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论对话

爱吃燕麦麸皮的念儿

首页 >> 杂论对话 >> 杂论对话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杨广听劝后,大隋请天下各国赴死 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 逍遥三公子 三国之曹家逆子 从死囚到帝王 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 我的餐馆通古代 生而大明第一卷 大明:寒门辅臣 水浒白话版
杂论对话 爱吃燕麦麸皮的念儿 - 杂论对话全文阅读 - 杂论对话txt下载 - 杂论对话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20章 积劳成疾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医庐夜话:论“积劳成疾”的古今镜鉴》

场景:洛阳“同仁堂”医庐,药香混着松烟,郎中与书生对坐

「书生的疑惑:为何勤勉反成病由?」

沈砚秋(揉着酸痛的肩颈,望向案头的《伤寒杂病论》):先生,我每日五更起读,三更方歇,自认比悬梁刺股的前人更勤,可近来头晕目眩,医者“积劳成虚”——古人不是“业精于勤”么?为何勤苦反伤了身?

李郎中(拨弄着药碾子,碾声轧轧如叹):砚秋啊,你可知《黄帝内经》早影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的五劳之戒?当年诸葛亮六出祁山,“夙夜忧叹,汗流终日”,终至“出师未捷身先死”,便是“过勤成劳,劳极成疾”的明证。

书生(愕然):但陶侃运甓、祖逖闻鸡,先贤勤勉故事,难道错了?

郎中(放下药杵,指着窗外的老松):你看那松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尚且遵循四时之序。《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所谓“勤”,当如农夫耕地,春播夏锄后,亦需秋敛冬休,哪有终年挥锄不歇的道理?

一、劳之过:从“弓弦太急”到“油灯尽燃”

(一)历史镜鉴:名人“过劳”的生命刻度

李郎中(翻开《三国志》残卷):你看这则——“(诸葛)亮每自校簿书,流汗竟日,杨颙谏曰:‘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可惜武侯未听,终因“亲理细事,食少事烦”而陨。更有唐代白居易,中年便“头风眼痛”,在《自觉》诗中写“四十未为老,忧伤早衰恶”,皆因早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耗尽心血。

沈砚秋(皱眉):可文人治学,武将报国,难道不该“鞠躬尽瘁”?

郎中(叹气):“鞠躬尽瘁”固是美德,却需知“瘁”字从“疒”,本指病困。宋代寇准为相,“通宵决事,饮醇酒以解劳”,看似强撑,终致“气血耗散”;明代张居正“工于谋国,拙于谋身”,晚年“患痔而不能立”,皆因不知“劳而有节”,如弓弦绷至极限,必断于骤发。

(二)中医之理:“气血津液”的平衡之道

李郎中(取出《黄帝内经·素问》):你瞧这“生气通论”——“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人如油灯,膏油(气血)有限,灯火(劳心)过旺,则膏油速竭。当年华佗创“五禽戏”,便是劝人“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真正的养生,不是“不动”,而是“动而中节”,如《周易·颐卦》所言“观颐,自求口实”,先养足根本,方堪任事。

沈砚秋(点头):可我每日读书,久坐不动,竟不知“静亦成劳”?

郎中(指了指药柜上的“陈皮”):久坐则脾伤,脾伤则气血生化无源,恰如良田久荒,必生杂草。清代名医叶士治“劳伤”,首重“调畅气机”,曾给一昼夜抄书的书生开“散步方”,嘱其“每日申时绕园行千步”,便是以“动”解“静劳”,暗合《吕氏春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

二、节之要:从“大禹惜寸”到“陶侃运甓”的平衡智慧

(一)古饶“劳休辩证法”

李郎中(摩挲着案头的“日瓯):你可知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却非昼夜不息——《尚书·益稷》载其“予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治水虽勤,仍留“辛壬癸甲”四日婚期,此为“劳中有歇”。更有陶侃“运甓于斋外,日搬百甓”,看似自苦,实则是“以劳代休”——晨运甓(动),午读书(静),晚议政(劳),暗合“动静相养”之道。

沈砚秋(恍然):原来“勤”不是“连轴转”,而是“张弛有度”?

郎中(笑):正是。宋代苏轼贬居黄州,穷愁之际仍“每日黎明即起,步至东坡,课童仆种菜”,劳作后“解衣盘礴,取酒独酌”,将“劳”化为“疗心之药”;明代文徵明年逾八十仍能作楷,秘诀在“书半时辰,必临池洗砚,绕庭散步”——劳休之妙,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前行时不忘回头望,方得长远。

(二)破“伪勤奋”之惑:别让“忙碌”掏空生命

李郎中(指着窗外挑夫歇肩):你看那挑夫,重担在肩时步步扎实,却每走五里必歇脚——人非铁石,焉能不歇?今之世人常犯“诸葛亮式勤奋”:琐事亲为,不懂放权;心无片刻闲,脑无半刻空,终致“虚火上炎,真阴耗损”。就像唐代李贺“骑驴觅句,锦囊收诗”,虽得“鬼才”之名,却因“呕心沥血”而寿止二十七,此为“以心过劳,反伤其本”。

沈砚秋(喃喃):那如何分辨“有效劳”与“无效忙”?

郎中(取笔在纸上画“阴阳鱼”):看这太极图,黑中有白,白中有黑——劳休本是一体。当年王阳明剿匪,军帐中仍每日“静坐半时辰”,谓“事上磨炼,亦需心上休养”;清代曾国藩治家,立“早眠早起,勤洗脚”之规,看似寻常,实则是“保得一分元气,便有一分事业”。真正的聪明人,如《庄子·达生》所言“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时不时回头看看,别让身体落了太远。

三、鉴之诫:从“过犹不及”到“守中致和”

(一)《周易》“节卦”的现代启示

李郎中(合上书卷,语气转沉):砚秋啊,《周易·节卦》“节亨,苦节不可贞”——适度的劳是“亨通”,过度的“苦节”反成灾。当年张居正推邪一条鞭法”,夙夜在公,却不知“身体是政策之基”,终至“一病而下变”;反观清代康熙皇帝,日理万机却坚持“每日射箭骑马,引弓不辍”,以“动劳”解“心劳”,反得高寿治国——此中关键,在“节”不在“苦”。

沈砚秋(拱手):先生教诲,如拨云雾。学生愚见,“积劳成疾”之根,在“不知止”——止非停止,而是“知何时当行,何时当止”,如《道德经》“动善时,止善地”。

郎中(颔首):正是此理。你看那洛阳牡丹,春日盛放前,必先经冬日严寒的“蛰伏”——人亦如此,欲成大事,先学“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而非“暴虎冯河,死而无悔”。当年孙思邈着《千金方》,年过百岁仍耳聪目明,秘诀在“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少”字之中,藏着“减劳保身”的大智慧。

结语:在“劳”与“休”中画一条生命的“黄金分割线”

更声起时,沈砚秋望着医庐外的夜色,忽觉肩颈的酸痛轻了些。李郎中往他手里塞了个“劳休时刻表”,笺上写着“卯时起读,辰时练拳,午时日中必憩,酉时观霞走百步”——这看似琐碎的安排,恰是古人“顺应人”的养生之道。

原来“积劳成疾”的反面,从来不是“懒惰”,而是“对生命节律的漠视”。从诸葛亮的“食少事烦”到苏东坡的“安步以当车”,历史早已写尽:真正的勤勉,是像农夫照料庄稼般照料自己——知道何时播种,何时灌溉,更知道何时让土地休耕,让阳光雨露滋养根本。

就像医庐里的药香,浓淡相宜方得沁脾;人生的劳作,张弛有度方得长久。当我们学会在“案头书卷”与“庭前月光”之间切换,在“胸中丘壑”与“脚下大地”之间平衡,便会明白:最好的“努力”,从来不是耗尽自己,而是像老松扎根、溪水长流——深蓄内力,随物赋形,如此,方能在岁月的风雨里,站成一棵既枝叶繁茂、又根系稳固的树。

(夜风掀起窗棂,吹乱了案头的《黄帝内经》,书页停在“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年”——这些两千年前的智慧,在医庐的灯火里,正照着现代人匆忙的身影,轻轻着:“慢些走,别让灵魂跟不上脚步。”)

喜欢杂论对话请大家收藏:(m.fhxs.com)杂论对话凤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道教符箓弟子 花林月下 出名真的很简单 重生之生活是美好的 1980,曝光绝色女知青骗婚 风水大相师 反派心尖宠:团宠娇妃飒爆了 你们选养子,我成首富你后悔? 都市医道龙神 从红海行动开始的文娱 携手校花来修仙带领娇妻去灭魔 独守红尘 嫡女归来,玄妃算天下 美女培养师 让你当指挥坐镇后方,你带头冲锋 千金养成 身为虫修,灵虫有亿点强合理吧 乱入凡人,还能活一年 驸马他恃宠而骄 血樱散漫
经典收藏 红楼:每年一百万叫我怎么花? [综]和也的幸福生活 水浒白话版 醉僧怀素 奸臣滚开,朕要当千古明君 理科学霸的三国 娘子别怕,夫君助你成神 麦城悲歌与武圣传奇 给崇祯出点子:抓经济,搞钱 大秦帝国之降生嬴氏宗族 迷失在一六二九 搞钱搞钱搞钱! 让你替公子科举,你直接官拜宰相? 一代战将 红楼:开局离贾家我无敌战神归来 为国付出十八载,回来废长立幼? 我在现代留过学 一品奸臣 大明小财神 朱棣是我爹,豪横点怎么了?
最近更新 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无敌六王爷 大明:家妻上将军 乱世求生,打猎养活双胞胎 凉州血 大明朱棣:好圣孙,汝当为千古一帝! 风流大宋 呢喃诗章 元初小道士纵横天下 我!崇祯,带着港口穿越大明 史前部落生存记 从烽燧堡小卒到权倾天下 穿越大唐发现被人戴了帽子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 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 我,大楚最狂太子 十国风华
杂论对话 爱吃燕麦麸皮的念儿 - 杂论对话txt下载 - 杂论对话最新章节 - 杂论对话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