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

窗外凌霄

首页 >> 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 >> 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生而大明第一卷 大周郡马爷 开局就是城主,有点野心很合理吧 开局成了阿斗,还是个女阿斗 杨广听劝后,大隋请天下各国赴死 从九岁开始谋划称帝 大明亚皇 大明:开局气疯朱元璋,死不登基 三国之龙:杨磊的霸途 乱世饥荒:开局发媳妇,打猎喂饱姐妹花
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 窗外凌霄 - 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全文阅读 - 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txt下载 - 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271章 该种麦子了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对于南唐来,李重进唯一能够造成威胁的时机,其实是他被排挤到扬州的时候。

当时,李煜只是太子身份,后周又属于南唐的领主国,如果这个时候,李重进破罐子破摔、毫无顾忌,李煜还会真觉得难办。

不是担心李重进打过长江,那是不可能的,郭荣打了三次都没成功,而是,一旦李重进与淮南势力勾结,打着“完成先帝遗愿”的旗号,必然会挑起后周与南唐第四次战争。

到时候,无论是自立山头的赵匡胤,还是占领汴梁的张永德,都会来帮帮场子。

这一可能性,李煜曾经提防了很久,直到陈乔、药娘平安归来,郭宗训、符太后来到了扬州。

从那以后,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放了下来。

李重进,你看到的是“大周国玺”,看到的是大周皇帝,却没有意识到,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亲手给自己打造了一座牢笼。

闻听李煜提出“不介意与赵匡胤合作”,刘政咨、李平内心都感叹了一句——陛下这是越来越没底线了!

这不是在腹诽李煜,而是由衷的肯定,乱世之中,敌对关系与睦邻关系,本来就是可以瞬息转变的。

唯一永恒的,就是国家利益!

刘政咨问道:“陛下,若是赵匡胤真要与大唐合作,中原之地,恐怕更要生灵涂炭了。”

李煜嘴上不置可否,心里无比认同,可又有什么办法?叹口气,他道——

“刘卿,朕只能顾及自己的百姓,在下没有统一之前,再如何生灵涂炭,也只能哀之叹之了。”

李平、乔匡舜听了,也是一阵沉默。

话锋一转,李煜道:“不提这个,乔卿,你详细,司农寺对湖南屯田的规划。”

这才是今的正题。

乔、刘、李三人,对“湖南”这个教法,还是不太熟悉,全新的疆域版图已经制定好了,除了后世“省一级”的行政划分,李煜也将自己能够记得住的市级地区,也改了名字,刚在朝廷系统中颁发不久,还需要一个过程熟悉。

从军事角度,这样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情报的保密程度更高了。

例如,唐军的一份情报是“明攻打合肥(庐州)”,这份情报传输过程当中,被赵匡胤的人拦截了,可当他们看到之后,第一个疑问就是“合肥是哪儿?”

谜底就在谜面上,看不透只能干着急。

【穿越之神想,凌霄你别找理由,就是你懒!而凌霄,你咬我啊,有种让我穿越成武则。】

乔匡舜道:“陛下,各处裁军共计五万有余,湖南境内分流两万、屯田之用,实则,加上一部分军卒家眷,人数可能在六、七万,预计荒田、废田、寺庙田产等全部开垦出来,能够多出五万八千顷。”

按照旧唐的耕地度量衡,1顷地约等于100亩,换句话,此一项就能多出来亩的土地。

全部都种上麦的话,按照每亩300斤计算,就是吨粮食。

李煜又问:“能够开荒的有多少?”

乔匡舜答道:“湖南多山,按照陛下吩咐,保留果山、茶山等之后,能够新开垦的最多两万顷,只是……”

“无妨,吧!”

“陛下,许多地方无法灌溉,就算开垦出来,也不能种植稻子。”

李煜闭上眼睛,回忆了一下,就算将新开荒、废田、荒田及寺院查抄的田地都算上,再加上湖南老百姓现有的手中田地,总种植面积也不过五百万亩。

这个数量,与后世湖南农业种植面积相比,十分之一都不到。

这也是没办法的,农业技术落后,总人口更是不能与后世相比,这是历史局限性与客观性决定的。

李煜一转身,道:“没关系,新增土地也不一定要种水稻。”

乔、刘、李三人一愣,那咱种什么?

李煜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众卿,算算日子,这都什么时候了?”

转眼就是八月了,气又开始转凉。

李煜缓缓道:“如果执着于种水稻,那么一直到年底,几万屯田军就相当于无所事事,待到来年再种水稻,白白浪费了半年光阴。”

最重要的是,种上水稻,也不能保证收成,现在“冰河”时代已经开始显现了,南方干旱的情况只会越来越严重。

答案就是,种麦子。

南方播种麦,一般是在十月份进行,来年四月就能收获,只要推广开来,就能够实现“稻麦复播”,提高土地及人力的利用率!

听到“种麦子”,乔匡舜顿时就觉得脑袋大,就连李煜对自己的笑,也显得有些不怀好意。

经常在历史文献中看到“劝农蚕桑”,古代地方官员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劝农”,告诉老百姓该种什么、怎么种,可往往老百姓就是不领情。

否则,《大明王朝1566》职改稻为桑”的计划,也就不会那么难以实施了。

一句话,老百姓只关心来年能不能吃饱肚子、交上税,你改就改,万一失败了呢?全家老少不得饿死!

对此,李煜的解决办法,就是搞出一个“示范效应”。

利用两个月的时间整理土地,进入十月份后,几万屯田军及家属,在分配的土地上播种麦子,来年就能吃馒头、面条、煎饼、锅贴、油条、笼包……

只要老百姓看到了好处,自然也就能够跟进。

“乔卿,种麦子有问题吗?”

乔匡舜哪儿敢“有问题”,不过,他提出一点:“陛下,麦种如何解决?”

李煜一愣,他还真没有考虑过。

在五代十国时期,湖南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麦也有种植,如唐代诗人元稹(815年)就写过“年年四五月,茧实麦秋”,至少明在唐代中晚期,麦就已经出现在湖南大地上了。

只不过,当时的人种植麦,就如同后世进口外国粮食一样,是为了“调节口味”,主食仍然是水稻。

不过,李煜记得有一件事情,促进了麦在江南大地上的扩张,没错,就是“衣冠南渡”。

北方人过了长江,饮食习惯一时间改不过来,吃面的意愿大于吃米饭,这直接促进了麦种植面积的扩张。

但是,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太久,到了宋代之后,由于国家进入统一稳定状态,“衣冠南渡”的后裔也逐渐适应了南方饮食,麦的种植也就不断缩了。

大名鼎鼎的苏轼,也曾经在给朝廷的奏疏中写到“两浙水乡,种麦绝少。”

这对于国家的粮食安全,很显然是不利的,因为“两季稻”技术还没有出现,不种麦子,相当于每年少收很多粮食。

历史上,南宋孝宗帝赵昚,在位的时候每年都要专门发布诏令,要求地方官员催促老百姓种麦子,还将麦子种植规模纳入到地方官员的考察标准郑

李煜道:“乔卿,国库拨给司农寺一笔钱,用来到淮南地区收购麦种,另外,各地散存在百姓手中的麦子,也一并收回来,交给屯田军。”

乔匡舜道:“陛下,即便这样,恐怕也是不够。”

“没关系——”李煜道:“常言,人吃五谷,除了麦稻之外,还有粟、黍、豆、菽,都可以在旱地种植。”

种地嘛,不要一棵树上吊死。

李平谏言:“百姓习惯种稻,又与屯田军相隔阂,恐怕难以服。”

李煜道:“李卿所言极是。下攘攘,皆为利往,屯田军示范作用只是其一,还要从赋税上下手。这样吧,麦子夏季成熟,下一道圣旨,就麦子不在秋税之列,三年之内,凡是种麦者尽数归自己所樱”

只要有粮食就行,大不了,到时候花钱买,正愁大唐宝钞没地方花。

事实上,很多看似“僵局”的事情,只要找到一个关键节点,问题就好解决了。

“劝农种麦”也是如此,它的突破点,就是“江北逃亡百姓从好吃出发,江南本地百姓从获利出发”。

想到这里,李煜又一脸坏笑地看着刘政咨,刘政咨感觉后背冒汗,陛下啊,你又想到什么坏点子了。

“刘卿,我没记错的话,白甲军已经将巢湖附近的稻子抢的差不多了,当地老百姓身处淮南,对种麦子肯定不排斥。”

刘政咨点点头:“陛下,莫非是想要在淮南也种麦子?”

“当然不是,恐怕咱们种下麦子,明年五月,赵匡胤又该派人来抢了。”

当然,这里有一个大前提,就是赵匡胤能够支撑到明年五月份!

“臣愚钝,愿闻其详。”

“蕲州东边六县之一的黄梅县,距离湖口应该不远吧?”

“这个,倒是不远,陛下要做什么?”

李煜长舒一口气,道:“赵匡胤已经拿下寿州,不久之后,就能与合肥连城一片,届时大军南下,淮南故土的老百姓就要遭殃了。”

就凭张琼在蕲州的所作所为,淮南老百姓提起后周军队,就要骂街。

“陛下的意思是……”

“朕想以黄梅县为中转站,鼓动江北的百姓迁移到江南来,渡过湖口之后,就在鄱阳湖周边开垦,推广麦子种植,当然,还有其他旱地作物,不限于淮南,中原腹地的百姓也可以前来。”

刘政咨听了一咧嘴,心想,皇帝你可真敢想啊,上下嘴皮子一碰,事情就办妥了?

你怎么就不想想,为什么后周军队在六县之地胡作非为,当地老百姓宁可组织义军抵抗,都不愿意逃到长江以南?故土难离啊!

还有,破家值万贯,老百姓的农具啊、耕牛啊、家具啊,这些东西扔了,还不得心疼死。

“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妥,如果以战事将起的名义,恐怕还会引起淮南动荡。”

李煜摆摆手,道:“刘卿,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我只鼓动、并非强制,而且可以宣传一下,凡是种麦子种的好的,只要到了鄱阳县,入籍之后,免税三年,朝廷拨钱给建房子、分耕牛。”

刘政咨沉吟了一下,若是少数人,倒还能安置,花费不了多少钱。

“只是,陛下,若南迁几千人,又能种出多少粮食?这,岂不是鸡肋之举?”

李煜一笑,反问道:“刘卿,你会种麦子?”

刘政咨摇头。

“乔卿、李卿,你们会种麦子?”

乔匡舜、李平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一样。

“这就对了,南迁之人,不在乎他们种出来多少,关键是他们是一把种麦好手,在鄱阳县安定之后,派遣到湖南各地,交给屯田军、老百姓如何种麦。”

乔匡舜也想通了,惊喜地道:“陛下,此举可行!臣刚所虑之事,也是如此,地方官员劝农种麦,可很多官员本身就不会。”

李煜道:“不仅如此,以麦为主,优选出旱地种粮的高手,让他们进入格物院,朕可以封他们官职。”

打破士大夫、读书人、门阀子弟等垄断官位的行动,李煜一直都在做,之前是工匠,现在是农民。

不拘一格降人才!

喜欢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请大家收藏:(m.fhxs.com)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凤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手握重生挂,我在游戏里狂飙战力 凤星现,天下见 一代倾城挽山河 穿越七零末世归来渣渣速退 白切黑徒弟与呆萌师尊 我真的成了王爷 错过你的眼 天空的囚徒 元皓传 花林月下 身为虫修,灵虫有亿点强合理吧 开局成弱鸡,我靠捡漏飞升 病娇公子农家妻 华娱,辉煌璀璨 留学法师 都市医道龙神 1980,曝光绝色女知青骗婚 进错房,我怀上首富大佬的双胎 奈何我心不知意 凌天傲世录
经典收藏 穿越成了朱雄英的哥哥 逍遥三公子 本世子摆烂躺平后,竟然天下无敌了! 当司马懿穿越北宋,误上梁山之后 再次回到明朝 大唐朝请郎 带着淘宝回大唐 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 万万没想到我成了皇帝 群穿1630 横行霸道,我有空间我怕谁! 一王二后,称霸天下,从皇子做起 汉室风云录 穿越:重塑大唐 知否!从大娘子的妈宝男开始崛起 穿越古代卷入皇室 三国:星火燎原,平民崛起! 南宋特种兵 毒士:活阎王驾到!百官通通闪开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最近更新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唐代秘史 开局八连杀,征战在明末 曹操那些事 我在大明开医馆 穿越成献帝,我为大汉再续三百年 造反,从辅佐美艳太后开始 神话版三国 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 大秦:我叫嬴烨,嬴政的嬴! 混在民国当军阀我要多娶姨太太 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 呢喃诗章 开局入赘将军府,我成了文圣 废柴皇子:我在大燕修罗场杀疯了 穿越,我能在古代和现代自由来回 大秦血衣侯:我以杀敌夺长生 关于冒充未来大秦丞相的那些事 不会点兵,但我依然是大汉战神 我在历史遗憾中修补华夏魂
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 窗外凌霄 - 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txt下载 - 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最新章节 - 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