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公传奇

王钟亭

首页 >> 济公传奇 >> 济公传奇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诸天从四合院启航 迎良人 草根石布衣 修行之征途 邪帝宠上瘾:萌妃,太娇羞! 重生归来之大小姐仇要报钱要赚 罗刹岛上觅芳踪 17岁,她为祖国光辉而奋斗! 京色夜浓 穿越斗龙:在无尽世界当幕后黑手
济公传奇 王钟亭 - 济公传奇全文阅读 - 济公传奇txt下载 - 济公传奇最新章节 - 好看的N次元小说

第545章 辨冤力谏 送丧全谊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却广陵王刘荆,自奉诏回国之后,仍然怀着异图,暗中引入术士,屡屡与其商量谋议,刘荆看明帝没动他,还以为可以干得更大一点呢。永平十年(58年),羌人造反时,且日望西羌有变,可借防边为名,称兵构乱。事为汉明帝刘庄所闻,特将他改封为广陵王。

可是,刘荆仍然不思悔改,到封地后,又私下里问相士:“我长得像先帝,先帝三十岁当皇帝,我今年也三十岁了,可以起兵吗?”

相士心想:“您要造反?我可不想陪着送死”。于是,向郡国的官员打了报告。

地方官当即奏闻,东汉朝廷遣使者前往责问,刘荆因逆谋发觉,不免感到惊惶,害怕汉明帝问罪,于是就自己进了监狱。

汉明帝尚不忍加罪,于是只是裁减了刘荆的卫队以及随从,未过分追究此事。另外命国相中尉,代理国事,慎加约束。没想到刘荆不肯改过,不久,刘荆安排了巫师运用巫术诅咒汉明帝,结果汉明帝刘庄马上又知道了这个事情。刘荆终于明白,想造反是不可能的。罪恶的理想由此破灭,于是他在绝望中自杀了。

刘荆胆如此,何必主谋?汉明帝因刘荆为同母弟,格外怜恕,仍赐谥为思王。嗣且封刘荆之子元寿为广陵侯,食荆故国六县,又封元寿之弟三人为乡侯。刘荆死逾年,东平王刘苍入朝,时在永平十一年。寓居月余,辞行归国。汉明帝送至都门,方才与其告别。及还宫后,复怀思不置,特亲书诏命,遣使赍给东平太傅,诏曰:

辞别之后,独坐不乐,因就车归,伏轼而吟,瞻望永怀,实劳我心。诵及采菽,以增叹息。采菽见诗经,系子答诸侯诗。日者问东平王:处家何等最乐?王言:为善最乐。其言甚大,启予多矣。今送列侯印十九枚,诸王子年五岁以上能趋拜者,皆令带之,王其毋辞。

原来汉光武帝十一子,惟临淮公刘衡,未及王封,已经殇逝,尚有兄弟十人,除汉明帝得嗣统外,要算东海王刘强,及东平王刘苍,最为循良。刘强逾壮即殁,事见前文;刘苍却持躬勤慎,议政周详,比东海王刘强更有才智,所以保全名位,备荷光荣。独楚王刘英为许美人所生,许氏无宠,故刘英虽然得沐王封,国地却是最为贫。

汉明帝嗣阼,系念亲亲,却也屡给赏赐,并封刘英的舅子许昌为龙舒侯。偏刘英心怀非望,居然有觊觎神器的隐情,前次访求佛法,并不是有心清净,实欲仗那佛氏灵光,呵护己身。暗地里私刻图印,妄造灵符。

到了永平十三年间,忽然有一男子燕广,来到宫阙之下报告叛变之事,向朝廷弹劾楚王刘英,他与渔阳人王平、颜忠等,造作图书,谋为不轨等语。

汉明帝得书,发交有司复查。有司派员查明,当即复奏上去,略称楚王刘英招集奸猾,捏造图谶,擅置诸侯王公将军二千石,大逆不道,应处死刑。

汉明帝以至亲兄弟不忍杀之,但夺刘英的王爵之位,徙刘英至丹阳泾县,尚赐汤沐邑五百户;又遣大鸿胪持节护送,使乐人奴婢妓士鼓吹随校刘英仍得驾坐辎軿,带领卫士,如有游畋等情,准卫兵持弓挟矢,纵令自娱。子女既受封侯主,悉循旧章,楚太后许氏,不必交还玺绶,仍然留居楚宫。

当时司徒范迁已殁,调太尉虞延为司徒,复起赵熹行太尉事。楚王刘英阴谋泄露,先有人告知给虞延。虞延因藩戚至亲,未便举报揭发,延捱了好几日,即由燕广上告,惹动皇帝大怒,且闻虞延搁住不奏,传诏切责,虞延惧罪自尽。又枉死了一个。楚王刘英至丹阳,得知虞延不为奏明,尚且遭谴,自己恐再招奇祸,索性也自杀了事。

楚国存三十三年而除。皇室遣光禄大夫给刘英吊唁祠祭,按照法制赐赠丧物,又加赐列侯印绶,以诸侯礼葬其于泾县。由于刘英广结下名士,故汉明帝“穷治楚狱”达数年之久,牵连的范围极广,被处死或流放的有几千人,被关在监狱的也有几千人。后来袁安任楚郡太守,才平息了此次狱事。

何必兴此大狱?先是光武帝舅樊宏,曾受封寿张侯,光武帝母为樊重女,樊宏之子樊倏承袭父爵,累世行善,戒满守谦。

汉明帝因东平王刘苍,亲而且贤,特将寿张县移益东平,改封樊倏为燕侯。樊倏弟弟鲔曾经求楚王刘英之女为子妇,樊倏从旁劝阻道:“前在建武年间,我家并受荣宠,一门五侯,樊宏兄弟,并得封侯。当时只教一语进谏,便是子得尚主,女得配王,不过道忌盈,贵宠太过,适足招灾,所以可为不为。今我家已不如前,怎得再联姻帝族?且尔只有一子,为何弃诸楚国呢?”

樊鲔不愿从谏,竟为儿子樊赏娶得刘英之女。及楚狱一起,樊倏已早逝,汉明帝曾闻樊倏前言,且追怀旧德,令樊倏诸子俱得免坐。

曾经楚王刘英谋反,暗地里搜求下的人才。等到谋反之事被发觉,汉明帝刘庄得了这份记录名册,有尹心名字,于是传令让尹薪廷尉的监狱。

陆续与主簿梁宏、功曹史驷勋及掾史五百余人去洛阳诏狱接受审讯,诸吏不堪痛楚,大半已经成为死人,只有陆续、梁宏、驷勋受到各种酷刑拷打,肌肉溃烂,始终没有供认服罪。

陆续的母亲从遥远的家乡赶到京师,打听消息,但罪案特别严重,没有办法与陆续见面。母亲只能做好饭菜,交给门卒转送给陆续。

陆续虽然被打得遍体鳞伤,但话时情绪激昂面不改色,只对着饭菜悲泣不止。使者觉得奇怪,问他是什么缘故。陆续:“母亲来了,不得见面,所以落泪。”

使者大怒,认为门卒通风报信,要召来审讯。陆续见状,解释:“我是因为吃了食物和喝了肉羹,才知道是出自母亲之手,所以知道是母亲来了,不是别人告我的。”

使者问:“为什么知道是你母亲所作呢?”

陆续道:“母亲切肉从来都是方形的,切葱按一寸为标准,我是根据这个知道的。”

使者向客舍询问得知陆续的母亲果然来到京城,心中暗自赞赏,上书陈述他的故事,汉明帝为此感慨不已,于是下令赦免了尹腥人,让他们返回故乡,终身禁止做官。虽得不死,痛苦已经吃得够了。

颜忠、王平,连坐楚狱,情罪最重,自知不能幸生,索性信口扳诬,竟将隧乡侯耿建、郎陵侯臧信、护泽侯邓鲤、曲成侯刘建等人,一股脑儿地牵引进去。

四侯到庭对簿,都与颜忠、王平,素未会晤,何曾与谋?问官不敢代为表白,还想将他们诬告连坐。

这个时候,寒朗以谒者的官职暂时署理侍御史,与三府属官一同审理楚地颜忠、王平诉讼的案件,供词牵连到隧乡侯耿建、朗陵侯臧信、护泽侯邓鲤和曲成侯刘建。耿建等人从来没有见过这两个人。这时,汉明帝感到非常愤怒,官吏们恐惧不安,所有牵连到的人,一律深陷其中,没有敢为他们求情以得宽恕的。

寒朗为他们的冤屈而感到悲伤,就独自试着问颜忠、王平有关耿见等人容貌的事情。他们两个人仓促惊遽不能回答。寒朗知道其中的奸诈,于是上书耿建等人不是邪恶之人,只不过是被颜忠、王平诬陷而已,怀疑下无辜之人大多与此类似。

汉明帝刘庄听后,于是就召寒朗入宫,问他:“耿建等人即便像你的这样,颜忠、王平为什么要牵连他们呢?”

寒朗:“颜忠、王平知道自己所犯的罪责不可饶恕,因此就胡乱检举,希望以此表明自己。”

汉明帝:“即便像你的这样,四侯没有罪,你为什么不早奏,致使案件延续这么久拘囚到了现在?”

寒朗回答:“我虽然审理此案没有发现他们犯罪的事实,然而担心四海之内另有揭发的人,因此没有及时上奏。”

汉明帝闻言,大骂,道:“官吏动摇不定,怀有二心,赶紧拿下。”

左右的人正要把他拉下去,寒朗:“希望完一句话再死。臣不敢欺骗,只想帮助国家而已。”

汉明帝问:“谁和你一起写的奏章?”

寒朗回答:“我自知罪该灭族,不敢玷污别人,确实希望陛下您醒悟而已。在审问犯案的人时发现,他们都的是妖恶的大事,这也是臣子憎恶的事情,现在审案的官员宁可重泞多判不敢轻泞少判,认为这样以后就不会受到追责。”

寒朗接着道:“因此,拷问一个牵连出十个,拷问十人牵连到百人。公卿大人们朝会,陛下您问我们得失,大臣们都长跪着回复,原有的律制,大罪祸及九族,陛下您大恩大德,只是处罚到犯罪者本人,下非常幸运。等到大臣们回到家,口中虽然不,却在屋内暗自仰头叹息,没有人不知道冤屈,可是没有人敢违逆你。我今陈述的,即使死了也不后悔。”

这个时候,汉明皇帝刘庄的神色才慢慢缓和了下来,就叫寒朗出去。

过了两,汉明帝刘庄亲自摆驾洛阳监狱审查囚徒,清理出一千多人。

后来,王平、颜忠死在监狱中,寒朗就把自己关押起来。正赶上皇帝刘庄下诏赦免,免去官职,释归薛县故乡。

任城令袁安,字邵公,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省商水县)人。

袁安的祖父袁良学习《孟氏易》,在汉平帝时以明经被举荐,后官至成武县令。袁安年轻时继承祖父的学问,为人很庄重、有威信,被州里人敬重。最初担任县里的功曹,有一次,袁安带着檄文到州从事那里办公,从事托袁安捎封信给县令,袁安:“您是为公事,自有邮驿替您传送;如果是私事,就不应找我功曹。”便辞谢不肯接信,从事有些害怕,就没有拜托他。后来,袁安被举荐为孝廉,先后担任阴平县长和任城县令。他所任职的地方,官吏百姓都既畏敬又爱戴他。

永平十三年(71年),楚王刘英谋反案交给楚郡核实。次年,三府(太尉、司空、司徒)推荐袁安办理此案,认为他能处理复杂的案件,汉明帝任命袁安为楚郡太守。当时受刘英供辞牵连被关押的有几千人,汉明帝大发脾气,而办案人又急于定案,严刑威逼不少人招供,误判死罪的很多。

袁安到郡里后,先不进衙门,而到监狱去,审理那些无没有明显证据的,逐一上报,让他们出狱。府丞掾史都向袁安叩头力争,认为但凡是附和刘英的,按法律都与刘英同罪,袁安不同意。他:“如果不合律例,我负全责,不连累你们。”于是分别一一上报。汉明帝感动之下觉悟,当即同意袁安的请求,因此被释放出狱的人有四百多家。

汉明帝且下诏大赦,凡谋反大逆,及诸不应宥诸囚犯,尽令免死,许得改过自新。

永平十四年(72年),袁安被征召任河南尹。袁安任河南尹时,政令非常严明,但他从来没有因贿赂罪来审讯人。

他常常:“但凡做官的人,高一些就希望担任宰相,下低一些也希望能担任州牧太守,在圣明之世禁锢人才,这是我不忍心去做的事。”

听到这话的人,都很感动,并勉励自己要廉洁奉公。袁安在职十年,京师雒阳的政纪很整饬,他的名声深得朝廷看重。

楚王狱案无疑是汉明帝在位时期最为严苛统治的一个典型的缩影。

汉明帝在严苛的统治之下,除了普遍的严厉律法外,还施行了大量详细的法律规定。据统计,汉明帝在统治时期颁布了超过五千条的法律条文,其中约有五分之一是关于死刑的规定。

当时为了逃避严苛的法律制裁,一些普通百姓不得不流离失所,成为流民。

汉明帝为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子弟在南宫创办学校,称为“四姓侯学”,并设置五经师(教授儒家经典的教师)进行教育。 ??

汉明帝在南宫设立太学,吸引大量学生就读,包括匈奴贵族也派遣弟子远赴求学。该校规模庞大,鼎盛时期学生人数达万人以上。 ??

这两类学校均以儒家经典教育为核心,旨在强化外戚与皇室子弟的儒家修养,维护统治秩序。

义士如范式、李善等人,俱由公府辟举,破格录用。

范式,字巨卿,山阳郡金乡县(今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人氏,少游太学,和汝南郡人张劭是好朋友。

张劭,字元伯。后来两人一起告假回乡,范式对张元伯:“两年后我要回京城,我会去拜见您的父母,看看您的孩子。”然后就共同约定了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快到了,张元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母亲,让她布置好酒食恭候范式。

母亲:“都分别两年了,千里之外约定的事情,你怎么就这么相信他呢?”

张元伯回答:“巨卿是讲信用的人,一定不会违背诺言。”

母亲:“如果真是这样就该为你们酿酒。”到了那,范巨卿果然来了,二人升堂互拜对饮,喝得十分畅快后才相互告别。

范式当了郡里的功曹。后来张元伯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同郡的郅君章、殷子征早晚尽心照料着他。

张元伯临终时长叹:“不能看到我的至死不相负的朋友,真是万分遗憾啊!”

子征:“我和君章对您如此精心,还不能算是至死不相负的朋友,你还要找谁?”

张元伯:“像您二位这样是我活着时的好朋友。山阳郡的范巨卿才是我的至死不相负的朋友。”不久张元伯就死了。

一,范式突然梦见张劭带着黑色帽子,帽子上垂着缨带,急匆匆地走来,叫他:“巨卿,我在某一死了,要在某一时下葬,永归黄泉。您如果还没忘了我,能不能再见我一面?”

范式惆怅地惊醒,悲伤长叹,大哭一场。他把事情全部向太守做了报告,请求让他前去奔丧。太守虽然心里并不相信,但不忍心违抗他的深情,于是就允许了这件事。

范式于是穿上为朋友吊丧的服装,到了张元伯下葬的那,坐着快马奔赴到那里。范式还未赶到时灵柩就已经出发了,到了墓地要下葬了,但灵柩却不肯进入墓穴。

张元伯的母亲抚摸着灵柩:“元伯,难道你还有什么未聊心愿吗?”于是就停下灵柩等了一段时间,就看到有辆白马拉的素车远远嚎哭而来。元伯的母亲看着那车就:“一定是范巨卿来了。”巨卿一到就叩拜灵柩:“元伯,您可以走了。生死异路,从此永别了。”参加葬礼的一千多人全都感动的流下眼泪。范式就拉着引棺的绳索牵引灵柩,灵柩这才缓缓向前。然后他又留在坟地,为张元伯修坟种树才离开那里。

后来范式又回到了京城,到太学去求学。当时长沙的一个儒生叫陈平子的也在一起求学,但和范式从未见过面,平子染病快要死去,对他的妻子:“我听山阳郡的范巨卿,是节烈的贤士,可以以死相停我死后把尸体浅埋在巨卿的门前。”

完,陈平子然后就撕下一块白布写了一封信留给范式。他死后,妻子就遵照他的遗言去做。当时范式正好出行刚刚回来,读了信看见坟墓,感伤不已,哭着向坟墓作揖,把他当做自己的死友。然后就护送照料平子的妻儿,亲自把灵柩护送到临湘。在离目的地四五里的地方,他就把白布写的信放在灵柩上,哭着告别离开了。平子兄弟得知这件事,马上就去找他,但再也找不到。长沙的上计掾史到京城办事时,上书表彰范式的事迹,三府都要征辟他,他都没有应召。

范式被举为州郡的茂才,四次升迁至荆州刺史。南阳友人孔嵩,家里贫穷,父母亲又都老了,于是改名换姓,被雇做新野县阿里街的卒。范式巡视新野,县里选了孔嵩做导骑欢迎范式。范式认识他,叫住孔嵩,挽着孔嵩的手臂道:“你不就是孔仲山吗?”相对叹息,谈到平生的经历“:从前我与你都穿着长袍,在太学里学习,我蒙受国家的恩德官至刺史,你竟隐瞒着自己的身份,处在卒伍,实在可惜啊!”

孔嵩:“侯嬴长期做着夷门卒,看守城门,非常快意。孔子想住在九夷,不嫌鄙陋。贫穷是读书饶本分,难道这是鄙贱吗?”范式令县令另派人代替孔嵩,孔嵩认为先被雇佣,日期也未满,不肯离去。

孔嵩在阿里,正身厉行,街里的子弟皆服其训导。于是公府征召去京师,在途中住在下亭,盗贼偷了他的马,不久得知是孔嵩的马,就互相指责道:“孔仲山是个好人,难道也可以侵犯的吗?”于是送马谢罪。后来孔嵩官至南海太守。范式后来升迁至庐江太守,享有威名,死在任上。

可见得义士所为,穷达不移,正自有一番德业哩!

就是李善亦南阳人氏,从前李善原是淯阳县李元的仆人。建武年间疫病流行,李元家里人一个一个相继病死,只有一个孤儿李续生下来,仅几十,家里赀财成千上万,奴婢们私下商量,想把李续也杀了,大家好分了这些财产。

这个阴谋被李善得知,他决定保护少主人,但是他一个人,势单力薄,自己恐怕也无力回。没办法,李善只好带着李续远走高飞。

那晚上,李善趁其人不注意,偷偷把李续抱了出来,然后趁夜色离开当地,隐藏在山阳瑕丘界中,亲自哺养,喂饭喂水,避暑避寒,备尝艰苦。

李续虽然在怀抱,李善对待他无异于年长的主人,有事就跪着请示禀告后再做。乡里为他的行事所感动,都跟着他遵守道义。

等李续长到十岁的时候,李善带着他回到本县,重理旧业。主仆二人直奔县衙,击鼓鸣冤,向当地县令状告李家奴仆,侵吞李家财物,意图谋杀幼主。

当地官员了解到李善的忠义事迹后,被他深深地感动了,决定为李续平反冤情,官府统统把那些贪污主人财产的奴仆全部捕杀了。

这个时候,钟离意任瑕丘令,上书推荐李善的事迹。光武帝刘秀下诏令授李善和李续都为太子舍人。

汉明帝刘庄在位时公府征召,李善因能治理难治的地方,被升日南(越南境内)太守。自京师去到职,路经淯阳,经过李元的坟墓,在一里之外,就脱去朝服,拿着锄头除草。拜墓罢,哭泣悲伤不已,自己亲手炊饭,执鼎俎祭祀李元。流泪:“君夫人,善在此。”尽哀,几后才走。到官,以仁爱为政,感化异俗。升九江太守,未到,在路上病死。

李续为李善持孝服,如丧考妣,后来亦官终河南相,以德报德,两贻令名,岂不是行善有福么?唤醒世人。

东汉明帝时,王乔被任命为邺县县令。他治理地方,政令清简,不扰百姓,吏民皆称其贤。然而这位县令却有一桩奇事,令邺县上下颇感神秘。

每逢初一、十五(朔望之日),王乔必然会离开县衙,前往京城洛阳朝见当今子。此去洛阳,路途迢迢数百里,常人往返非数日不可达。然而王乔清晨之时离开衙门,傍晚时分必能安然返回,且神色如常,仿佛只是去邻县走一遭而已。

更为奇怪的是,从来不见王乔乘坐车马,亦不见有随从相伴。问他如何往返,王乔只是淡然一笑,答曰:“承蒙朝廷恩典,自有便利。”

此事渐成邺县一谜。有人猜测他身怀缩地奇术,有人疑是鬼神相助,但皆无实证。消息传到京城,汉明帝亦感惊异。他召来掌管文历法、兼察异闻的太史令,问道:“王乔每次朝见,来去如风,不见车骑,卿可知其中奥妙?”

太史令闻言,沉吟了片刻,方才奏道:“臣闻邺县内有异气,或者与此事有关。陛下欲知其详情,可等待王县令下次朝见之日,命人暗中留意,观察王县令来时乘坐何物。”

汉明帝听了太史令的建议,认为可行,于是依言。待到下月初一,王乔如常入宫朝见。汉明帝早已安排太史令率数名精干卫士,隐蔽在洛阳城外的必经的官道旁,凝神观察。

清晨时分,薄雾未散。护卫士兵们屏息凝神观察,忽然看见东南方的际,有两个黑点由远及近,速度极快地飞过来。初时如飞鸟,转瞬间已经来至近前。众人定睛细看,不由得大吃一惊!那竟是两只硕大无比、羽毛光洁的野鸭(凫)!双凫并翼齐飞,姿态矫健,破空之声清晰可闻。更令人瞠目的是,在那双凫背上,端坐一人,青衫布履,神态安详,正是邺县令王乔本人!

只见双凫飞临城郊,缓缓降低高度。王乔轻拍凫颈,那双凫便如通灵性,稳稳降落在官道旁的草地上。

王乔从容地从凫背上跨下,整了整衣冠,双凫则安静地立于一旁,引颈梳理羽毛。

太史令与卫士们看得真切,心中震撼无比。待到王乔入城后,太史令连忙命卫士悄悄靠近那双凫鸟,意图捕捉。谁知那对凫机警异常,见有人来,立时就振翅欲飞。卫士们慌忙扑上,七手八脚,总算网住了一只,另一只却长鸣一声,冲而起,瞬息消失在云端。

众人将捕获的野鸭带回宫中,呈于汉明帝御前。汉明帝刘庄与群臣们围观,见此凫形貌与寻常野鸭无异,只是体格更为雄健而已,目光炯炯有神。汉明帝命人好生看管,待王乔朝见完毕,再行询问。

朝会结束,汉明帝单独召见王乔。他指着笼中野鸭,含笑问道:“王卿每次往返京洛,所乘便是此物吧?”

王乔见事已至此,便不再隐瞒,躬身答道:“陛下圣明,此乃臣之代步。”

汉明帝闻言,大感兴趣,于是又问道:“此凫从何而来?竟能负人疾飞?”

王乔微微一笑,并未直接作答,只是道:“此物本为陛下所赐,臣不过善加驱使而已。”

汉明帝闻言,愕然道:“朕所赐?卿何出此言?”

王乔解释道:“请陛下命人取臣四年来朝见时,每次入宫门所呈之门籍符信来观。”

汉制,官员入宫,需将一块刻有官职姓名的木牌(称为“门籍”或“符”)交予宫门守卫查验登记,离宫时再取回。

汉明帝闻言,即刻命掌管宫禁的官员,取来王乔历年呈交的门籍符信。

很快,几块相似的木符呈于御案。王乔拿起其中一块,又指了指笼中野鸭,对汉明帝道:“陛下请看。”

众人目光聚焦。只见王乔手中那块木符,其形状大,竟与笼中野鸭的一只脚掌相差无几!王乔放下木符,轻叹一声:“此符离臣日久,已失其灵性了。”

言罢,王乔对着笼中野鸭,口中似默念了一句什么言语。

笼中野鸭似有所感,忽然引颈发出一声清越的长鸣!紧接着,在汉明帝与群臣惊骇的目光注视下,那只被关在笼中的野鸭,周身泛起一层柔和的光芒,形体竟然开始迅速虚化、变化!羽翼收拢,利爪收缩变,最后化作了一只厚底方头的官靴(舄)!那靴子质地似木似革,纹路古朴,静静地躺在笼底,赫然正是王乔脚上所穿官靴的另一只!

大殿上一片死寂。汉明帝与群臣目瞪口呆,半晌无言。原来王乔往返京洛所衬“飞凫”,竟是他脚上所穿的靴子所化!而每次入宫交验的门籍符信,便是其中一只靴子所变。离宫之时,他取回符信(靴子),双舄合璧,便可再化飞凫,载其归去。

汉明帝恍然大悟,心中既惊讶且佩服,情不自禁地感叹道:“卿真乃神人也!”欲重加封赏,更欲留其在朝中为官。

王乔却躬身辞谢,神色平静如常,道:“臣本山野散人,蒙恩牧守一方,已是逾分。今机缘已显,恐难久留于尘世。此靴既现本相,当归于陛下。邺县政务已清,吏民安稳,臣请辞官归隐。”

无论汉明帝如何挽留,王乔去意已决。他脱下脚上仅存的那只官靴,恭恭敬敬置于御前,与笼中那只恰好成对。然后,王乔对着汉明帝深深一揖,又环视殿上群臣,微微一笑。就在众人注目之下,王乔的身影竟渐渐变得透明,如同水中的倒影,最终化作一缕清风,袅袅飘散于巍峨的宫殿梁柱之间,再无踪迹可寻。

汉明帝望着御案上那一对古朴的官靴,久久不语。他命人将这对“飞凫舄”珍藏于秘府。而邺县百姓,直到朝廷派来新知县,方知王县令已然仙去。

百姓益以为神,替他立庙,号叶君祠。吏民祠祷,无不应验;若有违犯,立致祸殃。或他即是仙人王子乔,即周灵王太子晋,相传为吹笙缑岭,跨鹤升。是真是假,亦无从证实,但究不如范式、李善等人,可为世法!有诗咏道:

淑世应当先淑身,子臣弟友本同伦;

试看义士临民日,不借仙传化自神。

喜欢济公传奇请大家收藏:(m.fhxs.com)济公传奇凤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反派:禁忌女帝师尊,我无敌了! 穿越60年代,不留遗憾 五行仙府 五十年山海路 九转神体诀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星辰王 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 我在年代剧里捡破烂 修行之征途 分手后我和首富闪婚了 诸天影视:从教父开始 我有个乖崽崽叫扶苏 云其深 信仰神国 执剑写春秋 病娇邪医 天才萌宝:爹地何时娶妈咪 第一剑魔 精灵之守灵人
经典收藏 女扮男装后,我成了众人白月光 送你一束向日葵 综影视之皇上又该换个形象了 鬼灭:从大正年代开始猎鬼 拐个女配做女主 为了纯净美好的修仙界 穿越星际后,我成为了大佬的团宠 总有女主要害我 宴公侯 夏夜潮热 崩坏:重生前文明,我不死不灭 穿书后我成了五个反派崽崽的后娘 爱你成痴无人知 黛玉:都重生了谁还当病娇 攻略情敌手册[快穿] 修行之征途 数世夙缘 换亲流放?搬空库房后残王躺我怀 四合院:夫债妻偿,淮茹心态崩了 魔崽子二三事
最近更新 做皇帝又不会做,只能靠通天代 凡女修仙,从成神开始 女子武侦局之机动六科 港片:花名九龙耀,开局四大天王 神剑道尊 迫降雪港 悠悠而上 一婚二宝:帝少宠妻无节制 八零带球跑,四年后孩亲爹找来了 冰山学姐?呵呵,我选择直接白给 绝区零:如何面对好感度一百的铃 安格荣耀 娘花地儿 苟活兽世:从窝囊到反撩强大兽夫 被夺一切后我成了仙道魁首 全球贬值!我靠百亿资产盘活全家 我来,爱你 被迫成为偏执领主的娇弱伴侣 娘娘请高升 什么?高冷女神是你高中同学?
济公传奇 王钟亭 - 济公传奇txt下载 - 济公传奇最新章节 - 济公传奇全文阅读 - 好看的N次元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