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医衣哥

首页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穿越兽世:万千雄兽跪求我宠爱 草根石布衣 欠债走投无路?我挖出十亿金矿! 重生之嫡长女帅炸了 独守红尘 诸天无限降临世界 穿越星际我在未来当女皇 凤星现,天下见 她是剑修 凡人之万小山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医衣哥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全文阅读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txt下载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最新章节 - 好看的N次元小说

--水肿门--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水肿总括

水肿病症都与脾经和肺经相关,由肺引起的会气喘,由脾导致的会腹胀,对此要分辨清楚。上身水肿多因风邪,适合用发汗之法消散;下身水肿多因湿邪,适合利水渗湿。全身水肿的,需发汗与利水兼用。若水肿伴有气喘,要驱逐肺中积水;伴有腹胀,要攻下脾内水邪。还需分辨阳水与阴水,攻泻、温补之法贵在灵活运用。

【注释】儿水肿,都是因为水液停聚在脾肺两条经络。水液停聚在胸中就会气喘,停聚在膈下就会腹胀,其中水肿部位的差异,不能不仔细观察。比如水肿出现在腰部以上,多是风邪所致,治疗方法适宜发汗;水肿出现在腰部以下,多因湿邪,治疗方法适宜利水;若全身上下都出现水肿,是风邪与湿邪同时侵犯,治疗方法就应发汗与利水同时进校水肿且气喘不能平卧的,适宜驱逐肺中的水饮;水肿且腹部胀满、大便秘结的,适宜攻下脾中的水邪。水肿从腹部开始蔓延到四肢的,病情尚可治疗;水肿从四肢开始蔓延到腹部的,病情较为难治。然而,水肿又有阳水和阴水的区别,必须详细辨别。阳水属于实证,治疗方法适宜攻逐泻下;阴水属于虚证,治疗方法适宜温补。根据具体病症合理运用这些方法,自然会有疗效。

风水肿

水肿出现在身体上部是由于风邪引发,应当赶紧发汗,不能耽搁。在越婢汤中加入苍术,发过汗后水肿完全消除,疾病就可痊愈。

【注释】上身水肿,指的是从头部、面部、肩部、手臂一直到腰间都出现肿胀。这种水肿是因为外感风邪导致,按照治疗原则,通过发汗就可治愈,这就是经典中所的“开鬼门”(即发汗法),用越婢加苍术汤来进行治疗。

越婢汤

麻黄 石膏(煅) 甘草(生) 苍术(米泔水浸)

加水煎煮后服用。

(方歌)越婢汤治风水肿,麻黄甘草共石膏,再加苍术水煎服,能使儿童肿即消。

湿水肿

身体下部出现水肿是因湿邪引发,应尽快采用利水之法,如此便可使病情安稳。外治可采用贴脐之法,极为神妙,内服则用沉香琥珀丸。

【注释】下身水肿,是指从腰脐部位到双脚都发生肿胀。这种水肿的病因是脾经有湿热,需赶紧使用利水的方法,这就是经典中所的“洁净府”(即利便法)。治疗时,外治可运用贴脐的疗法,内治则服用沉香琥珀丸。

贴脐法

巴豆(四钱,去油) 水撤郏ǘ钱) 硫黄(一钱)

将上述药物研磨均匀后做成药饼。先取一片新的棉花,包裹好药饼后放置在肚脐上,再用布帛之类的东西捆绑固定大约一个时辰(两时左右),之后身体自然会泻下秽恶的水液。等到泻下三五次后,去掉药饼,此时用粥来调养身体为好。

沉香琥珀丸

苦葶苈子(一两五钱) 郁李仁(一两五钱,去皮) 防己(七钱五分) 沉香(一两五钱) 陈皮(七钱五分,去白) 琥珀(五钱) 杏仁(五钱,去皮尖,炒) 苏子(五钱) 赤苓(五钱) 泽泻(五钱)

把这些药材一起研磨成细粉末,接着用炼制过的蜂蜜来调和,制成如梧桐子那般大的药丸。做好药丸后,再以麝香包裹药丸外层。每次服用一钱,根据孩子年龄大适当调整用量,用白开水送服。

风湿肿

全身都出现水肿属于风湿之邪致病,采用外散风邪、内利湿水的方法最为适宜。病情严重的,用疏凿饮子猛烈攻邪;病情较轻的,用茯苓导水汤调和。如果水湿向上攻冲肺部,导致气喘急促不能平卧,用苏葶丸来泻水平喘最为合适;若水湿停聚在中焦脾胃,腹部胀满严重,就根据情况使用舟车神佑丸来攻逐水饮。

【注释】全身水肿,就是头面、手足都出现肿胀。患病的原因,是体内停聚湿饮,又外感风邪,风湿相互交结,致使水道不通畅,邪气向外侵袭肌表,从而引发水肿。病情严重的患者,使用疏凿饮子进行峻烈的攻逐水湿治疗;病情较轻的患者,用茯苓导水汤来调和。倘若水湿向上攻冲肺部,出现气喘急促、不能平卧的症状,就服用苏葶丸来泻水,以平息气喘;要是水湿停聚在中焦脾胃,腹部胀满厉害,就根据具体情况,选用舟车神佑丸来攻逐体内水饮之邪。

疏凿饮

商陆 秦艽 羌活 椒目 木通 赤豆 茯苓皮 大腹皮 泽泻 槟榔

以姜皮作为药引,与其他药物一同加水煎煮,待煎好后服用药汤。

(方歌)疏凿饮子风湿肿,外发内利陆秦羌,椒目木通赤豆,苓皮大腹泽槟榔。

茯苓导水汤

紫苏 陈皮 白术(土炒) 木香 桑白皮(炒) 麦冬(去心) 赤茯苓 泽泻 木瓜 大腹皮 缩砂仁 槟榔

取灯心草作为药引,与其他药材一同加水煎熬,煎好后服用药汤。

(方歌)和解茯苓导水汤,紫苏陈皮术木香,桑皮麦冬赤苓泽,木瓜大腹缩槟榔。

苏葶丸(方剂见“痰饮喘急”相关内容)。

舟车神佑丸

甘遂 芫花 大戟(各一两,俱醋炒) 大黄(二两) 黑牵牛(四两,头末) 青皮(炒) 陈皮 木香 槟榔(各五钱) 轻粉(一钱)

把上述药物一起研磨成细粉末状,然后用水制成药丸,药丸大如花椒籽。儿每次服用二到三丸,年龄稍大的孩子每次服用五到七丸,根据具体情况酌量服用,用白开水送服。

阳水

阳水之症,患儿身体发热,脉象沉且数,便色赤且艰涩,大便干结难下。若热邪强盛、烦躁口渴,宜用浚川散;若湿邪强盛、腹部胀满,宜用神佑丸。根据患儿年龄大斟酌用药剂量,灵活应对,不可偏执一端。

【注释】阳水这种病症,是儿体内湿热郁积,水道被堵塞,邪气向外攻冲肌表,从而导致体表水肿、体内胀满,还伴有发热、口渴、心烦,便短少色赤,大便秘结。治疗原则应是迅速泄水,不可稍有迟缓。对于热邪强盛而烦躁口渴的患儿,用大圣浚川散攻下;对于湿邪强盛而腹部胀满的患儿,用舟车神佑丸攻下。必须根据患儿年龄大,结合病情轻重,合理用药。不可固执地采用单一方法,用药过于峻猛,否则只会损伤患儿正气。

大圣浚川散

川大黄(煨) 牵牛(取头末) 郁李仁(各一两) 木香(三钱) 芒硝(三钱) 甘遂(五分)

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细粉末状,用姜汤来调和药末后服用,具体用量要根据孩子年龄大来确定。

舟车神佑丸(方剂见“风湿肿”相关内容)。

阴水

阴水患者大便通畅,且无烦热症状,需服用实脾饮、肾气丸。若服用温补药物都不见效,就要攻补兼施,病才能痊愈。

【注释】阴水病症,是由于脾肾虚弱导致。脾脏虚弱无法制约水液,肾脏虚弱不能主持水液代谢,使得水液向外泛滥引起水肿,在体内停聚造成胀满。如果患者大便正常,身体不发热,内心不烦躁,适宜使用实脾散、《金匮》肾气丸治疗。要是服用温补类药物却没有效果,这表明虚证中夹杂着实证。想要用攻下的方剂,又担心儿身体承受不住;但如果不攻邪,又不能坐视病情发展。所以必须攻补兼施,比如一次补药一次攻药,或三次补药一次攻药,甚至九次补药一次攻药。仔细观察病情进展,等待有合适的时机进行攻邪,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使药物的作用与患者元气相适应,这样才能驱逐邪气而不损伤正气。此外,患者必须在一百内忌食盐和酱类食物,治疗才可能成功。

实脾散

草果仁(研) 大腹皮 木瓜 木香(研) 厚朴(姜炒) 干姜 附子(制) 白术(土炒) 茯苓 甘草(炙)

以两枚枣作为药引,与其他药物一同加水煎煮,煎好后服用药汤。

(方歌)实脾散治阴水肿,草果大腹木瓜香,厚朴姜附术苓草,虚者仍兼肾气方。

《金匮》肾气丸

熟地黄(一两) 山药(八钱,炒) 山茱萸(八钱) 牡丹皮(五钱) 茯苓(一两) 泽泻(五钱) 肉桂(五钱) 淡附子(五钱) 车前子(五钱) 牛膝(八钱)

把上述药材都研磨成细粉末,接着用炼制好的蜂蜜制成如梧桐子般大的药丸。每次服用一钱半,用白开水送服。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m.fhxs.com)【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凤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四合院:从签到获得烤猪蹄开始 当村医有了外挂 鬼夫来临 从小卒做起,我在大穆争天下 星辰王 末世:带着军哥哥们去修仙 直播之环球大冒险 我从末世开始无敌 千古情愁一线缘 九万里上 五仙门 永恒主宰重修 这个主神空间怎么是缝合怪啊! 我团宠小师妹,嚣张点怎么了 快穿:仙尊大人今天也想要 五行仙府 开局十亿红蚁道兵,给爷整麻了 超级乐神 创世英神 我在年代剧里捡破烂
经典收藏 无敌从火影开始 从完美世界开始吃遍诸天 白月光岁月静好,主角团负重前行 云初月影 他说她不配,她转身嫁了财阀大佬 怀旧:从四合院开始 天灾末世,我有一座胶囊屋 海贼王之剑豪之心 穿越为婢:养成疯批帝王 真少爷他99分的反骨 全员主角!大师姐她手拿救世剧本 觉醒后病弱大佬被迫轰动了全球 综影视之皇上又该换个形象了 意外穿越为深渊意志,向诸界开战 漫威:我和圣主相依为命那些年 言憾 海贼之超级卡牌系统 总裁老公超给力 陈情令之朱雀之主 穿成男主恶毒前妻后,她每天洗白
最近更新 公府悔婚,我转身入皇家 七零御兽娇娇被糙汉大佬宠上天 兽世,和闺蜜从种田到宫斗 秦时明月之煌良一梦 互相亏欠,不要藕断丝连 预知犯罪后,我在警局成顶流 师道飞升 航海:一不小心就成了金牌副校长 为家族崛起而修仙 极乐合欢功 恶毒雌性腰超软,大佬兽夫忘本了 我创造了赛博修仙 市井娇厨 港综:洪兴四九仔,踩靓坤扎职 我全家在古代当陪房 重生九零:想当个富二代不过分吧 科科科科科科科科学斩神! 发布星穹铁道,角色们都玩疯了! 荒野灵气:从跳伞幸存到执掌万灵 继室娇媚入骨:疯批将军搂腰哄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医衣哥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txt下载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最新章节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全文阅读 - 好看的N次元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