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陆家嘴金融区的摩大楼如钢铁丛林般刺入云霄,玻璃幕墙在晨光中反射出冷冽的光芒。刘臻站在浦东香格里拉酒店的套房窗前,俯瞰着黄浦江上往来穿梭的船只。手中那枚吕底亚银币在指尖翻转,仿佛在无声地诉着跨越千年的信任故事。
“银匠选择上海作为第一测试点很聪明,”沈墨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正操作着多块显示屏,“这里是中国金融开放的前沿,又是国家严格监管的核心。任何波动都会产生放大效应。”
胡湘接入视频会议,背景显示他已在某个安全的技术中心:“上海金融中心的安保系统是世界顶级水平,但银匠不会直接攻击。她的模式是精准刺激,引发系统自我震荡。”
刘诚和梅玲坐在沙发上研究资料。经历阿尔卑斯山的冒险后,刘臻坚持让父母留在相对安全的后方,但他们执意一同前来。
“银匠的‘信任测试’可能针对沪港通或科创板,”刘诚分析,“这些是新机制,弹性尚未经过充分测试。”
梅玲补充:“也可能是银行间拆借市场。2008年金融危机表明,银行间信任破裂是最致命的。”
团队分成两组:刘臻、沈墨和高峰前往上海金融中心实地调查;胡湘、萧雅和刘诚夫妇留在指挥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进入上海金融中心大厦,刘臻立即感受到那种特有的氛围——忙碌而有序,空气中弥漫着 ambition和金钱的气息。他们伪装成国际审计团队,获得了有限访问权限。
在监控中心,沈墨注意到一个异常:多个楼层的传感器显示轻微电磁波动,但安保系统未触发警报。
“像是某种测试,”她低声,“在探测系统敏感度。”
高峰通过微型耳机报告:“发现可疑人员,不是第七局已知面孔。着装像普通职员,但姿态和眼神暴露了训练痕迹。”
刘臻保持冷静:“不要打草惊蛇。我们需要知道他们的目标。”
通过巧妙的社会工程学,他们了解到当下午将有一个重要会议——多家国际银行代表将与中方讨论数字货币跨境结算试点。
“完美目标,”刘臻判断,“破坏这样一个会议足以震动国际金融界。”
他们决定潜入会议现场。凭借精心伪造的证件和高峰的分散注意力技巧,刘臻和沈墨成功混入会场。
会场内,气氛正式而紧张。代表们讨论着技术细节,但刘臻敏锐地察觉到几个与会者异常关注时间,仿佛在等待什么。
下午3点整,意外发生——不是网络攻击或暴力冲突,而是更加精巧的手段:所有显示屏突然展示一系列历史金融危机的图像,从1929年大萧条到2008年次贷危机,同时播放经过剪辑的音频,暗示现行系统必然崩溃。
几乎同时,与会者的手机收到匿名信息:“现有系统已失效。寻求新方案。”
会场陷入混乱。不是恐慌,而是深层次的不安——这种攻击直击金融人士最深的恐惧:系统性信任崩溃。
刘臻迅速行动,定位信号源。出乎意料,信号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会场本身的演示系统——被人预先植入了恶意代码。
更令人惊讶的是,攻击立即停止,仿佛只是示范。一条新信息出现在所有设备上:“第一次测试完成。信任脆弱性确认。银匠。”
没有造成实质损失,但心理影响深远。与会者面面相觑,原本的共识和信任已然动摇。
返回指挥中心,团队分析数据。胡湘有了发现:“攻击代码中有隐藏签名——不是安娜的风格,更像塞勒早期的编程习惯。”
萧雅提出另一种解读:“或许这不是攻击,而是警告。银匠在展示脆弱性,提醒人们加强防御。”
刘诚检查代码后神色凝重:“这是塞勒的‘信任压力测试’系统。他原本设计用来检测金融系统的韧性,但现在被扭曲使用。”
梅玲调出全球市场反应:虽然上海事件本身影响有限,但结合其他地区的轻微波动,已经开始引发连锁反应。
“银匠在同步测试多个市场,”她指出,“像在弹奏乐器,每个音符单独听微不足道,合起来就是交响乐。”
刘臻沉思良久:“如果银匠真的遵循塞勒的理念,那么她的最终目的不是破坏,而是证明需要新系统。上海测试只是开始。”
果然,新的信息到来:“第二次测试:香港-伦敦联动。24时。银匠。”
目标明确——测试两个金融中心的联动韧性。时间紧迫。
团队决定分头行动。刘臻和高峰前往香港,沈墨和胡湘负责伦敦方面,萧雅与刘诚夫妇留守上海协调。
香港交易所交易大厅内,气氛紧张而兴奋。刘臻和高峰伪装成国际交易员,密切关注市场动态。
开市钟声响起,交易开始正常。但一时后,异常出现:几只权重股同时出现大量卖单,手法专业而协调。
“不是普通做空,”刘臻观察模式,“这是在测试市场深度和反应速度。”
几乎同时,伦敦市场开盘,类似模式出现。两地盘面联动,放大效应开始显现。
胡湘从伦敦报告:“检测到算法交易异常。有人在使用自适应学习算法,根据市场反应调整策略。”
沈墨补充:“攻击者利用的是市场本身的机制,而非外部入侵。几乎无法防御。”
刘臻恍然大悟:“这就是银匠的真正测试——不是测试系统抗攻击能力,而是测试市场自我调节能力。”
他立即联系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建议不直接干预,而是启动“熔断机制”,给市场自我调节时间。
建议被采纳。当中港英三地市场波动达到阈值时,交易暂停15分钟。
这15分钟成为转折点。市场参与者获得时间重新评估,意识到波动可能被故意放大,反而恢复了信心。
交易恢复后,市场逐渐平稳。银匠的第二次测试似乎失败。
但刘臻感到不安:“太容易了。银匠肯定预料到这种反应。”
果然,交易结束前最后一分钟,突发事件:媒体报道某大型跨国银行流动性危机,引发恐慌性抛售。
高峰迅速调查:“消息源可疑,像是故意释放的假新闻。”
但损害已经造成。虽然相关银行立即辟谣,市场仍然幅下跌。
银匠的新信息简洁明了:“测试二完成。信息传播速度超越事实核查。信任缺陷确认。”
当晚,香港维多利亚港的夜景依旧璀璨,但刘臻心中阴云密布。银匠的测试一次次证明:现代金融体系的最大脆弱性不是技术或资金,而是心理和信任。
团队在香港安全屋汇合,情绪低落。连续两次看似阻止却又实际上证明了银匠的观点,令人沮丧。
萧雅突然从上海发来紧急通讯:“发现银匠下一个目标不是金融中心,而是...农业期货市场。”
众人惊讶。农产品期货似乎与高端金融关系不大。
刘诚却脸色大变:“最聪明的选择。食品价格影响每个人,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如果农产品期货市场崩溃,将引发全面恐慌。”
梅玲调取数据:“中国是大豆、玉米等农产品最大进口国。如果期货市场被操纵,直接影响粮食安全。”
情况比想象更严重。银匠不再满足于金融测试,而是瞄准了更基本的经济层面。
决定立即行动。团队前往郑州商品交易所,中国主要的农产品期货交易中心。
途中,刘臻收到匿名信息:“知道为什么选择农产品吗?因为饥饿是最原始的恐惧。——银匠”
挑战明确而冷酷。刘臻回应:“恐惧不是基础,生存才是。人类总能找到出路。”
银匠回复迅速:“那么我们测试看看。24时,郑州。”
到达郑州后,团队发现交易所安保已加强,但心理紧张氛围明显。交易员们交谈中透露着不安,对任何异常波动都过度反应。
刘臻意识到,银匠的前两次测试已经播下了怀疑的种子。真正的攻击可能尚未开始,恐惧已经开始发挥作用。
开市前夜,团队彻夜工作,分析可能攻击向量。胡湘发现异常:多家期货公司的风险控制系统近期有软件更新,来源可疑。
“不是直接攻击交易系统,”沈墨恍然大悟,“而是修改风险计算模型,让系统自动 overreact(过度反应)。”
确实,银匠的风格不是正面强攻,而是利用系统自身机制。
开市后,他们的推测被证实。当市场价格正常波动时,多家机构的系统异常触发风险控制,自动大规模平仓,反而加剧了波动。
团队立即行动。刘臻联系监管部门紧急暂停相关软件;胡湘和沈墨分发修补程序;高峰则带队定位物理攻击源。
在郑州郊区的一个数据中心,他们找到了银匠的操作据点。但出乎意料,里面不是安娜或任何已知人物,而是一群年轻的理想主义者,相信自己在“揭露系统脆弱性,促进改革”。
“银匠只是我们的代号,”为首的年轻人,“我们收到匿名指导和建议,但从未见过对方。”
安娜比想象更加狡猾,利用代理人为自己工作。
尽管阻止了这次攻击,刘臻明白银匠已经达到目的:三次测试证明了金融系统在不同层面的脆弱性。
返回上海途中,新的信息到来:“测试阶段结束。准备阶段开始。银匠。”
附件是一张世界地图,上面标记着七个点,包括上海、香港、郑州在内。连起来形成野花印记的形状。
同时,胡湘检测到全球范围内异常资金流动:大量资本正流向七个标记点相关的产业和机构。
“银匠不是在测试,”刘臻震惊,“她是在准备...某种大事件。这些资金流动像是在布局。”
刘诚查看地图后更加忧虑:“七个点形成‘经济杠搞’。同时发力可以撬动全球 economy。”
梅玲发现另一个细节:“每个点对应一个古代贸易路线的关键节点。银匠在重现历史经济脉络。”
萧雅轻声:“她在编织一张网。我们只看到线,还没看到图案。”
深夜,刘臻独自站在外滩,望着对岸浦东的璀璨夜景。这座城市代表着中国的经济奇迹,现在成为银匠全球棋局的一部分。
他感到对手的高明——不是直接对抗,而是引导和利用;不是破坏,而是重新编织。
手机震动,未知号码:“欣赏吗?这美丽而易碎的系统。很快,它将变得更加...完美。——银匠”
刘臻没有回复。他知道任何回应都在对方计算郑
真正的战斗不是技术或武力,而是理念和信任的较量。银匠相信需要新系统,而刘臻相信现有系统可以改善。
但首先,他必须理解银匠的最终目标。七个标记点,准备阶段,大事件...
一个想法突然闪现:银匠不是在准备攻击,而是在准备接管。当时机成熟,她将同时控制七个杠搞,从而间接控制全球经济。
而距离这个“时机”,可能已经不远。
黄浦江的风带着寒意,刘臻握紧那枚古老银币。无论银匠的计划多么宏大,他都必须阻止。
因为经济不是机器,而是亿万饶生活。信任不能设计,只能培养。
而这一切,都值得守护。
喜欢追源者不弃请大家收藏:(m.fhxs.com)追源者不弃凤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