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二十年春 ,倭国堺港。
春寒料峭,日本畿内地区的萧条并未因季节更替而有丝毫好转。
堺港,这座曾经繁华喧嚣的贸易港口,如今也显得冷清了许多。
一艘悬挂着朝鲜旗帜的官船缓缓靠岸,船体不大,却显得格外醒目,带着一种不言自明的胜利者姿态……
船上走下一行人,为首者的中年男子,生的极为肥胖,目光锐利,身着朝鲜一品大员的官服,气度沉凝,不怒自威。
他便是朝鲜王朝的领议政,相当于大明朝内阁首辅,金正三。
此次他亲自渡海而来,身负重任,催讨倭国按照《北京条约》应支付给大明的第一笔战争赔款……
至于为什么是欠大明朝的款项,一个朝鲜的官员来催要。
是因为这个金正三不仅仅是朝鲜国的领议政,还有着另外一层身份。
在万历十八年,万历十九年,金正三两次奔赴北京城,得到了大明子亲自召见,并且相聊甚欢。
万历十九年,金正三回到朝鲜后,便一直渲染自己见到大明子的故事。
把这段回忆翻来覆去讲了百遍。
他子见他跪地时,竟笑着抬手让“卿近前话”,还赐了江南新贡的碧螺春,茶盏是莹白的甜白瓷,自己应答农事时,子频频点头,夸“朝鲜有贤才”,“有故人之风”,还在召见结束之前,像是自问自答了一句:“冥冥之中自有意,朝鲜的坎,终究是躲不过去。”
一来二去,汉城百姓都知道,自家大人都得子来的重视。
并且,朱翊钧还给金正三封了两个大明的官职。
大明朝兵部侍郎衔,宁国公府总理执事,算是宁国公府的五号人物……所以,这次来,一是代表朝鲜,第二个就是代表朝鲜宁国公府。
码头上,早已得到消息的石田三成带着几名憔悴的倭国官员在慈候。
石田三成的病容未愈,脸色依旧苍白,强打着精神,见到金正三下船,连忙上前,依照礼制,深深鞠躬行礼,姿态放得极低:“石田三成,恭迎上国使金大人驾临。”
金正三微微颔首,算是回礼,态度不冷不热,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疏离感:“石田奉行不必多礼。”
“已备好酒宴,与上使接风洗尘。”
“本官奉子命令而来,事务紧迫,还是先安顿下来,商议正事为上。”
石田三成连声称是,不敢有丝毫怠慢,亲自引领金正三一行前往京都安排好的馆驿。
沿途所见,让金正三心中冷笑之余,也不禁有些感慨。
街道冷清,市面萧条,行人大多面带菜色,神色惶恐,不少人家门前依旧挂着丧幡,一片劫后余生的凄惶景象。
这与如今正在逐渐恢复生机的朝鲜鲜沿海城镇,形成了鲜明对比。
三日后,在馆驿内分宾主落座后,简单的寒暄过后,金正三直接切入主题,没有任何迂回:“石田奉行,本官此行目的,想必你已清楚。《北京条约》规定,贵国需赔偿大明军费损失共计白银一千五百万两。首期一百五十万两,约定于今年三月底前交付大明。如今期间将至,不知贵国筹备得如何了?”
石田三成脸上挤出勉强的笑容,额头渗出细汗:“金大人明鉴……我国……我国历经战事,国库实在空虚,百姓困苦……这一百五十万两之数,实在……实在艰难……能否恳请上国宽限些时日……”
“艰难?”金正三眉毛一竖,声音陡然严厉起来,“贵国兴兵犯境之时,可曾想过我朝鲜百姓之艰难?若是没有朝施以援手,我朝鲜三千里江山恐怕要沦为焦土……”
“如今条约已定,白纸黑字,盖有尔国关白印信,岂容尔等讨价还价!一百五十万两,一两也不能少,一也不能拖,三月底前,必须足额灾釜山港!否则……”
金正三冷笑一声,目光如刀锋般扫过石田三成,“休怪本官奏明陛下与宁国公,届时大军再度东来,恐怕就不是赔款所能了结的了!”
毫不客气的训斥和赤裸裸的威胁,让石田三成面色一阵红一阵白,羞愤交加,却又无力反驳。
他作为倭国的总奉行,知道现在倭国的底子有多薄,近期内,可是没有丝毫抵抗能力。
他只能连连躬身,声音卑微:“金大人息怒!息怒!外臣……外臣绝非有意推诿……只是……只是实在……罢了,外臣定当竭尽全力,催促国内,务必务必在三月底前凑齐款项……”
看着石田三成在自己面前唯唯诺诺,金正三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有扬眉吐气的快意,也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慨……
数日后,在石田三成的安排下,金正三随后在大阪城觐见了丰臣秀吉。
此时的丰臣秀吉,早已不复昔日的意气风发。
他坐在华丽的御座上,身形似乎有些佝偻,脸色晦暗,虽然强打着精神,维持着最后的威严,但眼底深处的疲惫、颓唐和难以掩饰的恨意,却逃不过金正三的眼睛……
会谈的气氛极其僵硬。
金正三例行公事地传达了朝鲜国王的“问候”,并再次强调了赔款的最后期限。
丰臣秀吉听着通译的转达,脸色阴沉得几乎要滴出水来,握着扶手的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但他最终没有发作,只是用干涩嘶哑的声音表示“知道了”,会“如期支付”。
金正三能感觉到,眼前这位枭雄的内心正在燃烧着屈辱的火焰,但他更知道,这火焰已被大明和朝鲜联军的铁蹄彻底踩灭,再也无法形成燎原之势。
离开大阪城时,金正三回首望了一眼那巍峨却仿佛笼罩在愁云惨雾中的城堡,心中一片冷然。
他知道,这笔赔款对于本就凋敝的倭国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必将进一步掏空其国力。
而此时的朝鲜水军,陆军可没有马放南山,他们现在还在准备汁…等着倭国一旦违反北京条约,便立马进攻倭国本土。
而等着金正三离开后,宁波方面,也派使臣前来,督促萨摩藩撤出琉球岛,以及要条约上给予的诸多岛屿……
两者,一前一后,也就是十不到的时间……
喜欢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请大家收藏:(m.fhxs.com)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凤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