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午院门又响,半夏跑出来开门,门外站着脸色苍白的李老汉夫妇,二人身后两个官差。
半夏心头一沉:“李祖父祖母,你们怎么才回,西厢房两个妾到现在都没回来。”
李老汉叹了口气:“孙儿回房落锁莫吓到你,也莫妨碍两位爷办公,一会儿祖父告诉你。”
半夏连忙应下,开院门回了自己的房间。
李老汉和李婆子领着两个官差进了院子,两名官差去西厢房里里外外搜刮一遍,李婆子一人私送五贯钱,官差按条规又罚了老两口十贯钱,这才正式将案子了结。
两名官差将西厢房捣腾一空,雇了两辆马车扬长而去,李老汉忧心忡忡出了院子。
李婆子关了院门,将半夏带到厅堂。
半夏眉头紧锁:“李祖母,干什么罚?”
“私租房舍呗,如今沈琪又被王府处死了,他偷盗重宝,两个妾也跑了,这黑锅咱们不背也得背”,李婆子拉着人坐下:“不私送他们,案子能查到边去,三五年也是他们,咱们这院子一旦被打上不良宅院就完了。如今你祖父去牙行办代租去了……也好,正好把门房陈家一并赶走,你祖父回来咱们就吃饭。”
“不急”,半夏点零头。
半个时辰后李老汉回了院子,厅堂里已经摆放好碗碟,三口人坐下吃饭。
李老汉边吃边叹息道:“丫头吃了饭,下晌祖父陪你再重租个院子吧,罚我们两个不可再租房子,亲朋也不许留宿借居。”
李婆子眼圈儿一红。
半夏一时间没话,怕是有人怀疑自己了,毕竟自己与曹鹏一起去的市集,赶出这个院子别人也好下手彻查。好一会儿点零头:“您甭管我了,我也去南城,东厢房的东西我都留下给二老,只把衣物带走,木炭够你们用两三年了。银子莫退,我孝敬二老,以后我回来看你们,祖父什么也不干了,每日遛鸟散心。”
老两口眼泪掉下来,也没再执倔,丫头不白疼,是真亲。
吃过中饭,半夏收拾了两个包裹,自己也换了身湖蓝色的细布夹袍,李老汉帮拎着包裹一路送到市集。
顾大牛匆匆出了茶铺子,刚要上前,半夏冷哼一声:“哪里的登徒子真打量姑奶奶好欺负。”
大牛皱了皱眉头,退回半步,眼睁睁看着半夏在自己的眼前包租了辆油壁车去往南城。
马车之上,半夏心大的给自己卜了一卦,前途晦暗不明,一时间心里一阵发慌。
北城到南城可不近,可也架不住包租的四匹马脚程好。
傍晚时分,半夏住进悦来客栈的上房。
沐浴更衣洗了个热水澡,吃了碗热汤面,这才略略安下心。
又卜了一卦。
卦象提示自己往东南方为吉。
东南方……怕不就是靠近柳春桥?莫非让自己去八儒之地?
思忖至夜半方歇。
一夜安稳,早上结了房钱,又雇了辆油壁车去向柳春桥。
马车之上,半夏挑帘问车夫:“叔,南城何处宅院最安稳?有善邻?”
车夫皱了皱眉,回身看了一眼半夏:“南城东南院最安稳,东南十七巷,一巷十七院,一院四户,那里归东南二城一起管辖。不过那里不租只卖,统一售价,正房三间百贯,东厢房两间六十贯,西厢房两间五十贯,门房一间三十贯,都是大间,每院都有台阶,也都铺了院,官家统一盖的,晚上有东城兵将夜巡,各院严丝合缝。另外那里有两处市集,采买方便,生活安逸。不过东南院不在柳春桥附近,方向也不一样,至少半个时辰的路程。”
半夏心头一喜:“谢谢叔,咱们去东南院,您帮我把宅院安下,我送您五贯不让您白忙。”
车夫点零头:“谢谢姐,那里我可门儿清,咱们只去前三巷前五院,一则出门就是市集,二来夜巡的必经之路,你一个人也不用害怕,三来那里都是良民,民风甚好。”
半夏笑着点头:“我听叔的。”
半个时辰后
东南十七巷映入眼帘,每一巷皆是古朴安然之韵。
踏入第二巷,脚下的石板路已被岁月磨得光滑圆润,两旁青砖黛瓦的房屋错落有致,翘角飞檐更添几分古朴的厚重。孩童们在巷中嬉笑玩耍,一片祥和宁静,让人顿感安全。
出入第二巷的路并不复杂。一条宽敞的主道从巷口直通外界,道路两旁种着高大的桂花树。
第二巷相邻两处热闹的市集。一处在东边,以售卖各类手工制品和特色吃为主。色彩斑斓的手工艺品琳琅满目,香甜的糕点、美味的熟食香气四溢。
西边的市集则以绸缎布匹、木器行与文房四宝等为主,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
第二巷第二院西厢房,五级台阶之上两大间房舍五十贯,每一间有二十五平左右。
车夫帮着找了木器行掌柜的来,半夏画出草图:一间灶房改成两间,一间做饭,一间放杂物。一间卧房也改成两间,外间书房,里间卧房。
掌柜的都测量好笑道:“孔夫人,按您的一个时辰就可完工,人工加隔断的材料,还有床柜一应物品,书柜书案樟木的贵些,您又要封闭带锁的,都下来至少一百二十贯不议价,您可能行?”
半夏笑着点头:“麻烦您快些,另外赠送我个浴桶和两个木盆一个恭桶。”
掌柜的点头应下:“夫人爽利,我也别不识好歹,这几件皆挑最好的送,另送您一对绣墩。”
完大步流星出了院子。
半夏付了车夫六贯钱:“多谢叔今日帮衬我。”
车夫笑着接过:“多谢夫人,此院甚稳妥,在下告辞。”
送走车夫,半夏满心复杂的站在石阶上,想不到沈祺五件饰物卖了两百贯,也算是成全了自己。
正房三间住的是姓于的人家,夫妻两个三十四五岁的年纪,两个儿子都未成亲,在市集开了间杂货铺,生意还不错。东厢房住了姓姚的一家三口,两口二十四五岁,姚平是个秀才,靠抄经卷维持生活。一个女儿今年五岁。门房一大间住的是一个从良的青楼女子,今年二十五岁,自赎自身。
喜欢三百贯请大家收藏:(m.fhxs.com)三百贯凤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