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同志们好。”
江桃的声音沉稳坚定,“我得不好请大家见谅。”
台下一片善意的笑声和掌声。
江桃的声音变得清晰。
江桃开始讲述他们如何清理鱼塘,如何种植桑树。
讲到关键处,她翻开笔记本,指着上面的图表和数据:“这里记着,每百斤桑叶可以节省二十斤饲料……”
台下的专家们突然骚动起来,有人开始快速记录,还有人举起相机拍照。
“我们还发现……”江桃越讲越流畅:“桑树下可以种蘑菇,塘泥能做桑树的废料,形成了一个循环……”
原定二十分钟的发言,江桃讲了近四十分钟。
结束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那位副局长甚至走上台和她握手:“江桃同志,你的经验非常宝贵!这种模式,值得在全市推广!”
会后,一群记者围住了江桃一家。一个女记者把话筒伸到江桃面前:“江女士,请问您是如何想到这种养殖模式的?”
摄像机闪烁,江桃不卑不亢的出了自己的想法。
一家人你一言我一语,总算应付完了采访。
走出农业局大门时,江桃长舒一口气,后背的衣服都湿透了。
“妈妈,你讲得太棒了!”兰雪兴奋地,“我看到好多人在记笔记呢!”
“是啊,”顾有为笑着搂住妻子的肩膀,“你现在可是名人了,不对,你本来就是名人,我还得沾你光呢。”
正着,那位女记者追了出来:“江女士,等一下!我们电视台想下周去你们鱼塘拍个专题片,可以吗?”
江桃还没回答,玉树就跳起来:“真的吗?我们要上电视了?”
回家的路上,全家人挤在吉普车里,兴奋地讨论着今的经历。兰雪靠在江桃怀里,她毕竟年纪,有些昏昏欲睡。
江桃轻抚着兰雪的头发,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
一周后,电视台的采访车果然来了。不仅拍了鱼塘和桑树,还拍摄了农家乐的日常。节目播出那,全村人都挤在村委会那台黑白电视机前。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普通农民也能创造不普通的成绩……”
电视里,主持人充满激情的声音伴随着江桃家鱼塘的画面,“这种桑基鱼塘模式,正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动体现……”
节目播出后,桃园居农家乐的客人突然多了起来。有来学习经验的农民,有来钓鱼体验的城市游客,甚至还有外国友人。江桃忙得脚不沾地。
桃园居农家乐的院子里坐满了客人。八张八仙桌从堂屋一直摆到院门口,每张桌子都围坐着欢声笑语的食客。江桃穿着一件淡青色的衬衫,发梢别着一枚发卡,在桌间穿梭。
“江老板,再加一份红烧鱼!”靠东墙那桌的客人举着筷子喊道。
江桃微笑颔首,转身时瞥见厨房门口挂着的“今日特供”木牌——上面“红烧鱼”三个字已经被划掉了。她不动声色地走进厨房,顾有为正满头大汗地翻炒着锅里的青菜。
“鱼没了?”江桃轻声问道。
顾有为用肩膀擦了擦额头的汗:“最后一条了。老徐今只能送这么多。”
江桃抿了抿唇,从橱柜里取出一罐自制梅干菜:“把梅干菜烧肉写上特供吧。”
她声音依然柔和。
傍晚送走最后一批客人后,江桃仔细核对着今的账本。兰雪在一旁整理桌椅,顾盼和玉树在厨房清洗堆积如山的碗碟。
“妈,今来了多少客人啊?”兰雪擦着桌子问道。
“一百六十三位。”江桃合上账本,指尖揉了揉太阳穴,“比上周又多了一成。”
顾有为脱掉围裙走出来:“咱们得想想办法。今有五桌客人没吃到鱼,三桌退了鸭子……”
江桃望向院子里那口养着活鱼的大水缸——往常这时候应该还有十几条鱼游动,现在只剩下两条瘦的鲫鱼无精打采地浮在水面。
“老徐最近送的货越来越差。”顾有为压低声音,“今的鸭子我看了,肉都柴了。”
江桃轻轻“嗯”了一声,走到水缸前蹲下。她修长的手指划过水面,那两条鲫鱼游动都有些迟钝了。“这鱼运输时缺氧了吧。”
她平静地,眼神却暗了几分。
第二清晨,江桃比往常早起了一时。她换上一件连衣裙,将头发挽成一个简单的马尾,拎着竹篮出了门。
早市刚刚开张,摊贩们正忙着支起摊位。
江桃缓步走过每一个卖鱼的摊位,仔细观察着水箱里的鱼。
“这位姐,要买鱼吗?”一个满脸皱纹的老人招呼道,“这可是新鲜的好鲫鱼,今早刚捞的。”
江桃蹲下身,轻轻拨弄水面。鱼儿们立刻活跃地游动起来光。“给我挑五条大的。”
她微笑着,“以后每都能送这么多吗?”
老渔夫眼睛一亮:“姐是开饭馆的?”
“桃园居农家乐。”江桃递过一张手写的名片,“如果鱼好,我们长期要。”
离开鱼摊,江桃又找到了一个卖活鸡鸭的农户。那家的鸡鸭毛色光亮,在笼子里精神抖擞地扑腾着。她记下地址,订了十只仔鸭和二十只童子鸡,约定三后送货。
回家的路上,江桃在供销社门口遇见了老徐。这个四十多岁的粗壮汉子正从卡车上卸货,看见江桃立刻堆起笑容:“江老板!正打算下午给您送货呢!”
江桃温和地笑笑:“不忙,徐师傅。”
她走近卡车,看了眼笼子里蔫头耷脑的鸭子,“今这批看起来精神不太好啊?”
喜欢七零娇娇一撒娇,腹肌硬汉顶不住请大家收藏:(m.fhxs.com)七零娇娇一撒娇,腹肌硬汉顶不住凤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