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渐深,帝国腹地一片繁忙景象,新政的种子在官府的强力推动下,于田垄、学堂、工坊间悄然萌芽。然而,帝国的边疆,却如同早春尚未完全解冻的河流,表面平静,底下却涌动着凛冽的暗流。
蜀地西陲,松州。
这里山高谷深,气候相较于中原仍带着刺骨的寒意。曾经显赫的镇南大将军张蚝,如今只是一员戴罪立功的守将。官衔虽失,但其在军中的威望与那份败绩洗刷不去的耻辱感,却让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沉稳、更加警惕。
松州城防已被反复加固,依山势修建的堡垒群如同钢铁獠牙,扼守着通往蜀中的要道。张蚝每日必亲自巡视防务,从箭楼储备到滚木礌石,从哨探派遣到烽燧信号,事无巨细,一一过问。他脸上那道狰狞的旧疤在高原的日照下更显深刻,眼神却如鹰隼般锐利。
“吐蕃人,惯用声东击西,尤擅山地奔袭。”张蚝指着沙盘,对麾下将领沉声道,“各部需严守关隘,多设暗哨,斥候放出百里,绝不可再让其钻了空子!粮草、军械,务必囤积于各处堡垒,即便一处被围,亦能独立支撑数月!”
他麾下的将士,多是跟随他多年的旧部,深知主将此番是憋着一股劲,欲雪前耻,无人敢有丝毫懈怠。松州一线,虽无大战,却弥漫着一股引而不发的紧张气息。张蚝如同蛰伏的受伤猛虎,静静等待着复仇的机会,也守护着身后蜀地的安宁。
河西走廊,凉州故臧城。
相较于松州的凝重,簇的气氛则显得更为从容,却同样暗藏锋芒。杨定坐镇于此,总督凉州及西域事务。他年岁渐长,鬓角已染霜华,但目光依旧睿智深邃,处理起军政事务来井井有条,颇有章法。
得益于其侄杨盛在敦煌的出色经营,西域诸国目前还算安分,商路畅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税收与情报。杨定深知,西域的稳定,是遏制吐蕃、保障帝国西线安全的关键。他一方面继续通过杨盛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厚往薄来,巩固盟谊;另一方面,则大力整顿凉州军备,汰弱留强,操练兵马,尤其是针对吐蕃骑兵的特点,加强步兵方阵与弓弩手的配合训练。
“吐蕃虽强,然其长在高原,若敢下陇右,入河西,我以逸待劳,凭坚城、恃劲弩,未必不能一战!”杨定对幕僚分析道,语气中带着老将的自信与沉稳。凉州在他的治理下,如同一块经过精心打磨的磐石,稳稳地压在帝国的西大门。
并州晋阳。
簇乃北疆重镇,直面北魏兵锋。河东李威,作为北线最高统帅,肩上的担子最为沉重。开春以来,北魏游骑的骚扰日渐频繁,边境线上烽烟时起。
李威性格沉稳刚毅,用兵持重。他并未因魏军的挑衅而轻易出动大军,而是采取了坚壁清野、堡垒联动的策略。他下令边境百姓内迁,将无法带走的粮草物资要么运入城中,要么就地焚毁,不给魏军任何就地补给的机会。同时,依托太行山脉与黄河险,构建起一道由军城、戍堡、烽燧组成的立体防线。
晋阳城,兵甲精良,粮草充足。李威每日必登城楼眺望北方,观察敌情。他深知拓跋珪年轻气盛,野心勃勃,一场大战恐难避免。
“传令各军,严守不出,以弓弩挫其锋芒。多派精干斥候,深入云症盛乐,探查其主力动向与粮草囤积之地!”李威的命令简洁有力。他像一位经验丰富的猎人,耐心等待着对手露出破绽,同时也将自家的篱笆扎得结结实实。
与此同时,远在东南的故吴之地,建康城。
昔日的东晋都城,如今已是大秦的东南重镇。苻朗,这位老成持重的宗室,被苻坚委以治理江东的重任。与北疆西陲的紧张不同,建康城内更多了几分江南水乡的旖旎与繁华。
苻朗深谙“马上得下,不可马上治之”的道理。他并未强力推行关中的某些政策,而是注重安抚士族,轻徭薄赋,兴修水利,鼓励商贸。原本因朝代更迭而心怀忐忑的江东士民,在其柔和的手段下,逐渐归心。秦淮河上,画舫依旧;乌衣巷口,燕语呢喃。帝国的东南腹地,在苻朗的治理下,正逐渐成为稳固的大后方,为可能到来的大战提供着钱粮支持。
各地的军情奏报如雪片般飞入洛阳紫宸殿。苻坚与太子苻宏、郭质等人,几乎每日都要研判局势。
“张蚝知耻后勇,松州暂可无忧。”
“杨定老成谋国,西线稳如磐石。”
“李威应对得法,北线防线已然成型。”
“江东有苻朗,钱粮无忧。”
听着心腹们的汇总,苻坚微微颔首。这些镇守四方的重臣,皆是他精心挑选、足以独当一面的砥柱。他们的存在,使得帝国在面对外部威胁时,有了坚实的屏障。
“然,被动防御,终非上策。”苻坚的目光再次投向地图上的北魏与吐蕃,“拓跋珪不会一直试探,吐蕃亦不会甘心寂寞。帝国的利剑,不能只藏于鞘郑”
他看向苻宏:“宏儿,联络西域之事,需加紧进校必要时,可让杨盛展示一下肌肉,让那些首鼠两端者,看清谁才是这片土地真正的主宰。”
“儿臣明白。”苻宏郑重点头。
“格物院那边,催问一下军械进展。时间,不等人啊。”苻坚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迫。
春日的阳光温暖着洛阳的宫阙,但帝国的最高决策者们心中都清楚,这短暂的宁静,或许正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序曲。四方砥柱各安其位,支撑着帝国的疆域,而中枢的头脑,已在为下一场可能决定国阅较量,进行着深远的谋划。
喜欢穿越苻坚:第八十一万大军请大家收藏:(m.fhxs.com)穿越苻坚:第八十一万大军凤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