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臣亦不明,或许时机未到?”
“您不是已算出锦儿能为儿臣诞下二子二女?”
“迟早之事,何必急躁?”
朱松一时无言。
徐妙锦不过十七,正值青春,生育之事岂可急于一时?
“此言差矣!我们不过是想在有生之年,帮你带带孩子,减轻你的负担。”
“此事你必须上心!”
朱元璋瞪了朱松一眼,满脸嫌弃地将他‘逐出’。
苦笑一声,朱松回房即告知徐妙锦,老爷子明日欲乘热气球之事。
“殿下神色有异,是否还有其他烦忧?”
徐妙锦察觉朱松郁闷,不禁好奇询问。
莫非在老爷子面前碰了壁?
“确有一事,且与你相关!”
朱松郑重点头。
“与我有关?”
徐妙锦惊讶地瞪大了眼。
“老爷子问及,你嫁来已逾一年,为何尚无身孕!”
朱松挤眉弄眼,解释道。
听闻此言,徐妙锦的脸庞瞬间羞红如霞。
次日清晨,朱棣为北征所寻的契机恰好送达,朱松便携全家再次探访郊外热气球基地。
朱元璋等人对热气球已不再陌生,但翱翔际的依旧令人沉醉。
陈优姿首次体验热气球,满心欢喜,拉着徐妙锦问个不停。
朱松与父亲并肩而行,她不敢打扰。
朱松亦借此机会避免与陈优姿过多接触,深知她善妒,不愿留下隐患。
他深知,对某些女子需保持距离,以免纵容其过分。
为维护家庭和谐,他不愿给陈优姿留下任何遐想空间。
乘坐热气球时,朱松与父亲同乘,其余女眷与朱匣秋共坐另一筐。
陈优姿眼中难掩失望,本欲与朱松同乘,却不敢与朱元璋争位,加之周贵妃、徐妙锦在旁,委屈也难以言表。
她隐隐感到,朱松似有意疏远。
新婚之夜后,朱松两晚皆宿于徐妙锦房中,未曾找她。
这也合乎情理,毕竟徐妙锦是正妻,大房未有动静,哪轮到她这个妾。
然而,委屈只是暂时的。
热气球缓缓升空,眼前壮丽景象瞬间吸引了陈优啄全部注意。
随着高度增加,万物尽收眼底,那份震撼让她忘却了所有烦恼。
另一筐内,朱元璋与朱松正畅谈。
“针对漠北,你认为应如何着手?”
“瓦剌部与汉中的贸易近期颇为繁荣。”
“若由我决定,首先对付鞑靼部最为适宜!”
“若鞑靼部能提供大明出兵的借口,那便更完美了。”
朱松沉思片刻后,道出了自己的见解。
自朱棣平定北方、招降北元太尉乃儿不花以来,鞑靼部逐渐强盛,其实力已超越瓦剌部。
瓦剌与鞑靼皆为北元余部。
朱松选择与瓦剌贸易,而非鞑靼,意在平衡两者势力。
目前,瓦剌与朱松有商贸往来,而鞑靼则无。
因此,对付鞑靼无疑是上策!
换言之,若能消灭鞑靼,瓦剌将不堪一击!
鉴于瓦剌与汉中的关系,鞑靼一旦覆灭,瓦剌或将顺势依附朱松,或出于唇亡齿寒而反抗。
这两种可能并存,瓦剌内部意见不一将加剧,从内部瓦解他们轻而易举。
朱松坦率地向朱元璋阐述了这些想法。
“嗯,你得颇有道理。”
“攻打瓦剌师出无名,而从鞑靼入手则简单得多。”
朱元璋点头赞同。
西北有朱松及其汉中军坐镇,瓦剌行事极为谨慎。
加之与汉中有贸易往来,依靠战马、牛羊换取资源,生活无忧。
尤其是西域被征服后,瓦剌骑兵几乎不再扰大明边境。
这便是汉王朱松的威慑力。
在此情形下,朱松若对瓦剌动武,难免师出无名。
人家如此顺从,怎好贸然动手?
相反,鞑靼则蠢蠢欲动。
尽管北平府有燕王朱棣镇守,但近年边境仍有出没,不时南侵扰。
朱元璋意在以鞑靼部为突破口。
“若攻鞑靼,必经老三、老四领地。”朱元璋对朱松提醒道。
攻打鞑靼,必自山西、河北北上,此乃鞑靼领地。
除非瓦剌部甘冒风险,让汉中军穿越其地界攻鞑靼,但这显然不切实际。
“父皇是忧虑四哥吗?”朱松瞬间领悟朱元璋之意。
朱棣高傲,岂会坐视北征而无动于衷?他长期镇守北平,直面鞑靼。
昔日燕王扫北之威名虽已减弱,但若大明北征而绕过这位战功赫赫的燕王,无疑是折其颜面。
“咱才不担心那子!”朱元璋冷哼一声,“他若想去,拦也拦不住!”
朱元璋更担心的是,朱棣或会阻挠朱松。
朱松闻言,未再多言。
他已不再将朱棣放在眼里,在绝对实力面前,任何诡计皆如纸老虎。
不久,两热气球相继落地。
陈优姿首次乘坐,满脸兴奋,意犹未尽。
“姐姐,日后我可否再来乘坐热气球?”陈优姿问徐妙锦。
“自然可以,与袁管家一声,让他安排便是。”徐妙锦笑答。
“一人乘坐有何乐趣?”陈优姿望向朱松,显然更希望与他共乘。
徐妙锦见状,心中无奈。
“妹妹,殿下日常繁忙,我亦需照料纺织厂事务,不如待有空时,我们再一同前来。”徐妙锦劝着陈优姿。
她最怕的是陈优姿不懂事去打扰朱松,那可就麻烦了。
“好吧。”陈优姿略带失望地点头应允。
徐妙锦心中暗松一口气,这丫头虽贪玩,但应知分寸。
此时,蒋瓛匆匆而来,手持一封加急信件呈给朱元璋,“陛下,八百里加急!”
朱元璋脸色微变,八百里加急非同可,若非紧急事务,不会如此。
“大同府送来的?”
“是,共两封,一封送至应府,一封至此。”蒋瓛答道。
朱元璋未再多言,他身在汉中府众人皆知,边关急报,朝廷与他皆需知晓。
“父皇,何事?”朱松闻大同府加急,心中一动,上前询问。
朱元璋阅毕,直接将信件递给朱松。
朱松览毕,神色古怪,鞑靼部竟集结五万骑兵侵扰大同周边?
真是想什么来什么,他刚还与朱元璋谈及,若鞑靼部能送来个北征的由头便好,没想到这么快就送上门了。
“此事不寻常!”朱松转头对朱元璋道,“已是春日,他们此时南下劫掠,颇为反常。”
“确实,此刻竟还大规模南下,实在出乎意料!”
朱元璋点头赞同。
往常,南下掠夺总在秋收后、入冬前。
他们为备冬而来,抢掠物资后便遁入大漠。
且眼看入冬,大明若要追击,需顾虑严寒。
漠北草原冬季风雪交加,不宜大规模用兵。
但春后南下掠夺,实属反常。
大明军队若怒,或能一路追击至漠北!
鞑靼部这是失智了吗?
……
北平,燕王府。
正如朱棣所料,姚广孝深入漠北,直至开春方归。
他未失所望,阿苏特部首领阿鲁台率五万骑兵突袭大同,旋即撤退,大明几无反应时间。
“和尚,此番干得漂亮!”
“本王即刻上奏,北征鞑靼!”
朱棣心念北征,此次让姚广孝游鞑靼南下,只为师出有名。
自上次扫北招降乃儿不花后,鞑靼与朱棣间关系微妙。
美言之为交易,各取所需;恶言则是朱棣养寇自重。
即便朱棣能重创鞑靼,亦不会为之。
鞑靼的存在,让朝廷重视燕王,其不时南下侵扰,更显燕王价值。
朱元璋与朱松觉鞑靼此时南下有异,因乃姚广孝游所致。
此乃做戏,他们与燕王多次配合,默契十足。
南下既能得所需,朱棣亦不会穷追不舍,即便战斗,亦不过虚张声势。
然此次,鞑靼却被朱棣出卖了。
他们未曾料到,朱棣无意于虚张声势,而是欲借此机真正消灭鞑靼部!
朱棣见朱松已征服西域,心中大为不畅!
他意在夺取鞑靼之地,以便能与汉王正面抗衡。
随即,两道请旨北伐的奏章自北平府发出,分赴汉中与应府。
“本王就不信,此番父皇还能隐忍,不让我们对鞑靼用兵?”
朱棣目送信使疾驰而去,面露得意。
他自信计划完美无缺,成功指日可待!
……
数日后,汉郑
“父皇,迫击炮首批已制成,儿臣欲试其威力,您可愿同往?”
朱松回至王府,向正撰写迁都计划的朱元璋笑道。
“这么快?那还等什么,速带朕去!”
朱元璋闻言,激动地起身。
父子二人随即离开王府,前往郊外靶场。
此乃朱松专为将士训练燧发枪所设,他们到来时,装备首批燧发枪的汉中军正于靶前练习射击。
朱元璋望着将士手中的燧发枪,虽觉新奇,但觉其与火铳大同异,并无特别。
简略参观后,朱元璋催促朱松速带他试那新制的迫击炮。
不久,于一片空旷之地,朱元璋见二十架迫击炮已准备就绪。
“就这么个东西?威力真有你的那么大?”
“这不过比燧发枪略大,远不及神武大炮!”
望着那手臂粗细的迫击炮,朱元璋略显无奈。
主要是这迫击炮太过巧,看不出有何惊人之处!
“父皇,迫击炮与神武大炮不同,关键在于炮弹,非炮管!”
朱松闻言,自信地解释。
朱松从旁边木箱中取出一枚迫击炮炮弹。
“这是炮弹?”朱元璋望着眼前尖端尖锐、尾部附有奇异尾翼的炮弹,惊讶地瞪大了眼。
“正是,制造迫击炮发射管易,炮弹却难,儿臣费尽心力才生产出来。”朱松点头明。
为造炮弹,朱松在系统商城购得多台机床设备,大明现有工业体系虽能制造,但效率低下。
如今有了专业机床,每月至少能产一万发炮弹,日产三百枚弹壳轻而易举。
关键还在于配比。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请大家收藏:(m.fhxs.com)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凤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