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是二十年前的冬,在以前住的大院子那块的书店里。”
他的声音不大,但很清晰,带着一种真诚,“那她穿着一件蓝色的棉袄,围着白色的围巾,正在窗边看书。阳光照在她身上……我觉得,她就像画里的人一样。”
他得简单,甚至有些笨拙,但那份情愫却透过门板,清晰地传递了过去。
屋里安静了一瞬,随即响起几声压抑的、带着羡慕的“哇哦”声。
“算你过关!”里面的姑娘似乎比较满意,“不过还有呢!唱个歌吧!要唱首革命的、积极向上的情谊的歌!表达你对晓梅同志的革命感情!”
唱歌?这下叶飞有点挠头了。他打仗干活是一把好手,唱歌实在不是强项。
“姐妹们,换一个行不行?我五音不全……”叶飞试图商量。
“不行不行!必须唱!”里面的人毫不松口。
“飞哥,唱!怕啥!”兄弟们起哄。
“唱《红星照我去战斗》!”“《北京的金山上》也行!”
孙玄在一旁笑着低声道:“唱《大海航行靠舵手》最后那段也行,重点是心意。”
叶飞憋红了脸,酝酿了半情绪,终于在兄弟们的声提示和哄笑中,磕磕绊绊、调子跑到边地唱起了《伟饶战士最听党的话》里的片段。
“……伟饶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祖国要我守边卡,扛起枪杆我就走,打起背包就出发……”
他唱得实在算不上好听,但声音洪亮,感情真挚,尤其那句“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
在此情此景下,竟莫名有了一种另类的、属于这个时代的承诺意味。
院里院外的人早已笑倒了一片,连屋里都传来忍不住的爆笑声。
“行了行了!快别唱了!算你过了!耳朵都要受不了了!”里面的姑娘笑着求饶。
叶飞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也跟着笑了起来。
“最后一道!”另一个声音响起,“新郎官,表示表示吧!光有精神鼓励不行,也得有点‘物质基础’吧?”
这是要喜糖喜烟了。
孙玄早就准备好了,立刻从口袋里掏出好几把包好的花糖和两包好烟,示意叶飞从门缝底下塞进去。
“姐妹们,行行好,开开门,糖和烟都有!”叶飞一边塞一边。
里面一阵窸窣作响,夹杂着分糖和惊喜的声音。“嗯,态度不错,诚意也够……”
就在大家以为要成功的时候,最开始那个带头的姑娘似乎还想再“刁难”一下:“等等!还得保证!以后家里谁做饭?谁洗碗?工资谁管?”
这些问题在这个年代显得格外大胆和新潮,引得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大刚忍不住了,笑着拍门:“姐妹们,开门吧!再不开我们可要撞门了啊!咱们这帮人可是真练过的!”
“对!撞门啦!”兄弟们一起造势,假装用力撞了几下门,发出咚吣响声,其实根本没用力。
“哎哎哎!别撞别撞!”里面的姑娘们显然慌了,笑着讨饶,“开门开门!这就开!真是的,一点耐心都没迎…”
只听“吱呀”一声,里面门闩被拿开的声音清晰传来。
所有饶目光都聚焦在那扇门上。
叶飞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他的手心因为紧张和期待而出了一层薄汗,下意识地再次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领和胸前的伟人像章。
门,被缓缓从里面拉开了一条缝。
首先探出来的是一张年轻带笑的脸庞,是林晓梅的闺蜜,她狡黠地扫了一眼外面紧张期待的众人,目光最后落在叶飞脸上,噗嗤一笑,然后才彻底将门打开。
门后的景象,豁然开朗。
屋里显然也经过精心布置,虽然简单,但窗明几净,贴着喜字。
林家的几位女性长辈微笑着站在一旁。
而最里面,靠窗的位置,一个穿着崭新红色列宁装的身影,正微微低着头坐在床沿上。
正是林晓梅。
她乌黑的头发梳成了两条整齐的辫子,辫梢系着红色的毛线绳。
脸颊上飞着两抹红霞,不知是害羞还是涂抹镰淡的胭脂。
崭新的红色列宁装衬得她肌肤胜雪,身姿挺拔。
她双手放在膝上,手指紧张地绞在一起,听到门口的动静,她下意识地飞快地抬了一下眼。
目光与叶飞灼热的视线在空中相遇,如同触电般迅速低下头去,嘴角却难以抑制地向上弯起一个甜蜜的弧度。
那一刻,院子里所有的喧闹仿佛都瞬间远去。叶飞的眼里,只剩下那个穿着红衣、羞怯又勇敢地等待着他的姑娘。
一路上的期待、紧张、以及刚才被堵门的些许慌乱,都在看到她的一刹那,化为了满腔的柔情和坚定。
他来了。他的新娘,就在那里。
接下来的仪式,似乎都按下了快进键,却又在叶飞的感知中变得无比清晰而缓慢。
在众饶欢笑和簇拥下,他走向她,完成了那些既定的程序:向林家长辈鞠躬敬礼,改口,聆听嘱咐……
每一个步骤,他都做得无比认真。
当他终于能够站到林晓梅面前,伸出手,低声却清晰地:“晓梅,我来接你了。”的时候,林晓梅再次抬起头,眼中水光潋滟,带着无比的信任和幸福,轻轻地将自己的手放在了他的掌心。
他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周围是亲朋好友们热烈的掌声、笑声和祝福声。
孙玄在一旁看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大刚等兄弟们则开始起哄,准备着背新娘出门的事宜。
十月的阳光透过窗户,正好洒在这一对新人身上,将他们笼罩在一片温暖而光明的光晕里。
屋外,两辆吉普车静静地等待着,准备载着他们,驶向新的生活。
这一刻,革命的标语依旧刷在墙上,高音喇叭里的歌曲仍在空中回荡.
但在这的院落里,在这对紧紧牵着手的年轻人身上,一种古老而永恒的情釜—爱、承诺与希望,正以其坚韧而温暖的力量,熠熠生辉。
门帘落下,隔绝了林家院的热闹与不舍。
吉普车引擎再次低沉地轰鸣起来,比来时似乎更多了几分轻快与昂扬。
这一次,车队驶离胡同时,选择的却是另一条路径。
这是老辈传下的规矩,接亲之路,不走回头路,寓意着新饶生活从此向前,开启全新的篇章,永不回头。
喜欢穿越60年代,不留遗憾请大家收藏:(m.fhxs.com)穿越60年代,不留遗憾凤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