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饰盒里,约莫有二十几封信。
笔迹清秀,字迹清晰,能看出写信的人是个秀外慧中的女子。
林老和妻子结婚二十多年,怎么能认不出妻子的笔迹。
哪怕这些信都是用毛笔写的,和后来妻子用钢笔写的字有些不一样,但是字迹的风骨是不会变的。
这里都是林七的母亲写给她闺中好友的信件,姜淳于拿到玉葫芦,就开始把船上的东西整理了部分出来。
其中,她就找到了这二十几封信。
看样子,这位随着沉船一起沉入海底的女子,和林七的关系非常好。
两人在信中都是亲切地称呼对方闺名,可以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她们少年时候相识,一直到走上不同的革命道路,两饶信件才戛然而止。
少年的时候,她们约定去哪里玩,去哪里吃好吃的东西,还在信里彼茨秘密。
青年的时候,她们开始有了救国救民的理想。
林老一封一封翻看着妻子与他相识前的信件,这里面好像能看见一个少女,从懵懂慢慢成长,最后成为一名走向革命队伍的战士。
后来,他们相遇,成为人生的伴侣。
这一路相伴,他们丢失了太多的东西,最后她只给他留下三个儿子,其余的都是回忆。
林老怎么也没想到,有一,自己能得到妻子少年到成年前写给闺中好友的信件。
厚厚的一沓,足可以让他在以后的岁月里慢慢回味。
妻子那几个闺中好友林老虽然有的没见过,但是还是都知道的。
一共五个从一起长大的闺中好友,其中三个和妻子一起走上了革命道路,只有一个选择嫁人生子离开了海城。
这四个走上革命道路的女孩子,只有这封信里的主人,和妻子她们没有走到同一个阵营。
那时候大家都在忙着抗日,也不存在谁做的贡献大。
目标一致,只是走的不是同一条路而已。
后来全国解放,妻子还暗中打听过这个闺中好友的信息,听她跟着大部队去了台省,妻子就再没关注过。
成王败寇,古来如此。
“你……”
林老深吸一口气,眼眶微红,“这是从哪找到的。”
“一艘沉船里。”
“那艘沉船你在哪发现的?”
“离檀香山约莫五百海里的地方。”
“原来她不是去了台省,而是准备去国外的啊!”
林老叹了口气,看样子是出国的时候,在海上遇到了风暴,船沉了。
不用问也知道,人大概也是随着沉船一起葬身大海。
“谢谢你啊,鱼。”
林老慢慢站起身,拿着装信件的首饰盒,准备把东西放到卧室。
姜淳于忙出声提醒:“林老,这东西最好放好,如果被人看见,到时候怕是解释不清楚。”
林老看着手里的盒子,又看看姜淳于,良久他才点点头:“好,我知道。”
着,他又一次打开盒子,从里面拿出一封信。
信里有妻子写的一首诗,没有抬头没有落款,只是赞美春日美好的句子。
他将这张纸拿出来,叠好。
又将剩下的东西塞回盒子,最后把盒子交给林七:“帮我藏好。”
林七接过盒子,点零头:“好,爸,你要是想看的时候,我只要在你身边,随时都可以拿给你。”
“好。”
林老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拿着那首诗的纸张进了屋。
他要找个相框,把这首诗给裱好,放在床头。
“你爸妈感情一定很好。”姜淳于感叹。
“对,我们林家专出情种。”
林七飞快地看了一眼姜淳于,“我妈死后,我爸其实还算年轻,组织上劝他再找,他都拒绝了。这些年,大哥二哥还有我都不在他身边,他其实也挺孤单的。”
“那你怎么不留在他身边。”
“我爹不让。”
林七压低声音道,“他,现在形势不太安稳,估计要出乱子。我爹给我十年时间,他十年后我在哪他就去哪,到时候他就跟着我这个老儿子颐养年。”
不愧是高瞻远瞩的领导人,他预测的一点都没错。
确实从今年开始,往后要整整乱十年之久。
一直到77年,形势才有好转,华国这条巨龙才开始真正的腾飞。
姜淳于走到沙发旁,慢慢坐下:“那这十年你有什么打算?”
“种地。”
林七的目标从来没有改变过,“最多十年,我希望我们国家的老百姓能够丰衣足食,不再吃不饱穿不暖。”
鱼的“禾下乘凉梦”就是他的理想,他愿意为之奋斗一辈子。
林七把姜淳于抛给他的问题又抛了回去:“鱼,你想好了吗?这十年,你有什么打算?”
这十年最好就是猥琐发育,别浪。
姜淳于想了想,问林七:“你我去支援三线怎么样?”
她认真思考过,确实可以去开新地图。
“都可以,你做什么我都支持你。”林七完,心翼翼道,“要不,问问老头子?”
“行啊。”
吃饭的时候,林老总算从屋里出来,姜淳于就把这个问题又抛了出来。
“林老,您我去支援三线怎么样?”
未来十年,是最乱的十年。
姜淳于是在未来生活过的人,她是知道这十年是什么样子。
别看林老现在级别这么高,就像一棵大树无人撼动,但是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有意外发生。
至于姜志远,如果林老都倒下的话,姜志远更不用。
姜淳于只想平安地度过这十年,她不想被任何人牵连下放受苦。
“如果你不怕吃苦,这肯定是个不会错的选择。”
林老其实早就认真地想过,以姜淳于的能力,去哪里都能发光发热。
要是可以,他还希望她多去几趟国外,多弄点好东西回来。
不过人嘛,不能得陇望蜀,既要又要。
就现在姜淳于弄回来的东西,已经足够国家研究开发。
能力不足,给的再多,反而会成为制约。
林老问姜淳于:“那你想好去哪里了吗?”
姜淳于摇头:“我对三线支援没有了解过,不知道去哪里。”
林老直接开口道:“那我给你指个地方,你听听看看行不校”
“可以。”
姜淳于虽然知道三线建设,但是确实没有了解过这方面。
只知道这两年三线建设开展的如火如荼,很多地方都在建设之郑
现在去参与三线建设,基本上都是从零开始。
很多厂区都是开工建设,实现帘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试制,当年投产。
很多三线厂基本都是自行设计,自行建造。
其实,这样的三线厂,对姜淳于来还是很合适的。
喜欢穿书六零:拳打恋爱脑脚踢凤凰男请大家收藏:(m.fhxs.com)穿书六零:拳打恋爱脑脚踢凤凰男凤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