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状,女孩识趣地没有继续靠近,但眼神中难免流露出失望。
“我要左边第三个!”这时,朱标也指向一位长腿美女,直接开口。
朱元璋惊讶的目光立刻聚焦在朱标身上。
朱松主动点公主陪唱已让他大为震惊,更没想到的是朱标也如此。
老九不近女色,老大为人正直,这是他们在朱元璋心中一贯的形象。
怎么到了后世的现代社会,都变成了这般模样?
“洪武老祖,还是选一个吧?一个人多无聊啊?”朱让杜看出朱元璋的犹豫,在一旁劝道,算是给他一个台阶下。
“好吧,既然来了,就玩个痛快!”
“我就要右边第二个吧!”最终,朱元璋还是诚实地做出了选择。
见朱元璋选了一位,朱让杜当即笑开,指向另一位,示意她也留下陪伴。
随后,朱元璋又让蒋瓛等人各自挑选了一位。
不久,原本空旷的豪华包厢内便热闹起来。
几位长腿女子的加入,不仅活跃了气氛,其歌声亦十分悦耳。
男女共乐,更显欢愉。
先前尽是男士饮酒唱歌,略显单调。
如今多了这群女子,氛围截然不同。
特别是朱元璋与朱标,竟与两位公主玩起了行酒令,令朱松既感好笑又有些无奈。
蒋瓛等人虽得朱元璋默许可稍放松,但仍端坐不乱。
尽管被身旁女子逗得心动不已,但作为锦衣卫,他们的自制力超群。
在内心深处,他们始终将朱元璋视为需要守护的对象。
即便身边有女子相伴,他们也多是被动接受。
女子不主动,他们便如木头般沉默。
“先生,你们是做什么工作的呢?”
见蒋瓛等人皆着黑西装,蒋瓛身旁的女子好奇问道。
“保镖。”
蒋瓛简短回答,绝不多言。
他更不会透露自己锦衣卫的身份,以免被人视为疯子。
女子听后若有所思,目光不时扫向朱元璋、朱标和朱松。
这些女子受过专业训练,眼光敏锐,自能看出包厢中地位最高的是那位正襟危坐的老者。
而两侧年轻的男子,气质非凡,亦非等闲之辈。
至于朱让杜、朱廷秋等饶身份,这些女子自然心知肚明。
身为朱家皇室王爷,他们在三人面前毕恭毕敬,一口一个老祖,显然这三人乃朱家皇室的重要人物。
在汉中市,朱家皇室成员的出现并不罕见,但遇到他们也绝非易事。
今晚,这些女孩觉得自己格外幸运,竟然有机会侍奉朱家皇室成员。
她们心中暗自盘算,若能被对方看中,哪怕是做个情人,后半生也将衣食无忧。
然而,这些想法无疑是真的。
朱家皇室成员,怎会看上这些风尘女子?
陪在朱元璋身边的女孩好奇地问道:“老爷子,为何他们都称你们为老祖?你们三位都是他们的老祖吗?”
朱元璋笑着回答:“嗯,我们三个确实是他们的老祖,不过是辈分较高罢了。”
女孩打量着朱元璋,突然觉得他非常面熟:“我怎么感觉老爷子这么像大明龙币上的洪武大帝呢?您该不会是洪武大帝的直系子孙吧?”
虽然电子支付盛行,但纸币仍在流通,洪武大帝的头像对接触过纸币的人来并不陌生。
女孩心想,朱元璋或许是洪武大帝的直系后代,模样相似罢了。
起初,朱元璋还有些拘谨,但几杯酒下肚后,他变得开朗起来,与女孩们打成一片。
“什么像不像的,我本就是洪武皇帝朱元璋!”面对女孩的问题,朱元璋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对对对,您就是洪武皇帝!敬我们的洪武皇帝一杯!”女孩以为朱元璋在开玩笑,举起酒杯娇笑不已。
一旁的朱松见状,更加无奈。
楚长乐,那位在朝堂上令两位武将折服的文太公!
朱元璋肖像印于龙币之上,与其现今容颜存有微妙差异,相似却非全然一致。
此差异源于后世技术之进步,龙币所绘乃技术复原之朱元璋,大约四五十岁时的风貌。
如今,朱元璋已近古稀之年,相貌自然有所不同。
有女子觉此老者酷似龙币上的朱元璋,却也仅限于此。
朱元璋亦曾审视过印有自己肖像的龙币,对修复技术之精湛赞叹不已,认为与自己年轻时颇为神似。
然而,他年轻时真正的模样,自己心中亦无确切记忆。
在玻璃镜出现之前,大明众人对自己的模样多模糊不清,铜镜映照、水中倒影,皆难以窥见细节。
在古代,最能看清你面貌之人,往往是与你日夜相伴之人。
修复的年轻肖像中,那股霸气令他极为满意。
当晚,众人于KtV豪华包厢狂欢至深夜,除朱松与蒋瓛等人外,其余皆显醉态,尤以朱元璋与朱标为甚,二人已然醉倒。
现代酒水度数远超大明,朱元璋与朱标的酒量在此大打折扣。
返回酒店后,朱松将二人安置于各自床上,并嘱咐蒋瓛留下两名锦衣卫照看,自己则返回房间修炼。
他今晚浅酌几杯,只为再品现代美酒之味。
朱松拥有千杯不醉的酒量,体内酒精总能被他排出,几乎不可能喝醉,除非自愿。
次日,朱元璋与朱标因宿醉沉睡至中午方醒。
朱让杜等人近中午时才敲响了朱元璋的房门。
餐后,朱元璋提议探访武庙。
汉中诸多景点已游览过,但武庙他尚未踏足。
之前,他曾吩咐朱让杜避免安排文物古迹之行,故武庙等也未在行程郑
一听朱元璋要去武庙,朱让杜立刻应允,并迅速筹备。
朱松好奇地问:“父皇怎会想去武庙?”
朱元璋笑道:“想看看现今武庙中有多少我大明往昔的将领与旧识。”
他心中挂念着定军山,既然暂不前往,逛逛武庙也好,看看大明培养出多少杰出将领能入武庙。
不久,在朱让杜的安排下,众戎达汉中武庙。
如今的武庙与宋元时大异其趣,主要供奉大明朝将领。
其中不少名字为朱元璋所熟知。
大明开国功臣徐达、常遇春、汤和、蓝玉等均赫然在列,他们理应受供奉。
蓝玉等人在原史中被诬谋反,但历史变迁后,此类问题不复存在,他们也得以享受后世供奉。
此外,朱松麾下的将领,如秦武、耿青、杨赫三位大将,也是朱元璋熟知的。
王伍、周通及其后裔周定北皆在其中!
除武庙供奉外,众多将领还被后世或百姓单独建庙纪念。
秦武、耿青、杨赫各有专属庙宇,周通与周定北亦合立一庙。
此类庙宇,汉中为盛,西北亦多见,他处则鲜矣。
此亦合情理,西北乃诸多将领故乡,当地百姓及其子孙自当供奉。
至于徐达、常遇春之辈,淮西庙宇想必最多。
名将后裔时至今日,于故乡立庙供奉先祖,实属平常,亦配此荣!
“咦,此处竟有于谦庙?于谦非杭州人士乎?”朱元璋游庙之际,偶遇意外之人。
常理而言,于谦为杭州人,何以西北亦有庙供奉,且为独庙?
“洪武老祖有所不知,于谦睦年间名将,官至兵部尚书,身怀皇卫军校特等毕业证。”
“凡持皇卫军校特等毕业证者,西北多有独庙。
比对大明朝贡献卓越,百姓乐供之。”
“此于谦庙已历三百余载,每数十年,百姓自发修缮,直至数年前,朝廷亦曾出资修缮。”朱让杜在旁笑解之。
“原来如此!”朱元璋恍然大悟。
于谦此人,朱元璋颇为赞许,尤在老四掌权之时,于谦力挽狂澜,组织京师保卫战,保住大明江山。
其《石灰吟》更是流传千古: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希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遗憾的是,这首诗仅存在于老四那代饶记忆中,他询问朱让杜,得知于谦似乎并无广为流传的诗句。
他意识到,在历史的变迁中,这首本应永载史册的诗词也随之消失了。
“我记得于谦有一首诗,你将《石灰吟》抄写下来,设法置于于谦庙中!”
朱元璋深感如此佳作因历史变动而失传,颇为惋惜,随即向朱让杜下令。
“啊?”
朱让杜闻言愕然。
他不解洪武祖宗如何知晓于谦还有此诗,毕竟于谦并非洪武时期之人。
“父皇所言极是。
这《石灰吟》确是于谦所作,你只管照做,无需多问!”
朱松察觉到朱让杜的困惑,连忙在一旁为朱元璋解围。
“晚辈明白了!”
“既然要将诗留在于谦庙,不如洪武老祖亲笔书写如何?”
朱让杜看出朱元璋对于谦颇为看重,便趁机提议。
“嗯,也好!咱就亲手为于谦庙题上这首诗!”
朱元璋闻言,眼前一亮。
不久,笔墨纸砚已备齐。
朱元璋当众挥毫,写下了于谦的《石灰吟》。
作者署名于谦,但在落款时,朱元璋又有些犹豫。
“父皇,如实写便是。
后人会处理好解释之事。”
朱松在一旁提醒。
于是,朱元璋在旁署上自己名字,却未写年月,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题诗完毕,朱元璋一行人这才离去。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请大家收藏:(m.fhxs.com)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凤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