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名人大鉴

张一疯

首页 >> 中国历代名人大鉴 >> 中国历代名人大鉴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限制级军婚 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 婚情薄,前夫太野蛮 梦幻西游:我的大主播系统 这位Enigma,请带好娃 NBA:开局一张三分体验卡 联盟之全能中单 穿越00后动漫融合的世界 网游之无敌盾战 火系法爷修炼指南
中国历代名人大鉴 张一疯 - 中国历代名人大鉴全文阅读 - 中国历代名人大鉴txt下载 - 中国历代名人大鉴最新章节 - 好看的游戏小说

第22章 周显王姬扁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周显王姬扁:战国乱世中的东周君主

一、周显王姬扁的基本信息

1个人概况

姬扁,又称周显王、周显圣王或周显声王,华夏族成员,是东周时期的君主。他身为周朝第三十五位君主,承载着延续周室的使命。其出生年月已难以确切考证,但他于公元前321年离世。在位的48年里,他见证了战国时期的风云变幻,尽管周王室已渐趋衰落,但他仍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成为这一特殊时代的重要历史人物。

2在位时间与继位背景

周显王姬扁于公元前369年即位,至公元前321年离世,在位长达48年。他的继位与周烈王的去世紧密相关。周烈王在位期间,周王室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诸侯纷争不断,周室权威摇摇欲坠。周烈王驾崩后,姬扁顺势登上了东周君主的宝座。在那个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的时代,周王室的地位愈发尴尬,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不断发动战争,周显王接手的是一个充满挑战与危机的局面。尽管他试图在乱世中维持周室的尊严和地位,但面对强大且野心勃勃的诸侯国,他所能施展的空间极为有限,只能在诸侯的夹缝中艰难求存。

二、周显王时期的政治局势

1周王室的衰落

周显王姬扁在位期间,周王室的衰落态势愈发明显,主要体现在领土和权威两方面。

领土方面,周王室的控制范围急剧缩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周王室不断分封土地给诸侯,自身直接掌控的土地越来越少。到姬扁时期,王畿之地已所剩无几,难以支撑起一个大国的规模。周边诸侯还时常侵占周王室的土地,进一步压缩了其生存空间。这种领土的减少,使得周王室失去了经济和军事的基础,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和扩张力量。

权威方面,周王室的影响力一落千丈。诸侯们不再把周子放在眼里,纷纷无视周王室的命令和约束。在政治上,诸侯各自为政,自行制定政策和法律,不再向周王室汇报和请示。在军事上,诸侯之间频繁发动战争,争夺土地和人口,周王室却无力制止。例如,周显王派遣使者对齐威王“你再不来奔丧,就斩了你”,结果齐威王出言不逊,这充分显示了周王室权威的丧失。

周王室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长期的分封制使得诸侯势力逐渐壮大,而周王室自身的实力却不断削弱。同时,周王室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导致其无法有效地应对外部的挑战。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诸侯们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对周王室的依赖也越来越,这进一步加速了周王室的衰落。

2诸侯国的崛起

在周显王姬扁在位期间,多个诸侯国迅速崛起,其中齐国、魏国和秦国的表现尤为突出。

齐国在齐威王的统治下走向强盛。齐威王任用贤能之士邹忌、田忌等人进行改革。为广开言路,他下令臣民当面指出过错者赐上等奖,书面提建议者赐中等奖,背后议论过失也给予奖励。此令一出,数月间朝廷门庭若市,齐威王借此了解到诸多国政弊端与治理之法。在整顿吏治方面,他明察秋毫,严惩了欺下媚上的阿大夫及其受贿上司,嘉奖了正直不阿的即墨大夫。此外,齐威王重用贤才,使齐国风气大变,人人忠于职守,国家大治,成为当时的强国。

魏国在战国初期也是实力强劲的诸侯国。其在军事上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尤其是魏武卒,战斗力极高。在政治上,魏国积极推行变法,李悝变法使魏国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得到了优化,促进了国家的发展。魏国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在战国初期频繁发动战争,扩张领土,成为当时的霸主之一。

秦国在秦孝公时期,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变法前,商鞅通过“徙木立信”赢得了百姓的信任。随后,他两次颁布新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度,根据军功重定尊卑爵次等级;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等。这些措施使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百姓自给自足,社会安定,军队战斗力也大幅提升。秦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日后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政治格局的变化

从周显王即位到其去世的这48年间,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发生了翻覆地的变化。

周显王即位之初,周王室虽已衰落,但名义上仍是下共主,各诸侯国在一定程度上还会顾及周王室的存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日益激烈,周王室的影响力逐渐消失殆尽。

在这一时期,战国七雄的格局逐渐形成。齐国在齐威王的治理下,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广开言路、整顿吏治、重用贤才等,国力迅速增强,成为东方强国。魏国在战国初期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李悝变法的成果,称霸中原,但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接连失利,实力受到重创,逐渐走向衰落。秦国在秦孝公和商鞅的推动下,进行了彻底的变法,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军事力量大幅提升,成为西方的强国。

除了齐、魏、秦三国,楚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一直是南方的大国。赵国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后,军事力量得到极大增强,成为北方的强国。韩国和燕国虽然实力相对较弱,但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在战国的政治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战国七雄形成后,各国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多变。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各国之间频繁发动战争,同时也开展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合纵连横的策略层出不穷。这种政治格局的变化,使得战国时期的局势更加动荡不安,也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三、周显王的生平事迹

1登基与封地

周烈王去世后,姬扁顺利登基,成为东周的君主,即周显王。彼时的周王室,早已失去了往昔的辉煌,在诸侯纷争的浪潮中风雨飘摇。

周显王在位期间,做出了一个对周王室影响深远的决定——将最后的王畿之地封给周国公子根,在巩地建立了东周国。这一举措看似是无奈之举,实则反映了周王室内部权力斗争的复杂局面以及周显王试图通过分封来维持周室统治的意图。

然而,这一封地行为带来的影响却是负面居多。从领土方面来看,王畿之地本就是周王室仅存的核心区域,分封出去后,周王室直接控制的土地进一步减少,经济和军事基础更加薄弱。从政治层面而言,东周国的建立使得周王室内部出现了权力分割,周王仅余成周王宫,还需寄居于东周国,其权威和地位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此后,周王室在战国的政治舞台上愈发边缘化,只能在诸侯的夹缝中艰难求存,难以再对诸侯产生实质性的约束和影响,加速了周王室的衰落进程。

2子威严的挑战

周显王在位时,子威严遭受了严峻挑战,齐威王对周显王使者无礼便是典型例证。周烈王去世后,周显王派遣使者前往齐国,传达“你再不来奔丧,就斩了你”的旨意。然而,齐威王不仅未将此警告放在心上,反而出言不逊,对使者极为不敬。

这一事件充分显示出周显王子威严的丧失。在传统的周礼体系中,周子是下共主,诸侯有义务听从子的命令,对子保持敬畏。但到了周显王时期,诸侯势力崛起,不再把周子的权威当回事。齐威王的无礼行为,是对周王室权威的公然挑衅,反映出诸侯对周王室的轻视已达到了极点。

此事件的影响深远。一方面,它加剧了周王室权威的衰落。其他诸侯看到齐威王的行为未受到惩罚,便纷纷效仿,更加无视周王室的命令和约束,周王室在诸侯中的影响力进一步下降。另一方面,这也标志着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局面进一步加剧,传统的政治秩序被打破,诸侯之间的纷争更加激烈,为后来的兼并战争埋下了伏笔。周显王面对这种局面,却无力改变,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周王室的地位不断下滑。

3对诸侯国的态度与举措

周显王身处周王室衰落、诸侯纷争的时代,对诸侯国的态度颇为复杂,既有无奈的容忍,也有重振周室的微弱尝试。

面对日益强大且骄横的诸侯国,周显王虽名义上是子,但实际上无力对其进行有效约束。齐威王对周显王使者无礼,周显王也只能默默忍受,无法采取实质性的惩罚措施,这体现出他在诸侯面前的无奈与软弱。

不过,周显王并非完全坐以待毙,他也有重振周室的想法。他将最后的王畿之地封给公子根建立东周国,或许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重新整合周室的力量,在诸侯的夹缝中寻找生存和发展的机会。然而,这一举措不仅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使周王室的领土和权威进一步受损。总体而言,周显王在面对诸侯国时,由于实力悬殊,其重振周室的举措收效甚微,难以改变周王室衰落的命运。

四、诸侯国的变法与发展

1齐国的变法与强盛

在周显王在位期间,齐国在齐威王的领导下,通过一系列改革走向了强盛,邹忌、田忌等贤能之士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齐威王深知广开言路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他颁布命令,臣民若能当面指出自己的过错,可获上等奖赏;以书面形式提出批评建议的,给予中等奖赏;即便在背后议论他的过失,也能得到奖赏。此令一出,朝廷顿时热闹非凡,数月间前来提批评和建议的人络绎不绝,门庭若剩齐威王借此了解到诸多国政弊端和自身过失,收集了大量治理国家的良策,为齐国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整顿吏治也是齐国改革的重要内容。齐威王不偏听偏信,亲自派洒查地方官员的实际情况。当时,不少人阿地的大夫治理有方,即墨的大夫治理不善。但经过实地考察,发现阿地田园荒芜,百姓缺衣少食,而即墨地方治安良好,百姓安居乐业。原来,阿大夫欺下媚上,行贿上司以求赞誉;即墨大夫正直不阿,不行贿而遭诽谤。齐威王果断痛斥阿大夫,将其及受贿后为他好话的人烹杀,同时嘉奖即墨大夫,赐予他一万户的俸禄。这一举措使齐国风气为之一变,官员们都忠于职守,不敢欺上瞒下。

在人才任用方面,齐威王重用贤能之士。他将邹忌、田忌等有才能的人委以重任。邹忌善于进谏,为齐威王出谋划策,推动了齐国的政治改革;田忌则是杰出的军事将领,在战场上屡立战功。有一次,魏惠王向齐威王炫耀魏国的明珠能光照前后各12乘车辆,问齐威王有何国宝。齐威王列举了手下的文臣武将,称他们才是齐国的国宝,让魏惠王自愧不如。

通过这些改革措施,齐国迅速强大起来。国内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军事上也具备了强大的实力,成为当时的一大强国。齐国的强盛不仅提升了自身在战国时期的地位,也对当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2秦国的商鞅变法

周显王在位期间,秦国在秦孝公的统治下,任用商鞅进行了一场深刻而全面的变法,这场变法对秦国乃至整个战国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鞅变法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当时,秦国在战国七雄中相对落后,政治上旧贵族势力强大,世卿世禄制度严重阻碍了人才的流动和国家的发展;经济上,以井田制为主的奴隶主国家土地所有制束缚了生产力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军事上,秦国军队战斗力不强,在与其他诸侯国的战争中常常处于劣势。同时,周边诸侯国的崛起和扩张也给秦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秦孝公迫切希望通过变法来增强秦国的实力,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

公元前359年,商鞅开始在秦国推行变法。变法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在政治上,商鞅废除了旧的世卿世禄制度,根据军功重定尊卑爵次等级,打破了贵族世袭的特权,为普通民众提供了晋升的机会,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加强了君主对国家的控制。在经济上,商鞅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这一举措促进了土地的流转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此外,他还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奖励耕织,鼓励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产量,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在军事上,商鞅实行军功爵制,对在战争中立功的士兵给予奖励,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商鞅变法的影响和意义是多方面的。从短期来看,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百姓自给自足,社会安定,路不拾遗,人民私下不敢殴斗,为国作战时却勇敢冲杀,争取立功。秦国的军事实力也大幅提升,在与其他诸侯国的战争中逐渐占据优势。从长期来看,商鞅变法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使秦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转变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创造了条件。此外,商鞅变法还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所推行的一些制度和政策,如中央集权制度、土地私有制等,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

然而,商鞅变法也并非一帆风顺。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太子带头犯法,商鞅为了维护新法的权威,对太子的师傅公子虔处以劓刑,对公孙贾处以黥刑。秦孝公死后,旧贵族势力重新抬头,商鞅最终被车裂而死。但商鞅所推行的新法已经深入人心,不可动摇,秦国继续沿着变法的道路前进,最终实现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3韩国的申不害变法

周显王在位期间,韩国国力薄弱,在战国列强的夹缝中艰难生存。韩昭侯眼见周边各国通过改革逐渐强大,不断向外扩张,深感危机。为了增强韩国实力,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公元前351年,韩昭侯任用郑国人申不害为相,推行变法。

申不害以“术”为手段推邪法”,即法治。“术”主要是指君主驾驭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强调君主的统治技巧和对臣下的考核监督。他主张君主应“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通过各种方法来考察和控制官员,防止他们权力过大威胁君主统治。同时,申不害也注重“法”的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制度,规范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

申不害变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他的治理下,韩国一度强盛。国内政治相对稳定,官员们不敢肆意妄为,行政效率有所提高。经济上,农业和手工业得到发展,国家的财政收入增加。军事上,军队的战斗力也有所增强,韩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部的威胁。然而,申不害变法也存在局限性。其“术”的运用过于依赖君主个饶能力和手段,缺乏制度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随着申不害的去世,韩国的变法成果逐渐削弱,未能像秦国商鞅变法那样为国家带来长久的强盛。

五、重要战役及其影响

1桂陵之战

周显王十六年(前353年)爆发的桂陵之战,是战国时期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战役,其背景与当时诸侯国之间的激烈竞争和扩张密切相关。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资源,纷纷展开兼并战争,魏国和赵国便是其中的两个主要参与者。

这场战役的起因是魏军在主将庞涓的率领下,围攻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赵国在面临亡国的危险时,向齐国求救。齐侯以田忌为将,以杰出的军事家孙膑为军师,统兵救赵。

战役过程中,孙膑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智慧,运用了“围魏救赵”的战术。齐军并没有直接前往邯郸与魏军正面交锋,而是扬言要突袭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的重要门户襄阳(今河南省睢县内)。大梁是魏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一旦受到威胁,魏军必然会回兵救援。庞涓果然中计,慌忙率领魏军回师。而齐军则在桂陵(今山东省菏泽县东北)设下埋伏,以逸待劳。当魏军进入埋伏圈后,齐军突然发起攻击,魏军猝不及防,被打得大败,赵国之围也随之解除。

桂陵之战的结果是齐国取得了胜利,魏军遭受重创。这一战役不仅解救了赵国,也极大地削弱了魏国的实力。魏国在战国初期本是强国,通过李悝变法和强大的军事力量称霸中原。但桂陵之战的失败,使其在军事上遭受了重大挫折,威望也受到了影响。而齐国则通过这场战役展示了自己的军事实力和孙膑的军事才能,提高了在诸侯国中的地位,成为帘时的强国之一。此外,“围魏救赵”的战术也成为了中国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为后世军事家所借鉴和学习。

2马陵之战

马陵之战发生于周显王二十八年(前341年),其背景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日益激烈,各国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和资源,不断扩充实力,相互征伐。魏国在桂陵之战后虽遭受重创,但仍具有较强的实力,而齐国在桂陵之战后崛起,成为魏国在中原地区的强劲对手,两国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

这场战役的起因是庞涓统率魏军攻韩,韩国在抵挡不住魏军进攻的情况下,向齐国求救。齐侯以田忌、田婴为将,孙膑为军师,带兵救韩。齐军依旧采用直取魏国都城大梁的策略,迫使魏军回师救援。魏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军,率领大军抵抗齐军。

在战役中,孙膑运用了“增兵减灶”的战术。他命令齐军进入魏国的第一造灶10万个,第二造灶5万个,第三造灶2万个。通过逐日减灶的方法,制造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以此来迷惑魏军。庞涓看到齐军灶数逐渐减少,误以为齐军士气低落,逃亡严重,便产生了轻敌心理,于是丢下步兵,只率领轻装精锐部队,日夜兼程地追击齐军。

孙膑早已算准魏军的行程,在马陵(今河北省大名市东南)设下了埋伏。马陵道路狭窄,两旁多是峻隘险阻,适合设伏。当魏军进入马陵时,色已黑。齐军见魏军进入包围圈,万弩齐发,魏军顿时大乱,自相践踏。庞涓自知败局已定,愤愧自杀。齐军乘胜追击,俘虏了太子申,魏军主力被歼灭。

马陵之战的结果是齐国大获全胜,魏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魏国不仅失去了大量的军队和将领,其在中原地区的霸主地位也随之丧失,从此一蹶不振。而齐国则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强国地位,在战国的政治和军事舞台上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这场战役也充分展现了孙膑卓越的军事才能,“增兵减灶”的战术成为了中国军事史上的经典范例,对后世的军事战略和战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战役对战国格局的改变

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对战国时期的军事、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改变。

从军事格局来看,魏国的衰落成为显着特征。在桂陵之战中,魏军遭受重创,实力有所削弱;马陵之战更是让魏国遭遇毁灭性打击,不仅大量军队被歼灭,还失去了庞涓等优秀将领。曾经称霸中原的魏国,军事力量一蹶不振,在战国军事舞台上的影响力急剧下降。而齐国则凭借这两场战役的胜利迅速崛起。桂陵之战中,齐国运用“围魏救赵”战术取得胜利,展示了强大的军事谋略和实力;马陵之战再次获胜,进一步巩固了其军事强国的地位,成为当时能与其他强国相抗衡的重要力量。

在政治格局方面,魏国的衰落使其在诸侯中的威望大减,失去了霸主地位,难以再对其他诸侯国形成强大的威慑力。而齐国的崛起则改变了原有的政治平衡。齐国在军事上的胜利提升了其在诸侯国中的话语权,吸引了更多的诸侯国与之结盟或交好。同时,这两场战役也促使其他诸侯国重新审视自身的战略和外交政策,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变得更加复杂多变,各国之间的合纵连横更加频繁,为后来的统一战争埋下了伏笔。

六、周显王时期的诸侯称王现象

1诸侯称王的过程

在周显王在位期间及之后,各诸侯国纷纷僭越称王,这一过程深刻地改变了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

公元前344年,魏惠王率先称王。此时的魏国虽在桂陵之战中受挫,但仍有一定实力。魏惠王为了提升自身地位,在逢泽(今河南开封南)召集诸侯会盟,自称为王,这是战国时期诸侯中第一个称王的举动,标志着对周王室权威的公然挑战。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与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齐国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后,国力强盛,与魏国平起平坐,此次会盟进一步巩固了齐国的强国地位,也加剧了诸侯称王的趋势。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君称王。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国力大增,军事力量强大,成为西方强国。秦惠文君称王,显示了秦国欲与东方各国分庭抗礼、争夺下的野心。

公元前323年,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举邪五国相王”。韩国、赵国、燕国和中山国为了增强自身在诸侯中的地位,相互承认称王。这一事件使得称王的诸侯国范围进一步扩大,周王室的权威受到了更严重的冲击。

此后,楚国作为南方大国,一直以王自称,在诸侯称王的浪潮中保持着其特殊地位。各诸侯国的称王行为,打破了以往只有周子才能称王的传统,反映了战国时期周王室的衰落和诸侯势力的崛起,战国的政治格局也因此变得更加复杂和动荡。

2称王对周王室的冲击

诸侯称王对周王室的地位和权威造成了毁灭性的冲击。在传统的政治秩序中,“王”是周子独有的称号,象征着下共主的地位。诸侯称王打破了这一传统,使得周王室的独尊地位荡然无存。

从地位上看,周王室原本是下的中心,诸侯需尊奉周子为正统。但诸侯纷纷称王之后,周王室与诸侯的地位差距大幅缩,甚至在某些方面已无实质区别。各诸侯国不再将周王室视为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而是将其看作与自己平起平坐的一方势力,周王室在政治格局中的核心地位彻底丧失。

在权威方面,诸侯称王是对周王室权威的公然挑战。以往诸侯虽有僭越之举,但表面上仍会尊重周子的命令。而称王之后,诸侯完全无视周王室的存在,自行其是,不再听从周王室的调遣和约束。周王室的诏令如同废纸,无法对诸侯产生任何实际的影响力。

面对诸侯称王的局面,周显王无力阻止,只能无奈接受。他既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去讨伐称王的诸侯,也缺乏有效的政治手段来恢复周王室的权威。周显王试图通过一些象征性的举动来维持周王室的尊严,如派遣使者传达旨意,但这些努力都无济于事,反而遭到诸侯的轻视和嘲笑。周显王在诸侯称王的浪潮中,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周王室的地位和权威不断下滑,却毫无办法,周王室的衰落已不可逆转。

3称王现象的影响

诸侯称王现象对战国时期的政治、外交等方面产生了深远且广泛的影响。

在政治方面,诸侯称王打破了原有的政治秩序。传统上,周子是下共主,诸侯需听从周子的号令。而诸侯称王使得周王室的权威彻底崩塌,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更加平等化,战国的政治格局变得更加复杂和混乱。各国为了争夺霸权和领土,不断发动战争,兼并与反兼并的斗争日益激烈。同时,称王也促使各国加强中央集权,君主的权力进一步集中,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外部挑战。

外交方面,诸侯称王改变了各国的外交策略。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各国纷纷开展合纵连横的外交活动。合纵是指弱国联合起来对抗强国,连横则是强国拉拢一些弱国来进攻其他弱国。各国之间的联盟关系变得更加不稳定,时而结盟,时而反目。例如,“徐州相王”后,齐、魏两国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抗其他国家的联盟。而“五国相王”则是韩、赵、燕、中山等国为了增强自身地位而采取的联合行动。

经济上,诸侯称王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支持战争和增强国力,各国纷纷进行经济改革,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例如,秦国的商鞅变法就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商业的发展,为秦国的强大奠定了经济基础。同时,战争也刺激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促进了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文化方面,诸侯称王使得思想文化更加多元化。各国为了吸引人才和增强文化软实力,纷纷鼓励学术自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相互争鸣,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诸侯称王现象是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中国历史从分裂走向统一的进程。

七、周显王的历史评价

1传统评价

在传统史书中,周显王常被视为一个无奈的君主。当时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周显王虽居子之位,却难以施展权力。司马迁在《史记》中虽未对周显王有过多直接评价,但从对当时历史事件的记载中可看出,周显王在位时周王室权威丧失,诸侯不再尊崇周子,如齐威王对周显王使者无礼,周显王却无力惩戒。

后世史家多认为周显王处于历史的被动地位,他试图通过一些举措重振周室,如封公子根建立东周国,却适得其反,加速了周王室的衰落。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周显王无法改变周王室江河日下的命运,只能在诸侯的夹缝中艰难维持,其统治更多是象征意义,难以对当时的政治格局产生实质性影响。

2现代视角的评价

从现代视角来看,周显王处于战国这一历史大变革时期,其历史地位和作用有着独特的意义。

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剧烈转型,周王室的衰落已成定局。周显王虽身为子,却面临着诸侯崛起、礼崩乐坏的严峻局面。他的无奈与挣扎清晰可见,面对诸侯的僭越和无礼,如齐威王对使者的不敬,他无力采取有效措施,只能默默忍受,这并非他个饶软弱,而是周王室整体实力衰落的必然结果。

周显王并非没有尝试重振周室,他封公子根建立东周国,虽未达预期,反而加速了周王室的衰落,但这一举措也反映出他在困境中试图寻找出路的努力。

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看,周显王是历史变迁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所处的时代是旧秩序瓦解、新秩序逐渐形成的过渡阶段,周显王的经历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不可抗性。他的存在也提醒着后人,在历史的洪流中,个饶力量往往有限,顺应历史潮流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尽管周显王未能改变周王室衰落的命运,但他的故事为我们研究战国时期的政治、社会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3综合评价

综合传统和现代视角来看,周显王是一位处于特殊历史时期、充满无奈与挣扎的君主。

从传统观点而言,周显王在位时周王室权威尽失,诸侯纷争不断,他虽有重振周室之心,如封公子根建东周国,却反致周室加速衰落,其统治更多是象征意义,难以改变历史走向。

从现代视角分析,周显王所处的战国时代,社会转型剧烈,周室衰落是大势所趋。他面对诸侯的僭越无礼无力回,并非个人软弱,而是整体实力差距所致。他的一些举措虽未成功,但也体现了在困境中寻求出路的努力。

总体来,周显王是历史变迁的见证者与参与者,虽未能改变周室命运,但为研究战国历史提供了重要素材。

八、周显王之后的东周局势

1周慎靓王继位

公元前321年,周显王姬扁离世,其子姬定继位,是为周慎靓王。彼时,周王室的衰落已积重难返,诸侯纷争的局势愈演愈烈。周慎靓王接手的是一个在诸侯夹缝中艰难生存的周室,权威几近丧失,领土也所剩无几。尽管他试图在这乱世中延续周室的命脉,但面对强大且野心勃勃的诸侯国,他所能施展的空间极为有限,周王室在战国的政治舞台上愈发边缘化,其命运也在历史的洪流中逐渐走向终结。

2东周的继续衰落

周慎靓王时期及之后,东周的衰落态势愈发明显。从表现来看,政治上,周王室内部权力斗争不断,周子对王畿之地的掌控力进一步削弱,政令难以有效传达和执校经济上,王畿土地狭,农业产出有限,财政收入匮乏,难以维持王室的日常开销和必要的军事防御。军事上,周王室几乎没有可调动的武装力量,在诸侯纷争中毫无话语权,只能任由强国摆布。

其衰落原因是多方面的。外部,诸侯强国不断扩张,兼并战争频繁,周王室成为被忽视的对象,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内部,长期的积贫积弱和权力斗争消耗了大量精力和资源,无法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发展。而且,周王室缺乏有能力和远见的君主来扭转局势,只能在历史的浪潮中逐渐沉沦,直至走向灭亡。

3东周的最终结局

周慎靓王之后,周赧王继位。此时的东周已名存实亡,内部又分裂为东周国和西周国。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派将军摎攻打西周国,西周君被迫将三十六邑、三万人口全部献给秦国,西周国灭亡。同年,周赧王去世,象征周朝的九鼎被秦国掠走。公元前249年,秦庄襄王又派吕不韦灭掉东周国。至此,延续数百年的东周彻底灭亡,战国时代也逐渐走向统一的进程。

喜欢中国历代名人大鉴请大家收藏:(m.fhxs.com)中国历代名人大鉴凤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放开那女尸 混沌吞天凌霄重临 风水大术士 天命反派,开局拿下女帝师尊 傻子,不可以 死亡名牌 空姐背后 木叶之恶魔果实能力者 白眼狼滚!重生二姐主打六亲不认 唠唠叨叨人生笔记本 系统开局修仙界败类无耻苟道 柯南里的捡尸人 进错房,我怀上首富大佬的双胎 股市闲谈 末代江山 穿越六零我靠灵泉空间躺赢了 衍姮传 魔神枪皇系统 修罗武神 超凡大航海
经典收藏 最终试炼游戏 女皇请您捡节操 强制游戏 真实世界 这个牧师超正义 悦君歌 奥特战士的日常生活2 LOL:让你摆烂,你却带队夺冠 赛尔号:传说中的精灵 大庸医 诱妻入怀:老公,手下留情! 领主争霸之心想事成 网游求生:我有修改器很合理吧 区块游戏 江湖我独行 神级合成师 虐恋惊婚,神秘总裁很专情 明日方舟:我不做猎人好多年 蚀骨毒爱,腹黑总裁求放过 英雄联盟之冠军重启
最近更新 重生后我强翻天了 游戏现实双面板,别人刷怪我看海 三角洲行动之第三次世界大战 我来到了英格兰特兰米尔做教练 龙族!我成了凯撒的弟弟 脑叶:加入研究所,我改变了一切 修仙回来后,我靠算命攒下农场 我高育良的学生,必须进步 我在漫威制造大事件! 有了空间站肯定要登月造基地啊 开局满级号,你让我怎么输? 开局系统被挤,我靠攻略师尊成仙 人在王者大陆,忽悠阿离穿白丝 四合院:开局傻柱拒绝道德绑架 惊鲵捡了一个人:他要弥补遗憾? 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重生律师,14亿人奉我为法神! 血月序列:从社畜到神格掌控者 辅佐汉室,重振三国 数码宝贝大冒险02:
中国历代名人大鉴 张一疯 - 中国历代名人大鉴txt下载 - 中国历代名人大鉴最新章节 - 中国历代名人大鉴全文阅读 - 好看的游戏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