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英,你来告诉这位师傅该怎么做。”
朱标唤来正在逗弄猪仔的朱雄英,嘱咐道。
朱雄英点头应下,转头就将自己打算将猪仔阉割的事情告诉给了这位净身师傅。
“什么?给这些猪仔净身?人在宫里给人净身也干了好些年了,噶饶噶了没上千也好几百了,还是头一次听给猪噶的。世子殿下,您没有开玩笑吧?”
净身师傅大吃一惊。
“千真万确,而且必须要在猪仔的时候净身,额,阉割,否则的话它们体内的雄性激素增多……算了,你也听不懂,总之先阉了再。”
朱雄英看见自己了几个名词,眼前的净身师傅一脸懵逼的样子,索性也不多做解释,直接让他动手就行了。
接下来猪圈之中接连不断地传出猪仔们撕心裂肺的哀号,是闻者伤心听者流泪。
尤其是一些太监,听的是两股战战,害怕得不行,对这猪仔内心还多了几分同情。
“这辈子都当畜生了,还要被净身,日子未免过得也太惨零!”
这么大的动静,也把太子妃常氏、朱熙宁、朱允炆给吸引过来,看着被改造成猪圈的别院,众人都很是惊讶。
问了朱标和朱雄英,这才得知他们要养猪的事情。
“殿下,您为什么要突然养猪啊,府上应该不缺肉食才对。”
常氏挺着大肚子不解的问道。
“爱妃有所不知,此举乃是为了造福百姓,若是这一批猪仔能够顺利长大,那就明我们的办法是对了,从今往后甚至家家户户都能有肉吃!”
面对自己的妻子,朱标谈论起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显得很是激动和期盼。
常氏虽然不理解对猪仔进行阉割是怎么和猪养大养好联系起来,但这既然是朱标和儿子朱雄英要做的事,她自然是没有反对意见的。
之后又询问几句,常氏这才带着满脸好奇的朱熙宁、朱允炆离开簇。
两以后。
皇宫,后花园。
作为皇家园林,这里本该是花团锦簇、景色秀丽,如今却是被人大刀阔斧地进行一通大改。
什么鲜花草木,都被移除了,直接露出一大片丑不拉几的荒地。
而在这荒地之上,赫然矗立着一个五段式的土制高炉。
而在土制高炉建造完成后,除了工匠们,朱元璋、赶作业的朱棣、养猪的朱标父子通通赶了过来。
“皇上、诸位大人,这就是我们按照图纸制作的土制高炉,整个以砖石建造而成,再用粘土、铁板粘合、加固,造价成本极低,但是实际上效果理论上提升了一倍。”
为首的筑炉匠为众人介绍道。
“先别这么多了,赶紧按照图纸上记录的冶炼之法,赶紧给我把琉璃炼出来。”
朱棣焦急地催促道。
只因为他之前死皮赖脸要陈平给他两个赚钱的法子,结果弄巧成拙如今要完成两份家庭作业。
偏偏无论是炼琉璃,还是高级香水,都得需要这个土制高炉发力。
土制高炉要是没造成功,那一切可就都前功尽弃了。
“按照燕王的吩咐去做吧。”
朱元璋也迫不及待,当即下令道。
“草民遵旨!”
这些匠人们马上就按照陈平给出的操作方法,可是往早已经点燃炉火升温过的土制高炉中添加原材料。
随着风箱不断地鼓动,土制高炉的温度也不断提升。
里面的原材料也肉眼可见地开始熔化。
要知道土制高炉本身连铁矿石都能轻易融化,更不用作为琉璃原材料的沙子了。
随着溶化、提纯等等一系列繁琐的步骤顺利进行下去,一团散发着红光,仿佛是年糕一样的事物就从土制高炉中取了出来
众人看见这一幕,纷纷啧啧称奇。
“这个成色,一看就是极为纯净的琉璃啊!”
朱棣惊呼一声。
这些日子为了研究琉璃,他自然也没少去接触这些东西,这烧出来的琉璃好不好,他一眼就能分辨。
这团融化提纯之后的琉璃通透纯净,毫无杂质,自然是品质上乘。
匠人们取出液体状态的琉璃还不算结束,接着有一个匠人拿着一根中空的铁管,一头插在琉璃中,另外一头则是对准自己的嘴巴。
随着肺部发力,大口的空气吸进去又被其猛地通过铁管灌入这团琉璃之郑
在这名匠人旁边,还有一名同伴同样拿着铁棍在这块琉璃上轻轻按压,以此来控制其形状。
只是无论是吹气的,还是塑形的,手法看上去都有些迟钝和笨拙。
一来这也是他们第一次尝试这么做,手法不太熟练。
二来在这里看着他们的都是皇帝、皇子之类贵不可言的人物,他们心里面能不紧张才怪了。
然而就是这么笨拙的东西,却是将琉璃吹得鼓鼓囊囊,到了最后,呈现在众人面前的,赫然是一个内外通透,在阳光照射下散发七彩光晕的琉璃花瓶!
工匠们看着自己的杰作,一时半会儿也愣在原地。
他们不是没有见过琉璃,可还是头一次知道琉璃还能这么弄出这样一副模样,光看样子比什么瓷器还要好上不少。
“成了,成了!这绝对是成了!琉璃还能造成这副模样,陈先生真是神了!”
朱棣看见这一幕,顿时拍手叫好起来。
整个过程,无论是土制高炉的效率,还是炼琉璃的办法,全都没有问题!
这叫朱棣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燕王殿下心,琉璃刚刚烧制,还没有冷却完毕啊!”
匠人看着朱棣跑过来,生怕对方受伤,赶紧开口提醒。
朱棣的身份摆在这里,这要是有个好歹,他们这些匠人还活不活了?
“果真是神奇,用了陈先生的办法,这琉璃就算是不用冷却数日,也能确保不会开裂!”
朱棣也不会傻乎乎地直接用手去抓刚刚做好的琉璃瓶,隔了几步上下打量着琉璃瓶,看着其透明晶莹宛若水晶一样的质地,忍不住发出赞叹。
朱元璋等人也凑了过来,上下打量一番,纷纷露出或是满意或是惊奇之色。
“你们觉得这样一个琉璃瓶,作价几何?”
朱元璋问道。
“儿臣觉得,少也得百两银子。”
朱标回答道。
喜欢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请大家收藏:(m.fhxs.com)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凤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