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的作家及其作品
范 缜
传:
范缜(450—515年) ,字子真,南乡舞阴(今河南沁阳县西北)人,是南朝齐梁时期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战斗的无神论者。
他出身贫苦,少从名儒刘??学,博通经术,先后仕齐、梁任尚书殿中郎、尚书左丞等职。佛教在宋齐两朝,一直在发展,由于最高统治者的直接提倡,到梁武帝时,达到全盛。
但在宗教信仰淡泊,儒教伦理观念较深的汉族精神生活中,佛教的传播是不容易的,这就开展了儒、道、佛三教间的斗争。
范缜综合、发展了先秦、两汉以来的无神论和神灭论思想,对佛教宣扬的神不灭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并对佛教的盛行所产生的祸害进行了深刻揭露,而对当时佛教倡导者的支柱统治阶级予以抨击,实质上成为一场现实的政治斗争。
着名的战斗有两次,一次约在南齐武帝永明年间(483—493年),竟陵王萧子良约萧衍、沈约等人作宾客,范缜也参加了。
对萧子良所提出“不信因果,为什么人有富贵贫贱”的提问,他以风吹花落来比喻人生不同遭遇,驳斥了佛教因果报应的荒谬,
随后他就写《神灭论》一文,在理论上摧毁了佛教的神不灭论,而提出了他那唯物主义的光辉见解。
另一次是在507年(梁武帝监六年)。梁武帝宣布佛教为国教,三次舍身同泰寺,竭力提倡佛教,而对范缜的神灭论从政治上予以围剿,
于监六年,下了一道《答臣下神灭论》的敕书,硬范缜“违经(儒经)背亲,言语可息(不许再)。” 并通过庄严寺大僧正法云,动员王公、朝贵和僧正60余人,承旨对范缜进行袭击;
范缜在这次斗争中,丝毫没有畏缩,坚持了无神论的传统,是当时人民反压迫、反愚昧斗争中的一面旗帜。
而佛教在当时祸害是很大的,在最高统治者倡导下,南朝僧寺,单建康(今江苏南京市)一地,佛寺有500余所,僧尼10余万人,下户口,几乎失去一半。
所以范缜这次斗争是对当时这种神权统治的一次宣战,有现实的政治意义。
范缜的主要着作
《神灭论》
原文(见下一章)
释义:
《神灭论》是一篇宣传无神论的着名论文。文中,作者用了问答的体裁,对于“精神不灭”的反动谬论,一层层进行了剖析和驳难。
范缜发展了先秦荀况“形具则神生,和汉朝王充“人之死犹火之灭”的唯物主义思想,阐明了“形神相即”的观点,比较正确地论述了饶精神(灵魂)问题上,精神和物质的依赖关系。
他还提出了“质”和“用”这对新范畴,认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即精神从属于物质,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从这里出发,范缜认为人和其他物类相比,具有不同的“质”,精神活动是人所独有的特性,它产生于体内的思想器官(“心器”)。
他还进一步明了感觉(“知”)和思维(“虑”)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范缜的“神灭论”思想虽然停留在朴素唯物主义的水平上,但在当时条件下,达到了新的高度。
神不灭论是神权统治的精神武器。作者在揭穿了他们进行神道设教的伪善本质以后;更具体地揭露和抨击佛教所造成的“害政”、“蠹俗”、“挫兵”等种种社会弊端;
对统治者借佛教为名进行剥削和信佛者的自私心理,作了尖锐的指责。并进而提出顺自然、为现实生活而斗争等政治措施。
尽管其揭露和批判是不彻底的,如对饶凡圣的不同,归之于心器的不同,肯定人和君子职责的不同,出于性等等,
但掩盖不了上述宣扬无神论的光辉思想的一面,在中国哲学史上有其重要意义。
喜欢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请大家收藏:(m.fhxs.com)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凤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