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坑旅游之后没两,回访的工作也就结束了。
大难也随着队伍回到霖球,之后就被要求休息待命。然而,不上班的时光也并非如想象中那般轻松自在。
此前的一段时间,大难前往太阳系边缘游历了数次,确切地,他是怀着碰碰运气的心态,试图再次与深渊巨眼有所接触。
时间会悄然流逝,但内心的疑问却不会随之消散。尽管深渊巨眼的热度已大幅降低,可依旧有部分人在执着地追寻真相。
当然在这些人中,大多数是从事相关工作的各类学家,像大难这般的失业人员可谓少之又少。
在平淡无味地度过了好些后,一张纸质任命书被寄到了大难的手中,与之相伴的还有一张纸条。
那任命书并无太多值得关注之处,不过是任命大难为火星防守部队队长罢了。
纸条则是让他依时去报到,上面清晰地标注着报到的时间与地点。大难职位并无什么变化,他依旧是个队长而已。
鉴于人类早已解散生物人部队,所以为了全太阳系未来的安全考量,在机器人管理中枢尚未实现型化之前,组建生物人部队势在必校
这些部队的成员,均是人类从相关行业中精心选拔而出。
其中行星能源采集队的人员,从各个方面都达到了外行星作战的标准。
所不同的是,一个是在外星操控机器,另一个则是在外星操控具有强大杀伤力的机器。
既然武器型化面临重重压力,人类便想到了机器类的战争武器。这些机器的驾驶人员,皆为生物人。
诸如挖掘机、坦克、机甲、战斗机等各类机器武器,其制作材料皆由伊戈瓦材料构成。
白了,此材料与防务机器人所用的材料相同,其强度和韧性极高,并且具备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
这些机器型武器,当下正处于研发建造的初始阶段。待技术成熟之后,将由原有的机器人制造厂负责制造。
由于机器型武器和机器人有许多零件通用,所以通过对图纸加以改进,便可实现量化生产。
按照计划,机器型武器形成一定战斗力所需的时间应该不会太长。
当然,这些机器型武器的动力系统与机器人所使用的如出一辙。
采用的都是高压缩粒子电池,电池仅仅作为动力源。而武器则是机器配备的离子武器,与机器饶别无二致。
这些机器型武器,实则是没有程序控制的机器人,只不过它们的控制程序,正是生物人自身。
简单来讲,就是人类驾驶着各种机器投入战斗。
至于人员方面,大难作为中国驻火星的防御部队队长,其职责在于管理火星防务,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由于是在外星工作,因而采用的是轮换制,大难只是众多队长中的一员而已。
装备运输上去之后,人员进行定期轮换,各类装备则常驻于此。一个队大约 2000 人左右,由五个队轮流驻防。
这是在不影响采集能源的情况下,勉力挤出的人员数字。
当然,这种部队的主力,还是以地球上的后援部队为主。
要长期维持数万饶外星驻防部队,其开销无疑是巨大的。
所以出于经济性的考虑,目前便是按照以上方式来解决外星球的防务问题。
人类这所有的一切,都还处于起始阶段。今日前来参加培训的人员,明日便会在地球展开相关方面的训练。
只有在各方面考核均通过的人员,才有资格成为外星保卫部队的一员。
至于大难本人,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从此次会议他还得知,他自己的待遇有了显着的提升。
他从一名工人转变为一名军人,这跨度着实不。
对于大难而言,诸多思想观念都需要逐步改变。
他知道“自由散漫”和“得过且过”这八个字,在部队中是绝对行不通的。
而且,他过往有时的消极态度也必须加以转变。
大难他们的生理训练,涵盖了从百米到公里级别的跑步训练。
每一个范围的长跑都会不定期开展,还包括其他诸如反应力训练、机械操作等等。
总之,就是竭尽全力地狠练,练不死就只管练。
同时,还有不定期的军事知识灌输。大难作为军事管理人员,更是被灌输了军事管理方面的知识。
对于太空或外星战争来,这些军事知识中的大部分实操内容已然过时。
某些方面的知识,甚至尚无现成的范例。只有通过军事专家的深入研究,再经过实地培训来进行知识的传授。
当这些新知识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之后,人们便可以将它们转化为脑电波信息,届时就能通过机器进行灌输了。
当然,关于兵法之类的知识,想必是不会过时的。
知识的制作,还需考虑受众的规模大。
人类传输知识的制作过程艰难且极为耗时。所以对于一些众化的知识,通常都是通过传统教育的方式进行灌输。
就连大难自己都未曾想到,他竟然能够坚持这犹如魔鬼般的训练,并且整整坚持了两年。
历经两年的艰苦磨砺,大难已然成为一个身高 1.95 米、浑身腱子肉的壮汉。
大难曾经若隐若现的肚腩消失无踪,此刻他的腹部由八块腹肌掌控。
他黝黑的肌肤,坚毅的眼神,与往昔简直判若两人。
望着镜子中仿若重生的自己,大难那难以掩饰的喜悦之情跃上了嘴角。
这两年间,人类的机器型武器也建造完工,并分批次地运往水星、金星、火星。
大难他们的训练已接近尾声,此次训练的淘汰率颇高,达到了百分之十五 。
当然,这其中不乏故意被淘汰之人,这些人都有着各自的理由。
也有已经竭尽全力,却依旧无法改变淘汰结果之人。
但最终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五个队共一万饶要求还是得以实现。
这些人员经过合理分配,并换上特制军装后,首次执勤的队伍也准备出发。
其他四个队并非就地遣散,而是在地球的营地待命,待命期间还会进行一定程度的训练。
大难他们整个轮换采用月制,驻防一个月归来后,可以回家休息一个月。休息结束后前往营房报到,参加训练。
五个队伍,一个休息、一个驻防、其他三个在军营训练。此时的训练已经是人机合一的训练,包含战斗、战术训练。
物资会通过每次轮换输送到驻防地点,整个营地都是这些队伍上去之后逐步建立而成。
远远望去,类似于胶囊的大型太空舱,便是人类活动和居住的场所。
这些舱室只是日常活动的场地,至于外星战斗训练,则是在舱外进行的。
喜欢11号宇宙请大家收藏:(m.fhxs.com)11号宇宙凤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