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三藩之乱彻底的平定,于是康熙帝决定对有功之臣和三藩之乱余孽彻底的清除,并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这一早朝,紫禁城金銮殿上,康熙帝立即下旨将抓获的三藩之乱余孽亲自御审——
守先将吴三桂之子吴应鸾、吴应勇、吴应彪;尚可喜之子尚之义、尚之信父子;耿精忠之子耿怀义、耿怀德判处斩立决,并且立即执行,就连在京城长住的康熙帝之女玉格格丈夫吴应熊驸马也没能幸免。
临刑之际 ,玉格格前来向康熙帝哭诉:“皇阿玛!吴应熊可是我的亲丈夫,同时也是你的驸马呀!看在女儿的份上能不能饶了吴应熊一命!”康熙听后,头也不回的道:“他父亲反叛我大清已是灭族死罪,绝对不行,要么你就彻底的忘了他,要么你们一同赴死!”
面对康熙的绝决,玉格格万念俱灰,其实最为冤屈的是尚可喜,本来其已经答应投降大清王朝罢兵休战,没想到的是却被两个儿子给坑了,玉格格泪眼朦胧,瘫倒在地。这时,朝堂上一位大臣站出,道:“陛下,尚可喜忠心可鉴,实是被逆子连累,如今他已年迈,且曾有降意,可否网开一面,留他一条性命?”康熙陷入沉思,许久,缓缓开口:“念尚可喜曾有归降之意,饶他不死,但其家产充公,圈禁府中,不得外出。”
而另一边,刽子手已将吴应鸾等人押赴刑场。午时三刻,刀落头滚,鲜血溅地。玉格格望着这一幕,眼神空洞。突然,一道黑影闪过,竟是一个神秘高手劫走了吴应熊的尸体。守卫们大呼捉拿,可那高手身法奇快,眨眼间消失不见。康熙得知此事,龙颜大怒,下令彻查,一场新的风波又悄然掀起。
处理完三藩之乱后,康熙帝立即对平定三藩之乱的功臣予以嘉奖——
顺承多罗郡王勒尔锦平乱有功,加封一等忠勇公。
安亲王岳乐平乱有功,加封一等毅勇公。
都统觉罗朱满平乱有功,加封忠义侯,赏赐三眼花翎。
参将周培公、图海、赵乐栋、李光第、张英等人赏赐三眼花翎,并加俸禄白银三千两,由于周培公忠孝两全,特封为盛京提督,会同原镇守大臣佟国维、佟麟纲二人一起镇守我大清祖地盛京,严防准噶尔部趁势作乱,忘其不负朕意,即刻上任,周培公领命,心中感慨万千,深知责任重大。他即刻收拾行装,踏上前往盛京的路途。一路上,他观察着民间的风土人情,也留意着各方的动向。
而那神秘高手劫走吴应熊尸体一事,让康熙寝食难安。他派出了最精锐的密探,四处打听那高手的踪迹和背后的势力。与此同时,在一处隐秘的山谷中,神秘高手将吴应熊的尸体安置好,开始施展一种奇异的法术。只见光芒闪烁,吴应熊竟有了一丝生机。原来,这高手是吴三桂暗中豢养的邪道术士,他一直等待着机会,如今劫走尸体,是想复活吴应熊,再图复仇大计。而周培公这边,刚到盛京不久,就收到了关于准噶尔部蠢蠢欲动的情报,一场新的危机正悄然逼近。
这个时候,康熙帝明白,大清王朝最大的威胁就是平定郑之龙部收复宝岛。由于大清水师一直都落后于郑之龙的宝岛水师,前几次都以大清惨败而归,在加之有郑之龙之侄延平王郑经、郑泰、郑安三饶苦心经营和极擅长于海战的海霹雳施琅的巨大威胁,康熙帝一筹莫展,忧心忡忡——
此时从大臣中突然走出一人,躬身向康熙帝行礼道:“陛下,臣想起一人,他对宝岛一切了如指掌,他定有办法!不过陛下得亲自前往盛京,方能找到收复宝岛之妙策,”康熙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希望,忙问道:“此人是谁?”大臣答道:“正是盛京提督周培公。他此前在民间收集各方动向,对宝岛之事或许有所了解。”康熙略一思索,觉得可行,当下便决定微服前往盛京。
数日后,康熙抵达盛京,见到了周培公。周培公得知皇帝来意,献上一计:“陛下,可先分化郑经等人势力,再寻机招降海霹雳施琅。施琅若降,宝岛水师便不足为惧。同时,我们可加紧训练水师,提升战力。”康熙听后,连连称妙。
康熙帝随\/后龙颜大悦——道:“很好,朕就命令你周培公为福建总督,全权负责收复宝岛!”
周培公听后,连连摇头道:“如今臣是有心无力啊!,况且微臣年老体弱,恐难胜任!”不过微臣向陛下推荐一人,他比微臣更加了解宝岛布防,也更加的有远见和谋略,况且他还跟郑经的宝岛水师总督海霹雳施琅有师徒关系。”
康熙听后,更加的急不可耐,问道:“此人是谁!”周培公拱手道:“此人便是姚启圣。他曾在福建任职,对当地民情、海防极为熟悉。而且他与施琅有师徒之谊,若由他出面招降施琅,成功的可能性极大。”康熙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忙问道:“这姚启圣如今身在何处?”周培公道:“姚启圣因事罢官,现赋闲在家。”康熙当机立断,道:“即刻传朕旨意,起用姚启圣为福建总督,负责收复宝岛事宜。”
数日后,姚启圣接到任命,即刻赶赴福建。他到任后,一方面积极训练水师,打造战船;另一方面,利用与施琅的师徒关系,暗中派人劝降。而此时,那邪道术士已成功复活吴应熊,他们秘密联络郑经,企图联合对抗大清,一场更为复杂激烈的斗争即将展开。
三藩之乱虽以剿灭,但吴三桂逃脱了追捕,吴三桂带着残兵败将,一路徒了云南昆明,旋即,吴三桂登基为帝,改国号为:大周,定都云南昆明。
称帝的吴三桂想起自己曾经的辉煌,如今损失惨重,数十万大军死亡过半,心中难以接受,变得郁郁寡欢,身体也每况愈下,六个月后,吴三桂突然呕血数升,瞪着眼气绝身亡。
吴三桂死后由其孙子吴世藩继承帝位,此时大清王朝已经将昆明城围得水泄不通,匆忙中,吴世藩忙问众大臣如何应对——
朝中大臣争论激烈,有的:“陛下,不如投降了吧!至少能够留下大周吴氏血脉!”
此时吴世藩年仅十六岁,颇有些志气,双手拍在龙案上,厉声喝道:“谁在敢言投降,杀无赦,本来我父王名声就已经够臭了,如今在投降清军,世人会怎么看待我们!”就在吴世藩强硬表态之时,那复活的吴应熊带着邪道术士秘密潜入了昆明城。吴应熊见到吴世藩,劝他联合郑经与大清决一死战,称已与郑经暗中联络,双方联手定能扭转局势。吴世藩本就年少气盛,听后热血沸腾,当下决定依计行事。
另一边,大清这边姚启圣训练水师颇有成效,劝降施琅也有了进展。就在他准备进一步行动时,收到了吴应熊联合郑经的密报。姚启圣立刻意识到局势的严峻,一面加急向康熙汇报,一面调整战略。
康熙得知消息后,果断下令分兵,一部分继续围困昆明,一部分抵御郑经可能的进攻。同时,他催促姚启圣加快招降施琅的进程。一场多方势力交织的大战即将在海上和陆地同时爆发,而吴世藩的大周能否在这重重危机中存活,施琅又是否会归降大清,一切都充满了未知。
喜欢仙界诛魔神将请大家收藏:(m.fhxs.com)仙界诛魔神将凤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