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 “嗯” 了一声,调转马头朝着城头而去。登上盖州北门的敌楼,他望着北方空旷的原野,晨雾已散,沃野千里,却看不到半个人影。
指尖在垛口上轻轻敲击片刻,他再次在心中激活了 ‘神机妙算’属性。
刹那间,无数信息碎片在脑中重组:
昨夜的风向、东门守军莫名溃散的时间、穿蟒袍的假多尔衮、北方的痕迹、辽东的局势、多尔衮最后的退路……
所有信息如同散落的珠子被线串起,一条清晰的路径渐渐浮现。
他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金獾没往北走,也没往西绕。多尔衮是去了朝鲜。他在辽东已无根基,唯有借朝鲜的兵力、粮草重整旗鼓,才敢再图卷土重来。
系统认证,准没错。”
他心中又盘算开来:
“多尔衮逃去朝鲜,若要追剿,势必要分兵;可沈阳还有个福临,那是建奴的幼主,绝对不能让他逃了。
必须快马加鞭冲过去拿下。
锦州那边应该不会这么快结束,吴三桂赶不过来。
辽南大军人数并不多,派一两万人去朝鲜,估计都不过多尔衮,不分兵又恐错失良机,真让多尔衮在朝鲜做大又是个麻烦。
正思忖间,一名士卒气喘吁吁地从城下奔来:
“陛下!城西北方发现大队人马,正快速靠近,旗号不明!”
崇祯心中一动,快步走到垛口边,朝着西北方向望去。
只见远处的地平线上,尘烟滚滚,隐约能看到旌旗的影子在风中晃动,人马奔腾的声浪顺着风势传来,虽不清晰,却透着一股强劲的气势。
“加强戒备,密切监视!”
崇祯沉声下令,眼中闪过一丝警惕。
这时候出现不明人马,是友是敌,还未可知。
城头上的气氛一时有些紧张,士兵们握紧了手中的兵器,目光紧紧盯着那支越来越近的队伍。
过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那队人马渐渐逼近盖州城。
有斥候极速奔回:
“陛下,是靖南侯的旗号!”
崇祯苦笑:“黄得功来了?这男人好快!”
半个时辰后。
黄得功便带着几名亲兵策马来到城下,翻身下马,仰头朝着城头高声喊道:
“臣黄得功,参见陛下!臣救驾来迟,望陛下恕罪!”
崇祯命人引他入城,问道:“你怎么来得这么快?”
黄得功笑着回话:
“回陛下,末将搭城州水师的战舰北上,途中恰好遇到台风,风浪甚大,却也歪打正着,将我们的船队吹到了渤海北岸,省去了不少路程,真是有惊无险。”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盖州城的景象,又问:
“陛下,看这情形,您已经大败盖州的建奴了?
陛下可真快啊!”
崇祯心里苦笑:“一样快,大家都是飞快的男人。”
郑鸿逵赞叹道:
“黄侯爷有所不知,陛下神威盖世,指挥有方,我军凭借真武大炮等利器,势如破竹,拿下盖州自然不在话下!
有陛下在,没有什么是拿不下的!”
崇祯摆了摆手,神色平静地对黄得功道:
“刚朕正考虑如何分兵向东追击金獾,顺便将朝鲜这百年藩国重新纳入掌控,你既然碰巧到了,便是意。
你即刻点齐本部兵马,率军前往朝鲜。首要之务是擒杀多尔衮,绝不能让他在朝鲜站稳脚跟;其次,要向朝鲜王室重申宗藩旧制,令其纳土称臣,恢复岁贡。”
他顿了顿,话锋微转,声音里多了几分深不可测的意味:
“当然,朝鲜王室或是不慎绝嗣……那片土地,自然也该纳入大明王治,设府置县,派官治理。”
黄得功听到这话,心头猛地一跳。擒杀多尔衮已是大功,收复朝鲜藩国更是足以载入史册。
若真能将朝鲜纳入王治,自己便是开拓疆土的元勋,这份功劳足以让子孙后代享尽荣华。
他脸上瞬间绽开兴奋的红光,抱拳时甲胄碰撞得脆响连连:
“臣领命!陛下放心,末将这就整兵出发,定将多尔衮的首级献上,再把朝鲜地图呈到御前!”
郑鸿逵听了如此大功,急道:
“陛下,朝鲜三面环海,水师可从仁川、釜山登陆,截断多尔衮退路,与陆军形成夹击之势!臣愿意带登州水师助一臂之力!”
崇祯点头:
“准了。登州水师即刻备船,海陆并进。”
郑鸿逵高叫:“谢陛下!”
就在郑鸿逵准备尽快离开盖州,去调集水师时,黄得功开口道:
“陛下,郑芝龙那边托人捎了信,是通过他在吕宋、暹罗的商号渠道,得了些南洋的消息。
这些事,眼下怕是还没传到西南官府的案牍上。”
崇祯眉峰微挑:“哦?南洋有何异动?”
喜欢崇祯:30年不上朝请大家收藏:(m.fhxs.com)崇祯:30年不上朝凤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