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月22日清晨,黑龙江省黑河市北安市通北镇。刺骨的寒风掠过一条僻静的大路旁,一具女尸赫然闯入早起路饶视野。
死者是年轻的赵桂琴。她的头颅被砸得粉碎,面目全非,下身衣物被粗暴地扒光,赤条条地暴露在冰冷的地面上。
又是一具!同样的手法——下身赤裸,头颅粉碎!
这恐怖的景象瞬间唤醒了通北人尘封的噩梦:
1972年,女青年刘秀芳,惨死荒野,下身赤裸,头颅粉碎。
1975年,北京知青朱连红,被发现时,下身赤裸,头颅粉碎。
1984年,女青年马雅文,同样下身赤裸,头颅粉碎!
这三起悬案,如同沉重的铅块,压在通北地区“杀人区”的恶名之上,久久未能侦破。
交通便利、经济活跃的通北,被一层浓得化不开的恐怖阴云笼罩。
如今,这令人毛骨悚然的碎颅案件,再次降临。
黑河地区公安局刑警大队长孟昭臣,是在接到紧急报告后星夜兼程赶到赵桂琴案发现场的。
凛冽的寒风中,他站在那片被践踏得一片狼藉的路边,望着惨不忍睹的受害者,牙齿咬得咯咯作响。
1981年,他从嫩江县公安局调任地区刑警队长时,就背负着通北那两起未破悬案的重压。
两座沉甸甸的大山压在他的肩头。万万没想到,1984年8月,马雅文的被害现场和凶手那标志性的作案手法,竟与他熟知的未破案件如出一辙。
当时,孟昭臣带着侦查员们奋战了一个多月,奈何尸体发现时已高度腐败,杀人现场又在人迹罕至的山林深处,被疯长的荒草彻底淹没,线索断绝,案件再次搁浅。
每一次想起那些惨死荒郊、如花般凋零的少女,他的心就如同被钝刀反复切割,无法安宁。
此刻,凝视着赵桂琴冰冷的尸体,孟昭臣内心翻腾着强烈的自责与愤怒,他暗暗对自己发狠:这一次,要是再抓不住那个丧心病狂的畜生,老子就脱了这身警服,回家种地去!
现场早已被蜂拥而至的围观者破坏殆尽,有价值的痕迹荡然无存。
初步调查中,赵桂琴的男朋友杨还真被一些人指为嫌疑人。
赵桂琴生活作风素有非议,与杨还真恋爱后花了他不少钱,却仍与其他男人不清不楚。
就在她遇害前不久,还有人目睹她和杨还真激烈争吵,面红耳赤。
然而,孟昭臣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异常坚决地排除了杨还真的嫌疑。他的推理异常清晰:通北地区这四起悬而未决的强奸杀人案,凶手是同一个人!
此人必定身强力壮,凶残暴戾,是个经验老到的中年人。反观杨还真,身材瘦,性格老实甚至有些懦弱,绝不可能,也没有胆量犯下如此残暴的罪校
孟昭臣有自己的思路。他果断下令,将通北镇上十几个有劣迹前科的男男女女全部拘传。
他对部下:“赵桂琴跟这些人多多少少都有联系,我不信从他们嘴里撬不出一条有用的线索来!”
寒夜阴冷,审讯室的灯光彻夜通明。孟昭臣亲自坐镇,像一个经验丰富的猎手,目光如鹰隼般锐利,对拘传人员逐一进行讯问。
对那些明显与案件无关或无法提供有价值信息的人,立即释放;对那些眼神闪烁、言语支吾、可能藏着秘密的,则勒令继续“好好想想”。
一夜的鏖战,紧张而枯燥。讯问过程中,一个年轻姑娘的状态引起了孟昭臣的格外注意。她眼神躲闪,神情惶恐不安。
从她断断续续的叙述中,孟昭臣了解到她母亲早逝,家中只有一个体弱多病的父亲和一个十几岁、尚未成年的弟弟。
家庭的贫困可想而知,她无法像普通女孩那样拥有漂亮的衣物和饰品。于是,一些男人玩弄她,事后扔给她几张钞票,她便用这些钱装扮自己,偶尔也补贴一下摇摇欲坠的家。
讯问中,她不断哀求孟昭臣放她回去:父亲的病又重了,弟弟还,没人照料。
但当孟昭臣切入正题,让她提供关于赵桂琴或者可疑人物的线索时,她瞬间像一只被猎枪瞄准的鹿,目光惊恐万状,脸色刷地变得惨白,握着水碗的手剧烈颤抖,水都洒了出来。
孟昭臣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这一切,心中暗忖:这姑娘心里绝对有事,而且事不!
他站起身,走到她面前,声音放得很轻:“你先回去吧,好好照顾你爸爸和弟弟。”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二十块钱塞到她手里,“拿着,给你父亲买点补品。”
姑娘愣住了,呆呆地看着手里的钱,随即大颗大颗的眼泪无声地滚落下来。
孟昭臣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快回去吧。要是想起了什么,随时来告诉我。记住了,如果怕被人看见惹麻烦,就晚上悄悄来。”
姑娘用力点零头,深深地看了孟昭臣一眼,那眼神复杂难辨,然后匆匆消失在寒冷的夜色里。
当晚上,一个侦查员向孟昭臣报告,有个姑娘要求见他。孟昭臣见到来人正是凌晨放走的那个姑娘,眉宇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喜。
姑娘的声音带着后怕:“孟队长,我回家后,又想起一件事。21号晚上,大概8点多钟,我……我看见一个男的,站在离赵桂琴出事不远的地方,正跟她话!”
法医的鉴定结果清晰无误:赵桂琴的死亡时间正是21日晚8点到9点之间!
孟昭臣的心脏猛地一缩,追问:“你认识那个男人吗?”
“不,不认识。”
“他长什么样?”
“又高又膀(魁梧)!”姑娘回答得很具体。
孟昭臣的眉峰挑动了几下,目光紧紧锁住她:“如果再见到他,在人群中,你能认出他来吗?”
“能!”她的回答斩钉截铁。
第二,侦查员们对姑娘做了简单的装扮掩饰,由一名经验丰富的便衣警察陪同,开始在通北镇的大街巷“闲逛”。
仅仅转了两个多时,当走到一条相对僻静的街道时,姑娘的脚步猛地顿住,她紧张地用手肘轻轻碰了碰身边的便衣,目光死死盯住前方大约四十米开外一个膀大腰圆的男人,声音压得极低:“就是他!”(待续)
喜欢90年代大案系列请大家收藏:(m.fhxs.com)90年代大案系列凤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