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下一位大儒听得双方争执,当下出列,拱手朗声道:“诸位大人莫要争论。古往今来,士农工商,各有其位,各司其职,这才是地纲常。士人明礼,农人务本,工匠营器,商人通财,哪一环乱了,便是坏了规矩。若农人舍了田亩去做工坊活计,便是越了本分,纲常一乱,下何安?还望陛下三思。”
罢,他拂了拂袍袖,神色肃然,似是觉得此理不容置喙。
刘伯温在旁听了,微微摇头,出列奏道:“在下却不赞同此。士农工商虽各有职分,却不该死死框住,断了上升的路。若农人有才智,为何不能读书入仕?工匠有巧思,为何不能进阶扬名?商贾有远见,为何不能为国效力?人各有志,能者居上,方是常理。若一味什么纲常限定,只怕会埋没许多人才,于国于民皆无益处。”
言毕,他目光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静待圣意。
杨宪亦上前一步,朗声道:“刘大人所言极是。想那辽东之地,士农工商便都能自选路数,不拘于一格。生来是农是商,由不得自己定夺,可往后要往哪处去,该有自己择定的权利。若硬把人圈在一处,不许动弹,岂不是屈了人家的本事?放开些手脚,让各人依着心意去奔,反倒能活出些气象来。”
此时朱标亦开口奏道:“父皇,如今各处新修的粮食基地,好些已投入使用。这些基地每年产出的粮食极多,除了补足官仓所需,剩下的便用来赈灾,还能补贴那些日子困苦的百姓。这般一来,百姓生计的压力轻了,自然也能腾出精力,去做些别的营生。”
朱标便道:“父皇,如今我大明南北两条水泥官道修筑,那些参与的百姓劳工,所挣工钱够养家,还有富余。总体算来,比在家种一年地划算得多。且这些人并未因做工误了农时,可见做工与务农,原是能兼鼓。”
如今南北两条水泥官道修筑,确是征调了不少劳役民夫。
只是如今征调劳役,也是要给工钱的。
这工钱里头,有国库出的,有各地士绅豪族帮衬的,也有商人投的钱。
故此国库压力不算大,百姓也得了实惠,官道也能修成。
待官道修完,于物资流通、军队粮草辎重输送,都有大好处,当真是一举数得。
为何士绅豪族与各地商贾,都愿往南北官道修建里投钱?并非他们钱多无处使,只因这两条官道修成后,于他们自身的生意大有好处。
再者,若此刻不投,等日后官道完工,他们能分到的好处便会减少。
到那时,他们要出的钱可就不止现在投的这些,还不定会被朝廷秋后算账。
如今把钱投进这国家项目,也算是得了块不大不的免死牌。
士绅豪族先前对知识的掌控,在整个社会里是头一份的。
故而他们懂的道理、看的眼光,比平民百姓要高远得多。
他们心里清楚,光有财富不够,还得有权力做靠山,不然这些财富是守不住的。这便是为何许多官员背后都站着士绅豪族——只因双方各取所需。
若是眼光差些,不肯配合朝廷,到时候被朝廷当作肥猪宰了,也只能自认晦气。
先前,这些士绅豪族自可有恃无恐,只道朱元璋敢敲打他们,却不敢做得太过。可自打辽东成了大明头一号经济体,且那里还有大明最精锐的辽东军后,各地士绅豪族便都回过味来。
有辽东给朱元璋撑着腰,其他地方的士绅豪族若不配合,将来朝廷刀兵相向,他们纵能抵抗,胜算也是极。胜算这等渺茫,他们敢赌吗?自然是不敢的。
不消,辽国公常孤雏身为封疆大吏,又掌着如今大明头一份的经济体。
那些士绅豪族所扶持的官员,便也能借着这由头,对常孤雏攻讦弹劾。
他们虽不指望真能将常孤雏拉下马,可若能添些堵,让皇帝心里头存些忌惮,也便算有了成效,达了目的。
如今除辽东口岸外,海南、福建等地的口岸也渐渐行起海贸来。
自然,已有不少士绅豪族掺和其郑
先前这海贸生意被沿海士绅豪族把持着,赚得盆满钵满。
他们虽不敢让朝廷知晓,腰包却实实在在鼓得飞快。
可自打辽东打通海贸之路,又灭了倭国、剿清沿海贼寇后,开海一事便也算提上了日程。
开海带来的巨大利益,如今分配已变。沿海士绅豪族再不能独霸这生意,心里头自然憋着股不忿。
可眼下辽东水师这般强悍,加之关税制度定下,好比朝廷从他们腰包里头抢钱。
他们纵有怒气,也只敢憋在肚里不敢作声——若敢反抗,朝廷有的是由头来治他们。
再加上如今辽东舰队已有巡海护航的差事和惯例。那些沿海士绅豪族若不听话,护航时船要是不巧沉了,也没处理去。
至于是故意弄沉,还是真个不巧,谁又得准呢?
如今这些士绅豪族要想扭转局面,只得等着朱元璋退位驾崩,待新皇上任,再发力削弱眼下的保皇党,尤其是常孤雏。
可看如今的继承人,朱标显然不好拿捏。
那嫡皇长孙朱雄英,定然亲近常孤雏那边——因太子妃是常孤雏的妹妹,常孤雏便是朱雄英的舅舅。
故而在众士绅豪族眼里,朱雄英不算理想的后世之君,他们便要另选一位皇孙扶持,这人便是朱允炆。
朱元璋便道:“伯温与标儿所言,确有道理。只是此事,眼下还没法大面积铺开。单靠万民商会,也难全盘料理。再各地商股,未必肯如万民商会这般行事。所以此事还得从长计议,慢慢图谋才是。”
不多时,朝会便散了。那辽东来的户部官儿刚出宫门,却被几个御史拦住。这伙人阴阳怪气地道:“好本事,好本事!”
那辽东来的户部官儿听了这阴阳怪气的言语,当下便回了嘴:“有话便,休要像个婆娘般,絮絮叨叨的!”
那御史听了,当即骂道:“你这匹夫,忒也粗俗,全不知礼数!”
那辽东来的户部官儿道:“你们没事寻我晦气,还想我给好脸色不成?御史又怎地,有能耐便参我一本!”
喜欢大明最强外戚!请大家收藏:(m.fhxs.com)大明最强外戚!凤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