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明穿日子

宁小钗

首页 >> 平凡的明穿日子 >> 平凡的明穿日子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最强夫婿,女帝终于翻身了! 大明:寒门辅臣 对不起我是npc[网游] 织明 全民领主:我的农民有点猛 乱世边军一小卒 古典白话合集 穿越改命,农家小子帅呆了! 大唐:举世无敌,西府赵王遗腹子 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平凡的明穿日子 宁小钗 - 平凡的明穿日子全文阅读 - 平凡的明穿日子txt下载 - 平凡的明穿日子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八十五章 气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沐家外宅,跨院书房。(本书最快更新百度搜索黑yan谷;

春试本应在二月份举行,因为蓝玉案而拖延了夏,称之为夏榜,还剩下三就要开始了。

徐灏独自坐在屋子后面,一边看着手中的东西,一边看着谈笑风生的周鹏和赵鹤松等人,明明他们心里非常紧张,却于此时非要显得自己多么的从容自如,岂不知僵硬的表情姿势都和平日里截然不同?

另外三名举子都是赵鹤松的好友,四人无一例外皆是北方人。面对赵鹤松的请求,沐夫人觉得不方便,不想接纳太多外人客居自家,倒是徐灏很感激赵鹤松当日跑来通知自己张月云的下落一事,主动掏钱于沐家外面租下了个院,供四位读书人暂居。

明朝时南北各方面一样差距很大,其中最大的就是读书环境,南方人文荟萃,书香门第众多,文风浓厚。而北方则因各种原因而士林不振,读书做官之人相比南方少之又少。

身为京城人士的周鹏很喜欢和赵鹤松等四人交往,连日来时常一起秉烛聊,大家不过一同读了几书,就互相以同窗称呼之。

冯全则秉承南方士林向来蔑视北方士林的习惯,不愿意搭理这几个粗俗的北方佬,此刻陪着沐昂坐在最前面,甘愿受到先生蒋嵩的涂毒。

蒋嵩的到来完全是当日徐灏一时的心血来潮,想要借沐昂的手以毒攻毒,拜托冯全服了沐夫人,谁知贪图一年两百两银子的蒋嵩一到,一扫从前的不负责任,一副非要把沐昂教导成才的热血执着。

沐夫人对此很满意,最近又加了一百两银子的束修,各节时的节礼从不间断,这让本想歇口气偷懒的蒋嵩如同打了鸡血一样,追着令人大感失望的沐昂教授学问,沐昂为此苦不堪言。

那三位年轻读书人性格也互不相同,张鑫是典型的北方人相貌,眼睛稍微有些,笑起来习惯眯着眼,中等身材偏高点,性格豪爽行事大大咧咧,比起读书似乎更喜欢与人交往,善于清谈;而于鹏则身材高大,长脸有些近视,对自己的相貌极有自信,非常注重仪表,但读书的资质最差,闲暇之余最喜欢拉着大家一起去偷看村子里的女人,还往往为此品头论足一番,可惜他的内心细腻和外在表现正好成反比,真有那胆大的娘子主动上前攀谈,他反而会因害羞而变得磕磕巴巴。

最后一位名叫孙涛,胖胖的笑起来像尊弥勒佛,三人中个头最矮,性格很随和从不与人结怨,三人中学问最好,但是一旦计较起来非常固执,为人最看重颜面。

四人之中赵鹤松家境最优渥,更是聪明的一早投靠到沐家,而那三位都是出身于普通人家,彼此家世半斤八两,他们一直借宿在寺庙里,靠着帮和尚们做些琐事换取三餐之温饱。

最近因为寺庙里法事太多太吵,他们三人无法安心读书,就结伴而来。

徐灏也很喜欢和他们来往,没有过多的繁文缛节,没有身份上的限制,直来直去的就像是回到了大学期间。

讨论八股文章什么的徐灏插不上嘴,因此他坐在最后面,而手中的东西则是朱棣第一次派人交给他的,都是这一年来朝廷下发的告示等资料。

估计是朱棣开始有意试炼自己了。徐灏叹了口气,低下头继续翻看。关于蓝玉案的信息密密麻麻,其中一个人名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我这几日见不着俞满庭了,原来他老子被削去了爵位,跟着一起返回老家了。”徐灏咂咂嘴,又一个情敌不幸阵亡了,得亏了自己没事,不然沐凝雪岂不是成了少男杀手?

不想再看下去了,把告示翻过去,是关于外交方面的。徐灏低头研究了半,才知道原来去年李氏朝鲜刚刚立国,今年连续派了七八个使节团进京朝贡,想要获得朝廷的承认,口口声声对朝上国采取事大主义。

而立国的整个前因后果语焉不详,反正是无道的昏君企图对大明开战,把大明当成衣食父母的大忠臣,将军李成桂振臂一呼,那些深明大义的士卒纷纷追随,老百姓望风景从,然后就推翻了昏庸**的朝廷,如此李成桂被百姓推举做了王,建立了永远忠心于大明的臣属国朝鲜。

所谓事大主义,其中事大一词出自于孟子,是一种儒家的外交理念,源自春秋战国。“所以事大,信也;大所以保,仁也!”,因此朝鲜甚至还有专门的事大司,居于礼曹各司之首。

徐灏明白朝鲜作为千年属国,三姓家奴的无奈,此种无力感深深烙印在朝鲜民族的血液中,使得整个民族都有一种近乎歇斯底里的自尊自强和非要获得全世界认可赞扬的偏执。

尽管后世对于南北朝鲜很多的做法觉得非常讨厌,徐灏也怜悯其终于有超过中国经济等方面从而造成的自大狭隘,也佩服韩国全民努力所创造出来的汉江奇迹。

总而言之,朝鲜是永远无法与中国匹敌的弱存在,地理环境和人口永远制约了朝鲜的发展,最不幸的是身边的邻居们都太强大,如果把朝鲜人放在欧洲,或许还能成为欧洲一霸,但是在亚洲注定了朝鲜一切努力都得最终徒劳无功,永远要靠着大国的眼色行事,在夹缝中求生存。

早年徐灏受到舆论的影响,比起倭国更厌恶南北朝鲜,后来随着阅历的丰富,尤其是接触到了韩国的综艺节目后,越来越体会到身为国的那种无奈和无力。千年来,悲剧史诗般的屈辱历史贯穿整个朝鲜半岛,以至于还得靠后人杜撰神话传来提振民族自豪感,可悲可叹!只要能给韩国带来荣誉的某个人,顷刻间就能成为国家英雄,而现实又注定了这样的国民英雄不会太多。

了解了韩国各阶层的方方面面,徐灏变得非常同情韩国人民,大韩就大韩吧,真正的大国无需自吹自擂。而有些地方徐灏也非常敬佩韩国,其实日本又何尝没有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为人最忌讳的就是骄傲自满,国家同样如此。韩国在很多领域非要和中国一争高下,比如端午节什么的,他总是一笑置之。当然,保护本民族的文化遗产不容忽视,但那不是徐灏的事了,人都穿越了。

如今的大明就像是后世时的美国,李氏朝鲜对待大明就像是儿子孝敬父母,一丝一毫不敢无礼,来自朝鲜的文书徐灏一看就懂,行文措辞几乎和大明官方要求毫无二致,难怪都称朝鲜为中华,似乎此时韩文还未发明。

朝鲜恭顺,蒙古人恭顺,女真人恭顺,貌似唯有倭国不恭顺。徐灏依稀记得朱元璋还为了日出之国子致日落之国子什么的诏书生气过,下旨不与倭国有任何往来,又被倭国的海盗和南洋贸易搅得下旨禁了海,为此一直耿耿于怀,而等他临死前反倒是把倭国列为了不征之国。

为毛不征?难道是生怕重蹈元朝时的覆辙?还是不想劳民伤财的征讨不毛之地?还是担心孤悬于海外的领土统治不易?恐怕三者都樱

徐灏心要是我是皇帝,我就下旨采取以夷制夷,驱狼吞虎的策略。比起我大明,朝鲜一样对于残暴的倭寇不胜其扰,恨之入骨。莫不如以经贸援助的方式,输入朝鲜各种物资,以朝鲜手工业的匮乏,把握其经济命脉太简单了,进而扶持忠于大明的官僚集团,这样的朝鲜贵族还真不要太多,据早就有个什么“事大党”,相当于后世的带路党,凡是大明的一切都是最美好的,身为大明的附属子民是最荣耀的,成的赞美大明,埋怨朝鲜为何不能并入大明领土?

反正要牢牢把持朝政,然后让其自行建造大量战船,逐步占领沿海各岛屿,招募善于作战的蒙古和女真人为雇佣军或许是许诺其登陆倭国本土后任意烧杀抢掠,占据土地。

如此不费一兵一卒,连续不断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就不信延绵百年之久的倭寇之乱,不给你倭国造成同等的伤害?

徐灏没想过征服朝鲜日本什么的,因为那根本不现实,欧洲各国倒是占领的土地多了,一战二战之后,还不是统统独立了?

徐灏就是想着出口气,只要史书上能如上记载就足以了,等将来中国人民和韩国人民学习历史的时候,也会激动的拍案叫好,当年朝鲜在中国的支援下,也算是狠狠的杀过抢过折腾过日本人,总比现在一味的挨打受气令人觉得窝囊强。

臆想不是现实,而徐灏也不是空想家,他觉得自己的想法可以一试,最不济也会从辽东乃至朝鲜和倭国获得丰厚的贸易利润。

做任何事都得需要大量的人才,如此徐灏自然而然的把目光瞄向了正在高谈阔论的几位年轻人身上。

目光中包含着深深的不怀好意。

喜欢平凡的明穿日子请大家收藏:(m.fhxs.com)平凡的明穿日子凤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白骨大圣 快穿:主神太绿茶,宿主悠着宠 我的战神女婿 末代孤城帝妃恋 农家恶媳从良了 姜六娘发家日常 这个主神空间怎么是缝合怪啊! 每天都在寻找本书反派 次元入侵现实 开局十亿红蚁道兵,给爷整麻了 转生女妖,与重生千金拯救世界 穿越改命,农家小子帅呆了! 错过你的眼 家里就破个产,怎么变成修罗场了 惨死新婚夜,娇娇王妃浴血成凰 病娇邪医 公主殿下嫁到 狼牙兵王 游戏铜币能提现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经典收藏 南宋特种兵 [综]和也的幸福生活 穿越王朝当咸鱼,日刷三宝 召唤三国:我的武将有点多 朕不吃这一套 传古今记之三国末蚀 犬子汉高祖 穿越:重塑大唐 万万没想到我成了皇帝 穿越古代卷入皇室 重生驸马:开局被公主捉奸在床 魂穿刘禅:开局安居平五路 理科学霸的三国 迷失在一六二九 三国:我,开局选择反贼阵营 才下刑场,便上战场 逍遥三公子 远征欧洲 三国称霸:童渊竟然是二师兄? 毒士:活阎王驾到!百官通通闪开
最近更新 抗战之重生当新四军 三国开局拯救何皇后 慈禧皇后与她的三个宠爱太监 种菜骷髅的异域开荒 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 从总旗到帝王 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 红楼之姓贾非贾家 穿越成太子之步步为营 大明第一公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隐世刀锋 三国:乱世第一枭雄 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 大夏守国人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大唐:开局攻打长安,决胜父子局 穿越成丐帝 1874,新中华帝国的崛起 我娘子天下第一
平凡的明穿日子 宁小钗 - 平凡的明穿日子txt下载 - 平凡的明穿日子最新章节 - 平凡的明穿日子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