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财阀之天义社

木蓉生

首页 >> 五代财阀之天义社 >> 五代财阀之天义社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明中祖:朱慈烺 朝天子 生而大明第一卷 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皇帝卸磨杀驴,我立马扯反旗 三国从忽悠贾诩开始 穿到荒年,啃啥树皮我带全家吃肉 [综]和也的幸福生活 逍遥三公子 大唐:举世无敌,西府赵王遗腹子
五代财阀之天义社 木蓉生 - 五代财阀之天义社全文阅读 - 五代财阀之天义社txt下载 - 五代财阀之天义社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一百一十章 御前自辩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第二日,色刚明,安嗣荣奉诏入宫,到了宫门,将弓矢、短剑交与肖锦坤等人,只身随内官进入宫门。

这是他第二次踏上崇元殿,上一次还是一年前以符彦卿随身侍从身份到此。那一次是为着弹劾恶贯满盈的张彦泽而来,此次自己却是被弹劾告发的对象,想到这里,安嗣荣不禁心中暗暗苦笑。

进得殿来,便见新帝刘承佑端坐龙椅之上,皇太后李氏并坐在侧。殿中除了四位辅政大臣,便只有王殷居于末位。显见此事关乎永安公主身份和刘知远父子声誉,是以并无无关之人在殿郑

安嗣荣来到阶下,伏拜在地,山呼万岁后。刘承佑开口道:“安嗣荣,你可知朕特意召你前来,所为何事?”

安嗣荣道:“臣身居九品微末,蒙圣上隆恩,亲自召见,使臣得见颜,臣感激涕淋。只是不知所为何事?”

王殷躬身道:“臣请陛下下旨召见此人,实乃是因为此人牵涉隐匿前朝钦犯永安公主,将她设计送到先帝父子身边,意图谋害先帝。之后又趁出殡之机,桃代李僵,换走永安公主。如此居心叵测,实有犯上作乱,谋逆颠覆之罪。”

刘承佑问安嗣荣道:“王卿此言是否属实?你作何辩驳?”

安嗣荣道:“臣冤枉!臣乃义军流民出身,本是布衣草莽,受义兄王琼恩荫,得授德胜县令,自感德不配位,每日惊惊战战,如履薄冰,唯恐办事不力,有负陛下圣恩。自上任以来,每日里为县务操劳,不曾离开德胜半步。王大人所言,实在是惊世骇俗,匪夷所思。臣便是听也不曾听闻有这等可怕之事。臣不敢领罪。”

王殷道:“安大东家好生低调。我已查知,你并非什么义军流民,早在南唐时便是富甲下的商社大佬,曾为南唐国主李璟献下北伐策论。你隐藏身份,潜伏中原,你安居一县之令,有谁会信?”

安嗣荣笑道:“微臣曾在金陵经商不假,为南唐国主献上北伐之策亦有此事。但当初契丹攻陷东京、洛阳,中原遭辽人蹂躏,我汉室尚蛰伏河东,声名未显。微臣本是中原人士,彼时虽客居金陵,自然是忧心故土沦丧。以当时微臣目光所及,心思南唐亦我华夏族类,为南唐献北伐策论,以图光复故土,何罪之有?况且后来见南唐无为,臣下便倾尽家财,为我义兄王琼抗击契丹出谋出力,自问便无功劳也有苦劳。及见先帝挥师京洛,明君横空出世,微臣携亡兄所部望王师而遥拜,授职以后更是夙夜忧思,唯恐行差踏错,有负汉室隆恩。王大人所指之事,臣亦不认为有罪。若非要以此而论,当初耶律德光在东京僭越帝号,王大人尚且有侍奉辽人之实,又当如何论之?”

王殷一时语塞。

李太后道:“本来我汉制,后宫不得参与政事。但先帝与我同心戮力,白手起家,我不得不两句。彼时中原纷乱,各为其主,先帝尚未称尊。若是以当时为何方诸侯出力抗辽便欲问其罪,哀家也觉得实有不妥。”李太后此言既似为安嗣荣话,又似为王殷辩白。

王殷见此事纠缠不得,便将话题一转,质问道:“那日冒充朱夜贞,在颍河边遁走的女子,微臣属下有人认得乃是安县令之妹安嗣俊,这你总不能推与你无关吧?”

安嗣荣无奈道:“微臣不知朱夜贞是何人,更不知舍妹为何要冒充于她。微臣只有一个妹妹,名字倒确实唤做安嗣俊,只是她人尚在金陵。王大人咬定她凭空出现在此,又去冒充什么人,又有何人看见,这般子虚乌英口无凭之事,叫微臣如何便认下了?”

王殷冷笑道:“这些事你都可以百般狡辩,永安公主你总是听过的吧?微臣有人证,可以证明她便是由你属下之人从塞外迎回,又是从德胜去到当时扎营黄河浮桥边的先皇长子身边,化名朱夜贞,先后服侍先皇长子和先帝。此事你怕是抵赖不得。”

安嗣荣叹道:“之前契丹在中原烧杀掳掠,百姓流离失所。微臣在澶州广招流民,安置百姓。纵便其中有这么一个王大人认为是永安公主的人流落到澶州。这泱泱数万流民,微臣至多是失察之责,又何至于加诸犯上作乱,谋逆颠覆的罪名?”

李太后徐徐道:“先帝托孤于诸位辅政大臣,一切疑难政务,皆要仰仗各位大人委决,诸位大人怎么看此事?”

郭威出列道:“安县令追随其兄王琼,在澶州击退耶律朗吾,光复澶州,乃使耶律德光不能安居东京,仓皇撤离,我河东兵马得以兵不血刃进入东京开封府。臣以为这功劳是摆在这里的。是以臣为了安抚地方势力,为他请了这德胜县令之职。若他以一县之地图谋不轨,臣不太相信。若确有其事,臣便有举荐不当之责,便是李洪威大人也有监督失察之过。”

史弘肇本欲为王殷撑腰,但看见郭威这般为安嗣荣话,也便沉默不言。

不料苏逢吉道:“臣以为乱世宜用重典,宁可错杀,不可枉纵。王殷既有人证,何不提到殿上,当面对质。”

郭威见状只得恭立不语。

史弘肇对此事并无定见,只是由着王殷来。一见苏逢吉开口,顿时反感,全然忘了立场,不悦道:“提来对质便是,若有什么不妥,安嗣荣这个德胜县公,从二品,还是我给他要的,便连我一起办了,方遂了这无用文饶愿。”他是粗直武人,素来不喜欢苏逢吉、王章等文臣,是以话丝毫不留情面。

苏逢吉被他抢白,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表情极是难看,又惧怕史弘肇蛮横,只得闭口不语。

刘承佑见状道:“便提证人来当场一问也好,王卿的证人何在?”

王殷如获至宝,忙不迭答道:“臣已派人去提,稍后便到宫门。”

刘承佑吩咐内官道:“传下旨意,证人一到宫门,便传进殿来。”

众人静候在殿中,皆默默无语。李太后忍不住道:“王殷,这证人若能证明朱夜贞便是这永安公主。你可知她是如何加害先帝和我儿的?”

王殷懦懦道:“这证人有二,为一对夫妻,男犯已交代朱夜贞便是永安公主。但他并非永安公主贴身近人,所知不多。微臣思量这女犯乃是她贴身侍女,若是她能够招供,便能查出永安公主是以何手段谋害先帝和先皇长子。”

郭威闻言冷笑道:“原来王大人用尽酷刑,现在都还没有得到想要的口供。此事关乎先帝与逝去的皇长子声誉,王大人却为了证明自己的无端猜想,心急火燎地请陛下把一个三百里外的县令召到簇,不觉得有些冒失吗?”王殷垂首不敢答话。

又等了许久,未见证人提到,却见内官领着王殷手下军士匆匆进来。这军士进令,先跪下叩首拜过皇帝,然后慌张禀告王殷道:“犯人已经在狱中死了。”

安嗣荣心中一惊,暗想莫非上杉等人潜入水牢施救,遇到阻碍不得已杀了王清夫妇二人灭口。

王殷急道:“慢慢讲,谁死了?男的还是女的?”

军士道:“都死了,狱卒没有看到过程,但是二人均是胸口被刺而死。”

王殷眼前一黑,暗衬自己唯一的把凭便是将王清夫妇握在手中,如今二人已死,这朝堂之上又有大人物力保安嗣荣,此事如何还能追究得下去?不由顿时失了分寸,见众人纷纷作鄙夷不屑之状,连忙叩首请罪道:“臣办事不力,臣肯请陛下责罚。”

刘承佑却道:“此事虽无实证,王卿的推测却也并非毫无根据。此事朕看也不必责罚,以后用心做事便好。朕着你继续彻查此事。”

杨邠见状不耐烦道:“此事关乎先帝声誉,原本就应大事化,若无实证,还查什么查?如今关中大局不稳,臣等尚有要事商议,请陛下无须为此劳神。”他身居身居辅政大臣之首,行事专断,连新君面子也不给,弄得刘承佑也尴尬不已。

李太后因安嗣荣份属自己弟弟李洪威手下,又不欲驳郭威面子,起身道:“刑律乃国之大事,若为官者无故加诸刑罚,为君者无故猜忌臣下,则百姓苦于刑戮,众臣惶于自保,绝非社稷之福。陛下好自为之吧。”罢转身离去。

刘承佑只得讪讪宣布诸人无事便可退下,安嗣荣亦可自行返回本县。

众人退出崇元殿,史弘肇黑着脸冷冷责备王殷道:“我重用提携你,你却只顾着自己立功,连对方什么来头也不弄清楚。须知打狗也得看主人,郭公是什么人,他提携的人你也凭空撕咬,倒弄得连我也里外不是人。你未免也太过急功近利了吧?”

王殷垂着头连赔不是,一句话也不敢反驳。

喜欢五代财阀之天义社请大家收藏:(m.fhxs.com)五代财阀之天义社凤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世界膨胀,别人进化我修仙 我的战神女婿 农家恶媳从良了 从红海行动开始的文娱 永恒主宰重修 重生:放弃校花,拥抱绝美同桌 开局满级龙象般若功,我为刀魔! 霍格沃兹的剑仙 名柯:刀人?我可是米花好市民 凤星现,天下见 全能狂婿 姜六娘发家日常 五仙门 出宫前夜,疯批帝王后悔了 四合院:我的穿越为啥这么陋 我也想纯情,但她们不允许 年代:窝在深山打猎,我把妻女宠上天! 水浒风云大宋头条好汉 我从末世开始无敌 全民海岛求生:我能听到万物心声
经典收藏 给崇祯出点子:抓经济,搞钱 本世子摆烂躺平后,竟然天下无敌了! 大秦:大雪龙骑战天下 大明小财神 穿越成了朱雄英的哥哥 逍遥三公子 汉室风云录 古典白话合集 一品奸臣 平行大秦,始皇万年 传古今记之三国末蚀 三国从忽悠贾诩开始 远征欧洲 嘉靖好大儿 太子爷:开局被皇后被刺 南宋特种兵 从死囚到帝王 红楼:每年一百万叫我怎么花? 当司马懿穿越北宋,误上梁山之后 三国:星火燎原,平民崛起!
最近更新 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 春到江南花自开 我的空间有座军工厂 不做替身后,被长公主截胡赐婚 十国风华 边关兵王:从领娶罪女开始崛起 红楼琏二爷 我在历史遗憾中修补华夏魂 我娘子天下第一 明末造反:我的盲盒能开神装 铁蹄哀明 布衣:打猎当上土皇帝,不爽就造反 穿越古代,稳住别浪 饥荒年:上山打猎带娇妻吃鸡 北疆战神:从边军小卒到杀穿蛮族 封疆悍卒 不明不清 大宋第一猎户:女帝别低头! 大乾杀猪匠 对弈江山
五代财阀之天义社 木蓉生 - 五代财阀之天义社txt下载 - 五代财阀之天义社最新章节 - 五代财阀之天义社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