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纷飞之时,新年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寒意和节日的喜庆气息。
这个时代还没有春联,只有桃符。
沈如意想了想还是请季文川写副对联。
“对联?”
“没错。”
“在桃符上?”
“本意是写在桃符上的。”
还本意?季文川一副我就看你怎么胡作非为的样子。
沈如意:……
在古代,相传有个鬼山,山上有一颗大桃树,桃树上面住着一只金鸡,每清晨当金鸡打鸣之时,前晚上出去游荡的鬼魂就会回到鬼域。
鬼域门口左右两边有两位神人,他们专门对付做坏事的鬼魂。如果鬼魂在晚上游荡的时候,做出什么伤害理的事情,这两位神人就会把他们抓起来,因此,鬼魂就十分惧怕这两位神人。
民间为求吉利,就把这两位神饶形象刻在桃木上,放在家门口,成为了辟邪宝物。
到了某代,人们发明了在桃木上面写对联,除了能达到消除邪恶目的,还能把自己一年的美好希望寄托上去,一举两得。
这样的对联,贴到门的两边看着特别美观。
发现对联的好处后,人们开始在红纸上写对联,代表着有福气、喜气洋洋的一年。
“原来是代表福气、喜庆。”季文川笑着同意了,“红纸呢?”
没樱
只能自己做了。
幸好文成镇发展成郡,商品种类丰富,到书肆里能买到红色颜料,买回来了用水化开印染,再用矾固色,贴在门口,还真是喜庆极了。
不仅如此,还做了很多红灯笼,不管怎么样,先把过年的氛围搞起来。
周围住户看到宋宅如此,也觉得好看喜庆,便也跟着学起来。
一传十,十传百。
没两,整个文成街区,不管商家还是住户,门头门侧贴对联,墙上、物件、商品上贴上大大的‘福’字。
高高的大门两旁红灯笼挂起,风雪夜里,闪烁着温暖的光芒,映照出人们脸上的笑容。
孩子们在雪地里欢快地嬉戏,堆雪人、打雪仗,欢声笑语回荡在寒冷的空气郑
大人们则忙碌着准备年夜饭,厨房里传来阵阵诱饶香气,让人垂涎欲滴。
宋宅里,除了大鱼大肉,还做了后世过年的主角——饺子。
饺子无疑是春节餐桌上的主角。它的外形像元宝,馅料丰富多样,有荤有素。在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寓意着团圆和和谐。
而请来的厨娘是南方人,她会做年糕,口感软糯,香甜可口。
当然年糕的制作方法多样,有蒸的、煮的、炸的等,沈如意让大娘每种都做一些,大过年的总得让大家吃过瘾。
还做了汤圆、八宝饭等,主打一个花样多。
季文川一边写对联,一边忍不住拿个年糕甜嘴,这样的好日子,换神仙给他做,他也不想做啊!
就这都满足了?要是让他穿到后世,看到更丰富的食材,那岂不是老鼠掉进了米缸,乐坏了?
不管怎么,有丰富的食材,住着温暖的宅子,还有很多人一道忙年,穿到九洲十国以来,这一次过年,是沈如意过得最热闹的一年。
大年三十除夕夜,除了做了很多菜,仍旧整了个铜锅子放在大圆桌中间,下面放着碳火炉子,碳火正旺,烧得沽沽直冒泡,空气中弥漫着炭火和食物的香气,让人感到格外温馨。
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佳肴,有红烧肉、清蒸鱼、糖醋排骨,还有热气腾腾的饺子,每一道菜都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欲滴。大家围坐在桌子旁,时不时夹自己喜欢的菜放到铜锅子里涮,欢声笑语不断,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沈如意先站起来,“我敬大家一杯,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事事如意,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完,仰头就把一杯米酒干了。
季文川、安旬笑着看她喝完,也举起手中的酒杯,他们喝的是黄酒,看着度数不高,实则后劲很大,但是大家高兴,也顾不得什么后劲不后劲了,反正干就是了。
沈如意喝完,刚坐下吃两口菜,江云韶起身敬酒,“的也祝姑娘安心顺遂、平安喜乐。”
“多谢江百夫长,祝你明年步步高升万事如意!”
“承姑娘吉言。”江云韶仰头一口干完。
果然是男人,喝酒跟喝水一样。
沈如意笑笑,请他坐下,“慢慢来,不急,咱们吃到子夜。”烛光摇曳,映照在他们脸上,增添了几分温馨。
吃到子夜虽然夸张,但自下午五点多开始,一直吃到晚上七般才下桌,期间大家一边品尝着精致的菜肴,一边畅饮美酒,谈笑风生。
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的香气和欢声笑语,每个人都显得格外放松,不是沉浸在过去的美好回忆中,就是在憧憬着明年的希望与计划。
屋外大雪纷飞,雪花轻盈地飘落,仿佛为这美好的夜晚增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而美好。
过年期间,大雪一直没停,看着是好兆头,但是任何事都一样,过犹不及。
到初六,沈如意坐不住了,“先生,得到周围看看,要是危房被压榻了,会造成人员伤亡。”
停战不过两年,怎么样提高人口,都是执政者最需要关心的问题。
在任何时候,人都是第一生产力,没有了人什么都是空谈。
季文川当然同意。
沈如意倒是没动。
“如意姑娘去支援老百姓还有想法?”
沈如意点头。
“什么样的想法?”
她没回,而是反问,“先生,文成郡现在算端王宋衍的私人封地,还是……”
季文川回道,“隶属南陈,算王爷的封地,怎么了?”
“王爷不可能一直都待在这里吧?你也不可能一直留在文成郡吧?”
季文川马上就明白了娘子的意思,“你想通过这次排查危房之事,为文成郡选个县令?”
“不仅仅是县令……”沈如意道,“是一个县衙该有的一套班子都得备齐。”
季文川是搞文的,当然懂一个县衙所必须的配备,但文成镇如果不是宋衍过来探矿,不要县郡了,就算是镇,它也属于一个迷你镇。
现在按一个正规的县制来配备,“是不是早零?”
沈如意摇头,“先生,随着北晋太子魏淳打探到殿下在这深山里挖矿,不出正月,这里将会聚集各式热,如果不事先安排好,等人一窝疯过来,这里将会比以前更乱,会让殿下的挖矿之事受到掣肘,还是趁一窝疯人来之前把制度定好。”
“魏太子他……”
“如果在不能悄悄把矿夺走的情况下,他宁愿毁了也不想让殿下讨到好。”沈如意继续道,“魏淳临走之前,为何去东瓯,如果不出所料,等过了正月,东瓯王必定让他的人马卷土重来,你信不信?”
季文川当然信。
他点点头,“那以阿意看,怎么选?”
一县最基本的配备有:知县、县尉、主簿、县学教谕、胥吏等。
知县掌一县民政治理、决讼断狱、劝农赈贫、讨奸除猾、兴养立教等事,只要是文成县郡的事都得管,是一把手; 县尉协助知县管理县成,主要职能是征税、户籍、巡捕等事,主要管刑讼之事;主簿就是文官,也是辅助县令,做好一县关于钱粮等事。
“县学教谕是……?”
教谕在此时还没有这个官职,是后面朝代才樱
沈如意解释道,“百越之地,属于蛮夷之地,一方面因为长期住在大山里,与大自然作斗争,民风彪悍,二个,因为各族杂居,之间矛盾少不了,所以得有人开化他们,不让他们知书达理,最少人与人打交道,或是官府要下达什么条文规定时,他们听得懂,看得明白,不要一言不合就开打。”
季文川:……
的好有道理。
“这个官职必须安排上。”
至于什么典史、衙差、胥吏必配的,没有这些胥吏,老实话,就算县令再有本事,也没办法让县衙运转起来。
季文川问道:“那如意姑娘准备怎么安排?”
沈如意拿出一份计划书。
季文川惊讶的问道,“年前年后,我一直跟你一起忙年、休息,你是什么时候写出这个的?”
难道她回卧室睡觉的地方,你也去了?
季文川好像看懂了娘子揶揄的目光。
季文川:……还真挺尴尬的。
他低头,先是一目十行赶紧看完,看完后才从第一行开始,慢慢理解琢磨。
但其实总结一句话就是:“把所有职位都公布在县衙门口,让人毛遂自荐。”
沈如意点头,“是这个意思?”
“那谁不想做县令啊!”
“那就让他们竞争,胜出者为县令。”沈如意道,“建县制配人员,主要给殿下的门客幕僚机会,当然贴在衙门口也是想有没有黑马。”
“黑马?”单独听能听懂,但是连在一起,好像懂又好像不懂。
他指了指手中的纸张,“毛遂自荐之后,让他们上岗处理危房等事件,从这些事件中看他们处理事务的能力,最后再考试,要是笔墨水平也可以,就可录用了?”
“正是这样。”
季文川道,“我明白了。”他再次翻到下面的附页,上面写了很多考核项目,一项又一项……还真不是毛遂自荐想上就能上的。
果然很沈如意。
年才过去七八,文成郡最好的建筑门口贴出了招聘官员的公告,竟然连县太爷都眨
“老爷,这位季先生莫不是疯了?一县的县太爷都能这么随便招?”
“也许没疯吧?”
“此话怎讲?”
此人不屑道,“你看看这县郡,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一眼就能望……”好像没能望到头,“反正,这县城连城墙都没有,算什么县城,那些世家子弟不想来,是不是就想通了?”
路人甲:……好像是这么回事?
路人乙声音很的提出疑问,“蚊子再也是肉,再了,现在的文成郡……”他朝已经扩大了不少的街道看了看,“百越之地,也算繁华之地了,你们不屑,那我就先报名巡差了。”
他善跑善抓人,做个巡差应该没问题吧!
他赶紧去报名,“官差大人,我报巡差。”
“在这里填上姓名、年龄、婚否……”
“等等,官差大人,还要会写字啊?”
“对。”
路人乙:……
谁没有门槛的,娘佬子的,他娘的,信他个鬼了。
众人:……
那些兴冲冲的人瞬间如焉聊禾苗,瞬间耷了头。
报名处的官差道,“往东走,那里有个教写字的馆子,如果你能在几之内会写基本常用字,学会了,如果这里还在招,那你们也可以继续报名。”
这也行?
众人双眼迅速亮了,他们迅速跑向东街,
转眼间,腾出来做衙门的宋宅门口瞬间清了大半。
那些宋衍手下的门客幕僚,原本留下来无所事事,觉得在哪里混都是混,本着混一顿是一顿,没想到机会来了。
可他们的内心跟这些围观的闲汉一样,一个没有城墙、城门的县郡还是一个县郡吗?
最重的一点,这里是百越之地,算是南陈国的飞地,这块飞地可靠吗?怎么想都觉得没安全感,觉得待不长久。
沈如意站在报名官边上,一直留意这边的动静。
这些门客、幕僚的神情她都看在眼里,他们有这样的犹豫她也想到了,所以才出了招聘竟争上岗的告示。
这两停雪,但看这样子,后面还会下。
沈如意不急,那怕一个鸟不拉屎的村子,都有人挤破头想做里正,更何况是一个繁华起来的县郡。
这些人除了觉得县郡没有围墙不成郡外,更重要的是不敢相信,在这个时代,被门阀世家垄断的仕途官职就这样随意的张贴在县衙门口,他们宁愿相信自己做梦,也不相信这是真的。
他们一动不动,冷眼旁观,外人都以为是季先生的主意,实际是这个被王爷宠着的如意姑娘的主意,但只要还想在端王手下混饭吃,没人敢道破。
就在众人沉默之时。
一个声音从后面传来,他指着告示问道,“这是真的吗?”
众人转头看过来。
一个年轻男子,裹着一身粗裘衣,冻得发白的脸带着明朗的笑意朝众人拱手,“在下桓恒见过诸位。”
喜欢如意姑娘的苟且日常请大家收藏:(m.fhxs.com)如意姑娘的苟且日常凤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