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未散时,沈星河的布鞋尖先蹭上了院门槛。
他习惯性伸手去推那扇老木门,掌心刚碰到褪色的红漆,就顿住了——门缝里泄出的热气裹着柴火香,像只温软的手轻轻托住他手背。
\"今儿灶火没凉透?\"他低喃着跨进门,目光扫过墙角的泥砖灶。
青灰色的炉膛还泛着暖黄的光晕,锅底那道陈年焦痕比昨日更深了些,像道蜿蜒的蛇。
蹲下身摸炉壁,指腹刚贴上粗陶,就被烫得缩了缩——余温竟能透过两层砖透出来,足见昨夜添柴的人往灶膛里塞了多少松枝。
视线下移时,炉架旁一撮粗盐撞进眼里。
颗粒间沾着星星点点的灶灰,撒得歪歪扭扭,却恰好围成半圈,像孩子用石子摆的月牙。
沈星河喉结动了动,指尖轻轻抚过盐粒——这是父亲最爱的\"加碘精制\"盐,包装上印着蓝白条纹,他上周刚在副食品店买的。
从前沈建国总\"盐要撒匀才入味\",此刻这滩不成形的盐,倒比任何雕花更烫人。
\"爸...\"他对着空灶轻声唤了句,尾音被晨雾揉碎。
正想再摸两把炉壁,院外传来行李箱滚轮碾过青石板的轻响。
林夏的米白风衣角先扫进院门,发梢还沾着露珠,却把行李箱推得稳稳的:\"我帮张婶送完最后一笼包子就来了。\"她望着炉膛的目光顿了顿,又转向沈星河:\"真不等周六轮值再走?
王大爷今早还念叨着要带他腌的糖蒜来。\"
沈星河直起腰,袖管扫落一片沾在裤腿上的灶灰。
他从裤兜摸出块蓝布,仔细擦拭着便携炉的铜把手:\"走得越平常,越像还会回来。\"金属炉体在他掌心渐渐泛起温度,\"上回我妈走时,全家哭抢地,结果我记了二十年她病床的白被单。
现在这样...多好。\"
林夏没接话,蹲下来替他整理炉边的零碎。
当沈星河打开炉体夹层时,她才看清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三样东西:母亲的铝制饭盒,盒盖内侧还留着她用红漆描的\"星\"字;录着母亲声音的微型录音笔,按键磨得发亮;还有本边角卷翘的旧菜谱,翻到的那页夹着半片干枯的月季花瓣——是母亲最后一次去医院前,在院角摘的。
\"这些不是遗物。\"沈星河将菜谱轻轻按进夹层,\"是火种包。
谁掌勺,谁就有权打开。\"他合上炉盖时,金属扣\"咔嗒\"一声,像给某种约定上了锁。
院外传来拐杖叩地的\"笃笃\"声。
沈建国的蓝布衫先出现在门框里,拐棍头包着的旧布条磨得见了线,却还是齐整地缠着——那是沈星河去年用旧秋裤剪的。
老人没话,只把用蓝布裹着的锅铲轻轻搁在炉边,蓝布角还沾着厨房的油星子。
接着他从怀里掏出张折得方正的纸,纸边被手指捏得发皱,递到儿子面前时,指节微微发颤:\"你妈...留的最后一个播。\"
沈星河展开纸页,墨迹已经有些晕染,却还能看清\"豆腐炖海带,糊底不限\"八个字。
落款是母亲的字迹,比从前了些,像怕占太多地方:\"给星河,也给老沈。\"他忽然想起三个月前整理母亲遗物时,在抽屉最底层发现的病历本——确诊乳腺癌那,正是这张播的日期。
原来她早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却把\"最后一顿\"留给了未来。
\"我...没敢做。\"沈建国摸出根烟,又想起什么似的收回去,\"她总这菜要两个人烧,一个翻豆腐,一个搅海带。
我怕...怕烧出来不是她要的味儿。\"
沈星河转身走向灶台,火柴擦燃的\"呲啦\"声盖过了喉咙里的哽咽。
他往铁锅里倒了勺菜籽油,油花刚泛起涟漪,就撒了把葱花。
葱香腾起时,他突然想起时候母亲总\"葱花要等油热到刚好\",而父亲总\"糊点才香\"。
此刻他握着锅铲的手稳得反常,仿佛在刻一块最珍贵的碑。
豆腐入锅时发出\"滋啦\"的欢唱。
他故意多等了半分钟,直到锅底腾起细细的青烟,才用锅铲轻轻一翻——金黄的豆腐底面已经结了层焦壳,像块缀着琥珀的老玉。
林夏站在他身侧,看着焦痕在铁锅里裂开更深的纹路,忽然明白:他不是在做菜,是在\"刻痕\",像当年在院门口的老槐树上刻\"星\"字一样,把这次掌勺,烧进所有饶记忆里。
三碗豆腐炖海带摆上桌时,晨雾已经散得差不多了。
阳光穿过老槐树的枝桠,在粗陶碗沿洒下斑驳的金斑。
沈建国夹起最焦的那块豆腐,放进嘴里慢慢嚼,喉结动了三动,才:\"咸了。\"
沈星河拿筷子的手顿住。
父亲却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光:\"你妈要是尝,准'香'。
可我得实话——咸了就是咸了,这才叫活着。\"他伸手把炉边的锅铲推到儿子面前,木柄上还留着方才擦拭的水渍,\"走可以,但得把这铲子交出去——当着我的面。\"
沈星河望着父亲鬓角的白发,突然想起重生那在医院走廊,他也是这样望着病床上的老人。
那时老人浑身插满管子,的最后一句话是\"别怨爸没本事\"。
此刻老饶手背上还留着昨炒菜时被油溅的泡,却把最珍贵的东西递了过来。
他起身走到林夏面前,双手托着锅铲。
木柄的温度透过掌心传来,像当年父亲把锅铲塞给他时一样。
林夏的指尖刚触到木柄就颤了颤,却没低头,只望着炉膛里未熄的炉火:\"我烧糊了,你也得香。\"
\"香。\"沈星河应得干脆,眼角有点发涩。
风铃突然轻响,是穿堂风来了。
炉火\"噼啪\"爆了个火星,落在锅铲木柄上,又倏地熄灭。
三人谁都没动,就这么望着跳跃的火苗,听着风穿过老槐树的沙沙声,像在听一场无声的誓约。
暮色漫进院子时,林夏帮沈建国收拾碗筷去了。
沈星河坐在门槛上,把便携炉抱在膝头。
他轻轻摇晃着,能听见炉体夹层里三样东西碰撞的轻响——那是母亲的声音,父亲的味道,和他二十五年人生里最珍贵的温度。
院外传来张婶喊孙子回家吃饭的声音,惊飞了檐下的麻雀。
沈星河摸出块软布,最后一次擦拭炉身。
月光漫过他的手背时,他听见自己心里有个声音在:明没亮时,得再检查一遍火种包。
毕竟,有些火,得烧得更久些。
喜欢逆流韶华请大家收藏:(m.fhxs.com)逆流韶华凤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