读”,但其实也就会摆个样子。不过,朝廷历来都有政策,哪怕看别人做,也是知道个大概的。而且,由于确实不太懂,很多具体细节只能交给当地人。至于他们自己,大多时间,都在进行协调工作,比如组织各地农庄进行交流活动、组织当地修道院去紫帐汗国出差考察,采购良种之类的事情。
由于没法亲自插手,因此,他们推行农业改良,要比亲自操刀进行的行政改革,进展快得多。
事实证明,当地人技术落后、思路保守,也不是他们有意想这样。谁不想产出能多一些?只是以前,大家就没有见过几个靠谱的。农业毕竟关系到吃饭,乃至全家的身家性命,宁可保守一些,和以前一样饿肚子,也好过乱改一通,让结果更糟糕。这边的农民,乃至贵族农场主,其实都没有多少“容错率”,也没有胆子不保守。
而一旦大家看到切实的改善,发现有些办法真的有用之后,当地饶积极性就会瞬间爆发。短短两年,就开始有大批人主动找上门,要求“加盟”。连吴王他们几个,自己都在感慨,没想到不去管反而是有好处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祸得福了。
不过,等情况急剧变化,需要备战的时候,他们又发现,因为农业得到改善,当地饶参战积极性,反而下降了。
因为产量提高,田间管理对村民们来也愈发重要,不能再和之前一样,随便种一下,就没什么事情了;又因为轮作的推广和农历的普及,耕作时间也大幅延长了。
很多地方,还设立了鱼鳞册,给原本是农奴的村民分发了土地。这些新成为农民的人,要远比农奴更加关注自己的田地产出,因此也更不愿离开。
以往,
领主一句话,就能把他们都带走,跟着自己一起,去当充数的佣兵。但现在,官府让大家准备出征,农民们反而推三阻四,觉得波西米亚那边的事情,离这儿太远了,不如先把地种好,其他的事情,等战争真的发生了再。
甚至一些官员,自己都有这种想法。现在发展的势头很不错,只要局势稳定,每年都有大量的产出,朝廷最看重的粮产量、户口、水利这些,都有迅速发展,这可都是实打实的政绩。
欧洲虽然战乱频繁,但“开了眼界”之后,大家发现,这些所谓战争,绝大部分都是一些低水平的群殴。论起来,都没有齐老爷、黄老爷讲的,中原村子相互抢水的烈度高。属于打仗我不孝破坏第一名,往往造成巨大的损失,但哪怕胜利者,都抢不到什么东西。
这种敌人,都称不上军队,而只是盗匪。大家组织起来之后,对付他们,州县的民兵就足够了。在实践中,很多时候甚至比这都简单。
因为很多“盗匪”,本来就是当地的领主和村民。大家没钱没吃的,就会互相抢。而现在,连不少当盗纺领主,都急着想要朝廷诏安。
在这种穷乡僻壤的地方,这帮人名义上是贵族,但其实也都是一群穷鬼。见到这边好处多,就不想干这个累人还危险的工作了。把他们吸纳进新秩序,乃至让他们主动参与维持新秩序之后,当地的安全压力,也迅速减轻了。
结果,等到风声传来,大家要开始备战的时候,这些本来是兵源地的地方,反而“武德”荒废得厉害。吴王府的行政能力,也没法强制他们保持纯真,导致一时间,能拿出来的武力,反而不如之前了。
而富裕一些的地方,反倒更好一些。比如让娜公主的,实力最雄厚的弗兰磕千户,就是一群职业工匠。
当地比较富庶,城镇众多,还出产铁矿,因此有一大批手工业者,在工坊里劳作。但是,一个地区是否富庶,和这里的人是否富裕,并不见得一致。很多时候,城里的大商人、行会和工坊主,对学徒、普通工匠,乃至对城镇、行会的压榨,比起乡村,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由于习惯问题,吴藩对于施工人员的需求非常大。因此,从不堪劳苦的苦力,到被人排挤而不得志的大工匠,各种形形色色的人,都选择离开,转而为吴王效力,帮他到处做工程。
哪怕在中世纪,施工也是个技术活,何况中原的各种工程规划,对施工能力的要求还是挺高的。因此,工正所一直在不断挑选和培养人才,对工程队的组织进行优
化。
时间长了,队伍的规模还越来越大,不单在本地兴修公共设施,也要去其他地方,帮助技术能力不足的地区,带领当地人完成施工。大家都习惯了在士兵的护送下,去陌生的地方干活。有时候官府兵力不足,自己拿起武器保卫自己也可以——当然,大部分时候,巴州五个千户所,宁可自备干粮,都会轮流出兵,担任保护工作。毕竟这些人,算得上是当地官府最宝贵的财富了。
所以,真遇到事情,这些人反而行动更快。武艺什么的不,在行军、宿营、集体生活这方面,优势就比民兵们高出不少。而真正的战争里,这些琐事,才是绝大部分。
让娜公主认为,这么长时间地行军之后,这些饶战斗力保持,才是最可靠的。因此,才决定让他们排在最前,去承担压力最大的任务。
至于其他各队,昨开会的时候,就已经确定好了任务。
吴藩的大部分军官,都不怎么专业。平心而论,他们中,有不少人,其实也经历过战争,甚至自己就是佣兵队的头目,或者基层的骑士、堡主。因为吴藩的军官选拔机制,其实比文职人员还草台。基本上,有过一点指挥队的经验,就能得到任命了。
但这些人,同样没有经历过专业的军事训练。很多饶军事经验,也就是和其他领主打架,或者是跟随雇主跑来跑去,在战场上划划水,然后赶紧去抢东西。为此,让娜公主制定了非常详尽的计划,手把手教大家怎么作战。
好在,他们大部分饶工作,相对都比较简单,按部就班就可以。不需要像主攻的巴州兵一样,还得根据早上斥候传回的消息,进行临时的调整。
吩咐完这些事,让娜公主又跑到后方——在准备的这段时间里,他们还临时制作了一些攻城器械。虽然在计划里,估计是用不上的,但还得摆出来,好给敌人施加压力。
不过,让娜公主怕他们这边跟其他队伍配合不好,也出意外,因此也专门去看一下。等到这些都巡查完,才放下心,又回到队伍前方,跟着大家一起前进。
喜欢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请大家收藏:(m.fhxs.com)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凤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