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父亲的夸赞,苏文浅也很高兴。
“听阳,你们还买了一部跑车?”苏建安又问道。
苏文浅面色一滞,略显慌乱地回道:“是……是东哥执意要送我的礼物,我没有主动要买。”
“买都买了,多无益,就算他现在赚钱快,该节俭的地方,还是要学会节俭,一个女人,眼光必须要长远,要学会勤俭持家,一旦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开始学会败家,离幸福就越来越远了。”苏建安语重心长地道。
“明白的。”苏文浅重重地点头。
“你现在长大了,不再只是一个普通的清北大学生,同时还是一个资产几千万的男人背后的女人,做人做事,也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家,还要和他一样,肩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这样才算是一名真正合格的贤内助,如果只有他在成长,而你原地踏步,就算他能打下一片江山,你也很难守得住,夫妻之间,不仅需要同甘共苦,还要学会互相扶持,一起成长。”苏建安。
“知道呢。”苏文浅。
这一,苏建安絮絮叨叨,了很多。
只是,和之前听几句就不耐烦不同,这一次,苏文浅听得非常认真。
随着她的渐渐长大,以及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烦恼和困扰越来越多,她也慢慢发现,父亲的很多生活经验和智慧之言,也是很有指导意义的,并没有完全落伍。
聊到最后,苏建安欣慰地道:“你真的长大了……”
“可是,你也变老了许多。”苏文浅黯然道。
“你是怕现在不好好听,万一有一我不在了,就听不到了,才这么认真的?”苏建安笑道。
“大过年的,不许这种不吉利的话,你还要活很久的,也要陪我们很久,要看着我和林东升结婚,还要去京城帮我们带娃的,到时你也可以和孩子们讲讲这些经验和教训。”苏文浅羞涩地道。
“如果真的能活那么久,我肯定会的,相信你们的孩子,也会非常聪明善良的。”苏建安突然有些憧憬两人未来的幸福。
林东升独自开车回家时,老家附近已经站满了村民和孩。
有些男人在抽着大哥发的烟,有些妇女在和母亲闲聊,孩子们手里也拿着美味的糖果和零食,都是母亲提前买好,带回家发给大家的。
这两年,林东升家虽然脱贫致富了,但也为村里做了很多贡献,捐钱修路,出田出钱修建孩子们的安全游泳池,后期据还要捐钱改造整个村子。
听村长,林东升还承诺,村里的孩子,只要努力学习,考上了本科大学,都会有奖励。
二本奖励一万,一本奖励两万,211奖励三万,985奖励五万,清北重奖十万。
对于林家的付出,大家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他们家的为人处事,也都非常佩服。
其实,农村人看似单纯,但也不傻,他们也并不是真的仇富,而是仇那些为富不仁的人,仇那些以势压饶人,仇那些富而忘本的人。
如果这些人在发达之后,在村里遇到大事事时,还愿意出钱出力,他们也都是非常感激的,甚至希望村里能多出几个这样的大能人。
毕竟,人人心里都有一本账,这些人做过什么,他们都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向外人介绍起来,也是满脸的骄傲和自豪。
而且,外村的人,一听到他们来自林家村,也都非常羡慕。
无形之中,村里人为了维护这份尊重和荣誉,也慢慢提高了自己的做人要求和道德水准,在十里八乡,也就更受好评。
和众人寒暄过后,林东升终于明白,父亲为何喜欢在老家过年了。
还是村里更有年味,磨豆腐,打年糕,买鞭炮,杀年猪……
在这个忙碌和准备的过程中,曾经熟悉的氛围,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关键林有财现在在村里的地位也高,大家看到他把儿子培养得如此优秀,都愿意听他上几句,甚至偶尔还能主持一下公道。
这些精神层面的尊重和满足,他在城里是完全享受不到的。
在城里,他就是一个人人嫌弃的糟老头子,经常咳嗽,还喜欢随地吐痰。
回屋之后,他看到村里的年轻人和孩子们都好奇地打量着自己的大奔,有些还上前心地抚摸几下,他也大大方方地让大家触摸和感受。
在他眼中,再贵的车子,也只是一个代步工具,磕了碰了或者刮蹭了,补点漆就好,并不需要特别爱惜。
村民们在他家一直聚到傍晚时分,才各自回去。
母亲在厨房做晚饭的时候,林有财将两个儿子叫到跟前,道:“村里打算重修族谱,你们是什么想法?”
“支持,必须大力支持!”林东升毫不犹豫地道。
“我印象中,咱们村时候是不是修过一次?”林东阳努力回忆道。
“是修过一次,不过那时咱们村人微言轻,村子也,大家本来就穷,又都不肯出钱,他们林家大湾瞧不上咱们,就把我们这支人给撇下了。”林有财尴尬地道。
“难怪别个村的族谱都是厚厚的一箱,大几十本,咱们村就只有薄薄的一本呢。”林东升时候无聊,家里的书几乎都翻遍了,曾有幸看到过这本族谱。
“撇了就撇了呗,反正咱们祖上也不是什么名门望族,别人不要,咱们就自己单玩。”林东阳不以为然地道。
“东子,你也是这么想的吗?就没想过要认祖归宗吗?”林有财问道。
“我无所谓啊,你愿意搞,我就出钱支持,你不愿意搞,也没事,不过,之前人家将咱们撇下了,这次上赶着去搞,是不是有点……”林东升不好意思将话完。
“这次不一样,这次是他们主动求着咱们搞的!”林有财得意地道。
“十有八九是冲着老弟来的,下一步搞不好就是找老弟捐钱建林家祠堂……”林东阳直言道。
“不至于吧……”林有财听了,心里也有些没底了。
“如果真是这样,也没事,林家祠堂得修在咱们村里,如果让我出钱把祠堂修到他们林家大湾,那这谱不修也罢。”林东升道。
“咱们也不能把人心想得这么复杂,这样吧,我先打个电话问问,看如果真的重修族谱,是不是还有什么其它的附加条件。”林有财完,就给林家大湾的话事人林泽华打了个电话。
两人客套一番后,终于进入了正题,最后在父亲的一再追问下,对方果然承认,村里的老祠堂破败不堪,希望林家村也能凑出一笔钱来,大家一起重修祖祠。
喜欢八零后考清华:我靠读书报恩全家请大家收藏:(m.fhxs.com)八零后考清华:我靠读书报恩全家凤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