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源于从的教育,当我们在看待一些历史人物的时候,往往会更关注他们的发光点,他们的功绩。比如功盖三皇,德兼五帝,再造华夏,刚正不阿,两袖清风等等。包括我们自己,也会有一种英雄主义的思维,更愿意去代入到英雄的视角。
但是,这种历史上政治宣传下的人物,真的像我们看到历史书上简短一句话概括的那样吗?
其实,任何一个人,都是有阶级属性的,他所从属的阶级就意味他的处事原则就一定要符合他所在的阶级利益,无论他本阶级内部矛盾如何,在整体的利益属性上是不会改变的。
我们从都听过于谦,海瑞,包拯等等这些清官刚直不阿、为民请命的故事。甚至于在的时候,还看过很多关于他们的电视剧。瞬间觉得这些“官老爷”真的是为国为民。可是,历史上的这些人真的如此吗?
“上下都是官世界,有理无钱莫进来”。在封建社会,民告官本就离谱,至于民告赢官更是扯淡。所以,当这些“清官”惩治“贪官”的戏码,一幕幕上演时,我们不自觉的大呼过瘾。“贪官”被处死;百姓叫好,得以还回公道;“清官”博得美誉。看似人人都得到应有的奖惩,这个世界终于得以回归清明。
那我不禁要问,如果你是一个坚信唯物史观和人民史观的人,那什么才是真正的为民?思考一下。
首先,我们要明白,无论是“清官”,还是“好官”,在封建社会下,他们的阶级属性都是属于地主权贵阶级的一员。于谦,包拯,海瑞这些人,都是皇权之下的官员,换句话,如果这些人不服从于皇权,那么皇帝可以随时换了他们。他们的第一负责人是皇帝,而不是百姓。
这样,我们是不是就明白了,他们这些人,所做的事情,出发点的第一考量,是为了维护当权者的利益,维护权贵阶级的利益,维护皇帝的利益。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老百姓或多或少得以沾点“公平”。如果你把海瑞的治安疏重新看一遍,你会发现,全篇则是为了维护皇帝的利益,维护明王朝的统治,他的出发点并不是真的想要为老百姓。
无论是外敌入侵的民族矛盾,如元、清、日本,还是皇权至上的阶级矛盾,如汉、唐、明,都是压在百姓头上的一座山,皇权与外敌只是因环境改变而要分清主次来对抗,并不能去妥协调和。所以,当我重新再看大明王朝1566这个剧时,这部剧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海瑞,也模糊了阶级属性。(真实的海瑞,与为民不搭边。这也是我现在觉得影视创作可怕的地方,不明所以的观众会以为拍出来的人就是如此,但真实历史中的他们往往大相径庭。)
其次,“清官”与“贪官”的矛盾,是属于权贵阶级内部的矛盾。历史上,“清官”拿百姓做文章斗倒“贪官”的例子不胜枚举。但是,贪官斗倒之后,百姓的生活有了任何改变吗?严嵩倒了之后,徐阶上台;徐阶倒了之后,高拱上台:高拱倒了之后,张居正上台。斗来斗去的结果就是,官还是官,民还是民,剥削还在剥削,压迫还在压迫。
以“清官”为代表这些人形成的权贵阶级,利益团体,他们的利益还在持续。好听点,百姓得到了公道;不好听点,百姓又一次成为了权力斗争下的“工具”。而在后期的统治上,执政者也会刻意去把这些“清官”用于政治宣传,宣扬一种“清官到”“贪官倒”“世界清”的“和谐氛围”。不明所以的百姓,也得以拜服在“清官”的道德之下,继续维护皇帝的统治——即奴役百姓。至于,这些“清官”的道德,记住我一句话,清官也是官,不为利,也为名,沽名钓誉就是对他们最好的诠释。
最后,百姓得到了什么?在“清官”斗倒“贪官”的剧情中,老百姓是愚昧无知,胆怯无能的。“清官”会摆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来一句,“你们为什么不告官呢”,然后他的光辉形象立马伟岸了起来,开始替百姓话,去与“贪官”斗智斗勇,最终还百姓一公道。但问题在于,封建社会下,民能告官吗?即便告赢了,百姓又能怎样呢?
在这种剧情的最后,往往会添加这样一段戏码:老百姓磕头跪谢“青大老爷”。“青大老爷”欣然接受百姓的跪拜,要是“客气”一点,会赶紧跑上去,扶起百姓,一句“为民请命,职责所在。”
整个过程看起来,没有一丝问题,剧情甚至引人入胜,不仅有权谋,还有英雄,甚至还会有煽情的情节。可问题就在于这个过程,模糊了阶级矛盾,刻意的丑化百姓,老百姓从始至终一直在跪着,没有站起来。
在以上的分析之后,回归到最初的问题上——什么是为民?
封建社会下,权力的不对等,让百姓苦不堪言。所以,王朝末期的农民起义如雨后春笋般席卷全国。而恰恰就是在起义的过程中,老百姓才真正的实现了权力的对等。
以皇权为代表的封建社会,想要让老百姓真正站起来,不是依靠“清官为民请命”这一套,也不是依靠“皇帝勤政治国”这一套,封建社会下这种人为美化的政治宣传只会加剧权贵阶级对百姓的压榨。只有彻底的把皇权拉下神坛,把权贵吞并的百姓财产夺过来,才能真正的还权于民。所以,只剩下一条路——造反起义。
当皇帝成为“老百姓”,封建社会的官僚成为“老百姓”,“老百姓”才能和老百姓在同一平台对话,老百姓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老百姓”的侵害。这种阶级属性的等同,比你“击鼓喊冤”一万次;磕头跪谢“青老大爷”,磕出血;求神拜佛,出个“盛世明君”。有用的多。
所以,当我们在看待一些历史人物,思考一些历史事件的时候,首先要摒弃传统观念下的道德思维、功绩至上,要明白那些饶阶级属性如何,他们的出发点是什么?为了谁?做了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出事物的本质。
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以人民史观的视角,去重新看待一些历史人物,尤其时候看的一些影视剧,比如包拯、于谦什么的。你也许会打碎对这些饶历史滤镜。
喜欢那些历史穿越文中的常识性错误请大家收藏:(m.fhxs.com)那些历史穿越文中的常识性错误凤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