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终南九道

首页 >>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学名张好古 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 南宋特种兵 苏联1991 穿书女频文?开局霸王之力了解下 大明:寒门辅臣 我在现代留过学 [综漫]风声细语 三国之曹家逆子 三国从忽悠贾诩开始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终南九道 -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全文阅读 -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txt下载 -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297章 洛阳邙山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何可刚率领两万士兵,押解着几千名江南学子以及上千名新兴学的学子返回京师。

刚抵达津码头下船,就看到了早已在慈候多时的吏部尚书杨鹤。

杨鹤望着何可刚带来的上千名新兴学的学子,喜笑颜开,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

随后,杨鹤向何可刚传达了朱由校的旨意。

由杨鹤亲自带领这上千名新兴学的学子返回京城并加以安排。

而那三四千名江南学子,则由何可刚安排人手押送到辽东,令他们在军前效力,且每战务必冲锋在前,只许前进,不许后退。

何可刚领命后,立刻着手安排,准备将这几千名江南学子打包送往熊廷弼和洪老九处。

然而,这几千名学子一听要被送去辽东送死,顿时哭闹起来,死活不愿前往。

何可刚可没惯着他们,直接挥动鞭子伺候,抽得这些学子鬼哭狼嚎、哭爹喊娘,最终还是将他们强行押送至辽东军前效力。

就在杨鹤准备离去之时,又将朱由校的密旨交给何可刚。

何可刚一脸疑惑,正准备开口询问。杨鹤赶忙笑着道:“何将军,不必开口问本官,这是皇上特意交给你的密旨,上边的内容除了皇上,无人知晓。”

何可刚闻言,点零头。

于是,杨鹤便兴冲冲地领着上千名新兴学的学子返回京城。

何可刚打开密旨看完之后,整个人瞬间神情激动起来。

原来,朱由校要求他将手下的三万两千兵马,在北直隶与山东接壤处秘密布置。

何可刚向来胆大心细,略一思索便猜到了一些事情。

如今皇上先是让英国公张维贤率领两万京营精锐在南直隶一带布防。

现在又令自己将手下三万兵马在北直隶布防,从地理位置上看,这显然都是在防备山东。

这无疑表明了一种态度,山东很可能要出事了。

想到这里,何可刚心情既激动又紧张。

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必须谨慎安排。

毕竟自己当初被江宁留在津先是操练步兵,步兵练完后又跟着沈有荣学习操练水师,水师练完后一直无所事事,闲得发慌。

如今终于有机会大显身手,什么也要好好表现。

毕竟当初和他一同从辽东调回京城的曹文召、满贵、赵率教,个个都立下了赫赫战功,只有自己,除了护送钦差南下、运送犯人北上之外,实在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战绩了。

………

杨鹤在护送新兴学的学子返回京师的途中,原本沉重的心情也松了口气。

他心里清楚,自己身后这上千名新兴学的学子,极有可能成为他日后在朝廷站稳脚跟的关键因素。

杨鹤原本为人勤勤恳恳、老实本分,从不结党营私,一门心思埋头干实事,正因如此,才得到朱由校的赏识,被升任为吏部尚书。

吏部掌管着下官员的升迁任免,权力极大。

原本杨鹤以为迎来了人生巅峰,可万万没想到,等待他的却是无尽的折磨。

纵观大明开国至今,像他这样当吏部尚书当得如此窝囊的,恐怕找不出第二个人了。

原因嘛,无外乎江宁和老魏下手实在太狠。

吏部储备人才的速度,远远赶不上他俩杀饶速度。

到最后实在没办法,只能把新科进士和举人通通派去任职。

按照以往朝廷惯例,这些新科进士和举人,除了排名靠前的,其余大部分都要先分配到各个衙门观政半年,之后才会被正式委派官职。

但如今,这道程序直接被省略了,只因江宁和老魏所到之处,便是一场官场大清洗,杀得那叫一个血流成河,导致朝廷各处人手严重不足。

如今,朝廷又在北方推行教学改制,有了这上千名新兴学学子,暂时算是解决了,但培养学子也是需要时间的。

为此,杨鹤整晚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他前不久找到朱由校,询问明年是否还举办科举。

朱由校给出了明确答复,接下来几年之内,朝廷暂时不会举行科举。

原因很简单,北方学子根基薄弱,如果接着举办科举,到时录取的学子大部分会是南方人。

虽把东林党人排除在外,但还是会造成朝堂之上南方人占多数、北方人占少数的局面。

这也是朱由校要在北方全面推行教学改制的原因。

听到这个消息,杨鹤感觉仿佛塌了一般。

要是接下来几年朝廷不举办科举,他上哪儿去找这么多人来填补空缺的官位呢?

毕竟江宁和老魏根本不是能闲下来的主儿,这二位爷行事太猛了,听在贵州又进行了一场大清洗。

杨鹤深知,自己手头现有的储备进士和举人数量有限,也不知道还够这两位爷折腾几次的。

想到这里,杨鹤忽然记起,有些学子中了进士之后,便不再参加殿试,也不愿入朝为官。

反而利用有功名在身、免税赋等特权,接受百姓投献的土地,大肆兼并土地,甚至干扰地方官府的正常运作。

这些人简直就是典型的“光吃饭不办事”。

杨鹤觉得,有必要把这些人也全部调动起来。

毕竟如今的大明,可不养闲人。

要知道,这些人名下兼并着大量土地,却不给朝廷交一文钱的税,还扰乱地方官府正常运行,必须让他们发挥作用。

派他们出去,有没有能力暂且不论,最起码先把人数给凑齐了。

如此思索一番后,杨鹤回到京城,将上千名新兴学的学子妥善安排好,便火急火燎地赶往御书房,向朱由校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朱由校听后,沉思片刻,立刻派人将内阁八部等官员全部召集起来,把杨鹤的想法告知了众人。

众人听完杨鹤的想法后,皆陷入沉思。

良久,内阁首辅孙承宗率先打破沉默,启奏道:“陛下,杨大人此举确有可行之处。

但不能对这些人一概派任官职。

此类人往往科举之路不顺,考不上进士又不愿就任吏部所派官,便返回家乡,凭借有功名在身的特权,兼并土地、鱼肉乡里。

若贸然让他们全部为官,这不就等于姜大人和魏公公在前边刚肃清一批贪官污吏,咱们又送上另一批,后患无穷。

所以老臣以为,应对这些饶底细进行彻查,品行端正且有能力者,方可派任官职。

至于其他人,诚如杨大人所言,他们享受朝廷特权却不做事,只顾接受百姓投献土地、大肆兼并,干扰地方官府运作,区区秀才功名之人尚且如此,那些进士更不必。”

这时,袁可立站起身来,附和道:“陛下,孙阁老所言极是。”

朱由校微微点头,沉吟道:“接下来三年之内朝廷暂不举办科举。

虽前两次科举将东林学子排除在外,但北方学子基础薄弱,若继续开科取士,录取者恐大多仍为江南学子,他们或多或少与江南士绅有关联。

短期内或许看不出问题,但数年之后,一旦他们身居要职,又可能在朝堂上形成类似东林党的势力,引发党争。

这些在地方拥有功名的进士、秀才,有真才实学者,也有鱼肉百姓之徒,处理起来颇为棘手。”

孙承宗接着道:“陛下,依老臣之见,先全面调查各地拥有进士功名却不愿入朝为官者。

品行端正且有才能的,可劝其担任官职,若执意不从,便革去他们的功名,收回免税特权。

至于那些品行不端、鱼肉百姓之人,直接收回特权,贬为白身,与普通百姓无异。

如此一来,既能阻止他们鱼肉百姓、兼并土地,又能增加国库收入。”

一旁的袁可立赶忙道:“孙阁老,此举不妥。

要知道,这些不愿为官、鱼肉一方、兼并土地的进士学子,大多是地方豪门的替身,在当地是宗族中的领头人物。

若贸然行动,恐怕会引发动乱。”

在场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激烈,最终达成共识。

先从各地举人之中挑选部分品行端正且有能力者委派官职,若不愿赴任,便革除其功名,贬为白身。

对于鱼肉乡里者,搜集罪证,逐个整治。

如此既能师出有名,收回他们的土地与特权,又不至于激起民愤,引发动乱。

就在此时,一直坐在一旁的薛国观开口道:“陛下,老臣记得当年万历年间,张居正主政时曾破格提拔几位师爷。

让他们担任县令,结果这几人将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其中表现最为突出者,更是官至知府。

若不是受朝廷规矩限制,恐怕还能更上一层楼。

地方知县、知府所聘请的师爷,不在朝廷官吏之内,多为屡试不第的秀才出身。

但他们辅佐知县、知府治理地方,经验丰富。

若不考虑让他们担任过高官职,直接让他们出任知县,也是绰绰有余。

单就经验而言,他们远胜新科进士和举人。”

孙承宗、袁可立闻言,皆点头表示赞同。

朱由校沉默片刻后,点头道:“薛爱卿,此言有理。

若不考虑让他们担任过高官职,直接从县令做起,确实没有比他们更合适的人选。

不过,在此之前,朝廷必须对他们进行详细调查,确保品行端正、办事能力出众。

否则,江爱卿和魏忠贤在前边惩治贪官污吏,咱们在后边又安排贪官污吏,那可就自相矛盾了。”

随后,朱由校再次开口道:“既然如此,就由督察院牵头,厂卫暗中配合,对各地有功名在身的进士,以及各府州的师爷展开秘密调查。

确认无误后,挑选出品行端正、才能出众者,担任西南数省空缺的知县和知府。

毕竟西南数省此次要将改土归流推行到底,正缺大量人手。”

在场众人闻言,纷纷点头。

如今这情况,进退两难,这确实是无奈之举,好在当年张居正开了先例,不算破坏规矩,只要不让他们担任过高官职,也算得过去。

…………

与此同时,巡视北方诸省的郭允厚和温体仁离开北直隶后,便前往河南各地巡视。

这些官员听闻郭允厚和温体仁的凶名,无一不全力配合朝廷开办社学、推行教学改制。

同时将平日里那些见不得光的事都处理得干干净净。

毕竟他们知道郭允厚出了名的要钱还要命,温体仁也是个狠角色,身边还有东厂的人全程陪同。

最终,依据东厂提供的情报,二人一口气就查办了十几位县令和三任知府。

这可把其他官员吓得够呛,原本以为把屁股擦干净就万事大吉了,没想到这两位爷简直是鸡蛋里挑骨头,摆平的事都能翻出来。

当行至洛阳时,郭允厚望着洛阳邙山,双眼瞬间放光,紧接着赶忙掏出一本书籍,仔细翻阅起来。

看着看着,他愈发兴奋,最后竟独自狂笑起来。

温体仁被吓了一跳,还以为这郭老财得了失心疯,赶忙上前询问。

只见郭允厚满脸激动地指着邙山道:“温大人呐!常言道,‘上有堂,下有苏杭,生在苏杭,葬在北邙。’

‘王非王侯非侯,千乘万骑归邙山’呐!”

温体仁当场就愣住了,赶忙开口问道:“郭大人,您这的是什么呀?”

郭允厚满脸兴奋地接着道:“温大人呐,您可别看这邙山就是个黄土高原,这底下可全是宝贝呀!

金银财宝数不胜数,它是一座金山也不为过呢!”

喜欢天启朝第一搅屎棍请大家收藏:(m.fhxs.com)天启朝第一搅屎棍凤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驸马他恃宠而骄 你们选养子,我成首富你后悔? 末日胎穿,改变全家命运 【我】的诞生 重生后被我被死对头宠翻了 生生不灭 反派心尖宠:团宠娇妃飒爆了 寻找人生 从同福客栈开始搞事情 逆天双宝:王爷终于被翻牌了 开局成弱鸡,我靠捡漏飞升 名柯:刀人?我可是米花好市民 鬼夫来临 穿书女频文?开局霸王之力了解下 血樱散漫 世界真的完美吗 归行处有你 学霸神级系统 灾变末世:战双指挥官 救命!男主读我心后人设不对劲!
经典收藏 许尛传奇 一品奸臣 古典白话合集 穿越成了朱雄英的哥哥 生子当如孙仲谋 穿越明末,要怎么逆天改命 红楼:每年一百万叫我怎么花? 大明小财神 民国超级军备 南宋之霹雳风云 大晋司马衷 骑砍:从刷满面板到涤荡明末 朕不吃这一套 理科学霸的三国 娘子别怕,夫君助你成神 传古今记之三国末蚀 太子爷:开局被皇后被刺 英雄联盟之战神归来 瞧我把大明朝都弄成啥样了 大唐:陛下,您就低头认错吧
最近更新 荒年种田:开局官府强塞五个美娇娘 被赶出侯府假世子靠科举逆袭权臣 边关兵王:从领娶罪女开始崛起 我在历史遗憾中修补华夏魂 三国之季汉演义 穿越成献帝,我为大汉再续三百年 重生野生时代 穿越后科举,皇帝竟想组队退休 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 风雪持刀人 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 废物二十年,醒来便开始抢皇位 特种驸马:大唐迷雾之迷 我,大楚最狂太子 呢喃诗章 做个不一样的种地小地主 饥荒年:上山打猎带娇妻吃鸡 唐代秘史 清末:不开战我搞什么强军 从特种兵到侯门婿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终南九道 -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txt下载 -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最新章节 -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