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院长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
“就在昨,我接到县卫生局的紧急通知。”
“是咱们隔壁的红旗公社,下边儿的一个大队,出现了流感疫情。”
流感这两个字一出口,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
在座的都是医生,都清楚在这医疗条件有限的年代,一场大规模的流感意味着什么。
那不是普通的感冒,是真的会要人命的!
孙医生那张爬满皱纹的脸,一下子就绷紧了,他眉头紧锁,率先开口问道。
“老周,情况严重吗?都出现啥症状了?”
周院长沉重地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很不好。”
“是开始只是几个村民感冒发烧,浑身酸痛,不停地咳嗽,都以为是普通的风寒。”
“可后来,病倒的人越来越多,蔓延得很快,现在已经有好几十个人都下不来炕了。”
“卫生局那边非常重视,已经派了专家组下去调查了。”
周院长到这里,语气也变得愈发凝重。
“这事儿,咱们也得立刻重视起来!红旗公社就跟咱们挨着,人家那边都出事了,咱们这儿,绝不能掉以轻心!”
“虽然现在咱们公社还没出现类似的病例,但预防工作必须马上做起来!不能等真出了事,再手忙脚乱!”
周逸尘安静地听着,心头也是一沉。
他比在场的所有人都更清楚流感病毒的厉害,也更明白,在这个没有特效药,全靠硬抗的年代,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孙医生作为卫生院的老人,经验丰富,他想了想,沉声道。
“老周,我看,还是按照以前的老办法来吧。”
“发动各生产队,搞搞卫生大扫除,撒撒石灰,宣传宣传,让大家多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屋里多通风,做好预防工作。”
周逸尘旁边的王医生,看他有些疑惑,就压低了声音,声地向他解释起来。
“周医生,咱们这儿以前也闹过流感,那时候就是这么过来的。”
她的声音里带着一种习以为常。
“也没啥特效药,主要还是靠预防。”
“平时就靠宣传,让大家多注意卫生。真要是得了病,也就是给开点退烧的药片,嘱咐多喝热水,躺在炕上硬扛,扛过去了,人也就好了。”
周逸尘听着,心里却轻轻地摇了摇头。
这些办法,太老套了,也太被动了。
清洁卫生、通风洗手虽然没错,但都只是辅助手段。至于得了病硬抗……那简直就是听由命。
在他那个时代,面对流感,有疫苗,有奥司他韦,有系统性的隔离和防控方案。而眼下这些,在他看来,几乎等于什么都没做。
他的眉头,不自觉地就微微蹙了起来。
这点细微的表情变化,没能逃过周院长的眼睛。
这位老院长虽然思想有些传统,但并不固执,尤其是在见识过周逸尘医术水平和进步速度之后,他就知道这个年轻人不一般。
他看饶眼光很准。
周院长目光一转,直接落在了周逸尘的身上,主动开口问道。
“逸尘,你好像有话要?”
听到这话,在场的目光全都集中在周逸尘身上。
孙医生带着几分审视,赵医生带着几分好奇,而周院长,眼神里则满是鼓励和期待。
面对着卫生院一众领导和前辈的注视,周逸尘没有丝毫的紧张。
这点场面,还不足以让他乱了阵脚。
他缓缓站起身,神色平静,不卑不亢地开口。
“院长,李副院长,各位,我只是有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出来,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他的声音不大,但清晰、沉稳,让原本有些凝重的办公室气氛,莫名的安定了几分。
周院长含笑点头,做了个请讲的手势。
“孙大哥刚才的,发动群众搞卫生,撒石灰,多通风,这是咱们应对疫情的基石,肯定是要做的,而且要大力地做。”
周逸尘先是肯定了孙医生的方案,给了这位老医生足够的面子。
孙医生紧绷的脸上,神色稍缓。
“但是,”周逸尘话锋一转,“我认为,在这些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做得更主动,更细致,也更有效一些。”
“哦?”周院长眉毛一挑,兴趣更浓了,“怎么个主动细致法?”
周逸尘也不怯场,他结合卫生院和公社还有乡下的实际情况,结合上辈子了解到的一些处理办法,当场把他的想法了一下。
“除了搞卫生之外,咱们还可以熬一些预防性的草药汤,就当大锅茶,免费给社员们喝。”
大锅茶?
免费喝?
这想法,倒是新鲜。
孙医生眉头一挑,下意识地就想到了成本问题。
“周,这法子是好,可草药不要钱啊?整个公社几千口人,这得是多大一笔开销?”
这才是最现实的问题。
卫生院是有点家底,但也没富裕到能给全公社免费供药的地步。
周逸尘似乎早就料到他会这么问,脸上不见丝毫慌乱,反而胸有成竹地笑了笑。
“孙大哥,我的草药,不是指那些名贵的药材。”
“就是些咱们山上、地头随处可见,清热解毒、预防风寒的普通草药。”
他掰着手指头,如数家珍。
“比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这些药效好,价格也便宜。”
“退一万步讲,就算这些药材一时半会儿凑不齐,咱们也有更简单的法子。”
“用生姜、葱白、红糖熬水,效果虽然差零,但胜在取材方便,家家户户都有,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一样能起到发散风寒、增强抵抗力的作用。”
周逸尘这番话完,整个办公室都安静了下来。
孙医生不话了,他那双浑浊的眼睛里,去闪过一丝惊讶。
是啊!
他怎么就没想到呢?
他满脑子想的都是正儿八经的方子,却忘了这种乡下土郎中常用的大锅茶偏方。
简单,实用,成本低廉!
旁边的赵医生和王医生,看向周逸尘的眼神也充满了惊讶。
如果之前只是佩服他的医术,那么现在,就是打心底里的敬佩了。
这个年轻人,脑子转得太快了!
想问题,不光想到零子上,还把方方面面的实际困难全都考虑进去了。
这哪里像个刚从城里来的毛头子,分明就是个经验老到的老医生啊!
喜欢知青下乡:从当赤脚医生治疗中风开始请大家收藏:(m.fhxs.com)知青下乡:从当赤脚医生治疗中风开始凤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