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未来不能继续在钢铁厂里劳作,还可以依靠这些谋得生活温饱。
如今直接就有退休金了,简直是太美妙的事情。
\"嘿,这有何不好,成了铁饭碗,再也不用担忧失业问题啊!\"一大妈略带困惑地问,毕竟前些她还记得有合并 ** 的法。
易中海自那次回家后便一副欣喜若狂的样子,所以她尽管不懂\"公私合营\"到底意味着什么,却深知这肯定是件大的好事。
对于王卫国,怎么就非得是个坏消息?
“哼,‘丰泽园’那可是京城首屈一指的大餐馆,而王卫国可是那里顶级大厨之一。”
“傻柱跟我,像他这样的顶级厨师薪水高的令人咋舌,还额外有分红。”
\"仅凭几年工夫就能买得起这样大屋宅邸了,光凭收入想来就可观无比。”
\"对他们这样的行当来,丢了饭碗都不必担忧,无论到哪个地儿都能轻易被人捧为上宾。
\"
易中海到此,几乎口水直流。
他自己虽算不上是名厨的手艺,钳工技术也算是一种。
在他对社会的贡献上,钳工显然比大厨们更有价值。
怎么可以那些大厨们的薪水远超像他们这般努力干活的工人?幸好现在的新时代,工人身份地位空前提高了,这下王卫国不再敢在他面前嚣张。
易中海听过,不同工种的地位也是有高下之分的,石油工、钢厂工人和机械工人算是里头最被尊敬的三个行业之一,他自己身为钳工,也归属钢铁行业行列中的一环。
\"那么合并后的公司将如何对待他的薪酬?是维持原状吧?\"一大妈听着开始有了好奇,急急忙忙询问。
\"保持原状?做白日梦呢!”
易中海冷笑了声道,
\"按照他先前所得收入,大概比公司的高层还要丰厚,只是个厨师有什么资格?\"
\"以后薪酬制度按级别设定,只除了这些公私合营的企业老板会特别。
\"
\"再怎样厉害,王卫国的薪资涨幅也有限,与他现在的所得相比,什么都不是。
\"
喝完一口酒,他心头舒畅至极。
早就对他不满了,这家伙对大爷一点尊重都不给予。
曾帮他抬木材受了伤,王卫国竟一次也没有想过回报。
即使请医花了钱,他一分钱都没向这家伙讨要。
结果周围的人误解,误认为是他在装瘸索要赔偿。
现在看来太好了,‘丰泽园’即将合并私企,王卫国收入必将下滑。
只要王卫国落魄,他内心便充满喜悦。
“你知道吗,在丰泽园这种大酒楼的厨子最惨了,原本他们的收入肯定是高得让人眼红的。”
“以后恐怕还不如我们这些做工的了,这才是好嘛,这些**勺的凭什么挣的比我这抡大锤的手还多?”
易中海对公私合营这一政策是百分之百拥护的。
虽新社会成立后,工人们的地位提升了不少。
但在易中海看来,只有公私合营完全执行后,工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惠。
“傻柱那个子,这就挺让人遗憾的了,他原先还想等手艺学成后到丰泽园工作呢。”
“还过等有那一,请咱们两个到丰泽园好好庆祝一番。”
一个大妈摇头叹气地着,提到丰泽园——那是四九城首屈一指的大餐馆,对她们这类平民百姓而言,那是连想都不敢想的高端去处。
听傻柱起可能请他们在那里用餐,她心里那份激动就甭提了。
但如果丰泽园实行公私合营导致厨师薪水大幅缩水,傻柱或许就没那份经济实力了。
“傻柱这子虽然笨,但真心实意,知道感恩,这要比东旭强。”
“我们俩老了以后,没准真得指望他养老哦。”
易中海对于傻柱的认可越来越深沉了。
当初何大清离开后,曾资助傻柱姐弟俩,可易中海始终没能给予实际帮助,不是他不愿帮,而是机会寥寥无几。
傻柱作为学徒虽无薪酬,但包吃,吃饭不是问题,何雨汐都跟着傻柱同桌用餐,甚至不曾到他家中赴宴。
按大家没什么实质性帮助,傻柱却时刻铭记在心。
连春节年三十的大鱼大肉盛宴,都不忘邀请他们共赏,对待两人极尽尊重。
这样的孩子知恩图报,易中海愈发认为傻柱是个适合给他们晚年生活带来安定的好人选。
“至于丰泽园嘛,这点事就不用多虑了。”
“公私合营之后,丰泽园的价格自然会下降,也许只会比普通的餐厅稍贵些。
到时我就带你一块儿去尝鲜吧。”
未来的丰泽园将不再只为那些官员、富豪特备,因为现在社会推崇工农本位,如果连像他这样老资格的劳工都负担不起,那就是改造得不透彻。
而对于赫赫有名的丰泽园,易海心中满怀期待。
他忽然又问道:“你王卫国家那位陈雪茹的丝绸店铺,将来会不会实行公私合营呀?”
得知能去丰泽园就餐,大妈开心得不得了,却又想到了陈雪茹开丝绸店的情况。
她听陈媳妇儿开店不,盈利丰厚,院内众人羡慕无比,都在担忧这家丝绸店铺是否会走上公私合营之路。
“那肯定的,这是大势所趋,国策如此,所有店铺都要公私合作。”
易海立即应声,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即使店铺还是叫做‘雪茹丝绸’,但实际上,公私合营之后就不再是个人资产了,将成为公共资产了。”
“作为全民所有,我们人人都有一分。”
一念及此,易海心底便倍感振奋。
回想过去,王卫国那子简直是命垂青的对象——他来自乡野却有幸落户四九城,更是娶到了美丽有钱的老婆。
那时四合院中无数人嫉妒得眼珠子都绿了。
易中海的忌妒并不输他人多少。
如果王卫国对他这位大哥稍微有点尊敬也就罢了。
但事实上,王卫国从来不把他放在眼郑
易中海心底恨不得王卫国有什么不如意,深信在这个院子里抱有相同想法的人绝不少。
\"要是人人都有份,我们往后在陈雪茹的丝绸店买东西,应该就不会再收钱了吧?\" 大妈闻言兴奋不已。
确实如此,国有的东西本就应该让众人皆知共同享樱
...
不过,大妈不清楚的是,这\"人人有份\"是否包括他们在陈雪茹的丝绸店消费。
\"你到底在想些什么?如果公共财产都免费领取,那么公司发放薪水还有意义吗?\" 易中海甚至对于妻子这样的想法感到无奈。
谁曾道公有的就是不要钱?
如果一切都是无偿,直接废除薪酬制度岂不简单?
\"也对,话回来,易大哥,王卫国家明摆酒,咱送多少?”
大妈想到这点就忍不住有些可惜。
不过转念又想起明日本来就是王卫国家宴请宾客的日子,于是连忙接着提问。
王卫国选择在四合院中举办婚礼,已经事先跟院中的邻里通了气。
纵然平时内心不满王卫国,表面工夫仍是得做的,表达出席祝贺的决心。
参加喜宴理应备赠品,究竟送多少,大妈犹豫不决。
四合院之前也发生过邻居结婚的情况,通常也就是送五千、八千而已。
如今易中海身份已不同,成为院中的长者。
大妈不清楚是否还需要沿用过去的额度标准。
\"送什么礼物,我决定送三万好了,怎么我也算院内的长者,身份不同以往了嘛。
\" 易海思索了一会后决定道。
换作以前,这数目他会有些心疼,毕竟存点养老金也是必要的。
每一分钱都不能胡乱花费。
而今公私合并,铁饭碗已握,在职期间还能逐年加薪,退休后还有养老金可以倚仗。
对未来经济问题无需过度忧虑。
而且作为院内的长辈,易中海自认为有必要树立起表率作用。
\"三万?这么一大笔?\" 大妈有些诧异。
\"我身为院里的长辈,至少得有个样子,让大家看到。
\" 易海赞同地点零头。
况且“他想着,王卫国和陈雪茹的遭遇本就艰难,做他们的长辈自然应当表露关爱”
。
三万元确实不是一笔数目,往日对此心痛不已。
但转念一想王卫国家的收入减少和媳妇店面临消失,易中海心中舒坦许多,三千大洋也就算不得什么。
\"就这样定了!\" 大妈不再多言,她尊重丈夫的选择。
正月二十二日早晨,王卫国与陈雪茹早早就起身。
他骑车载着新娘,驶向民政局登记注册。
当时还未进入公私合并时代,领取结婚证书并不需要由工作单位出具的相关证明。
他们各自登记完个人身份后,工作人员询问双方是否同意自愿,然后愉快地盖了章并发给新婚证书。
五十年代的结婚证书就像一份典雅的奖状,
纸张竖排的繁体字 ** ,醒目刻影自主”
、“自愿”
,周边配有精美花卉与丰实的麦穗,寓意美好的婚姻生活与未来的期望。
此刻的结婚证书上已经可以容纳夫妇的合照了。
王卫国和陈雪茹拿出他们早已预备好的两寸照片递了上去。
登记员用水胶粘贴好两人照片,排放在证书上,真诚地祝福道:“才子佳人,造地设,恭喜两位同志。”
喜欢四合院:回到52,我人间清醒请大家收藏:(m.fhxs.com)四合院:回到52,我人间清醒凤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