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五,李义府、杜正伦和李友益被贬黜,这一事件犹如平静湖面上投入的一颗石子,引起了层层涟漪。没过几,朝堂上便开始有了新的动静。
中书令一职空缺了两个,这使得日常奏疏的传递和政令的草拟都变得缓慢起来。
官员们在私下里纷纷猜测,究竟谁会填补这两个空缺呢?各种猜测和传言在宫廷内外流传,人们都在关注着这个重要职位的归属。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十一月十三戊戌日。
早朝的钟声刚刚落下,内侍便捧着圣旨,步履稳健地走到了大殿中央。
还没等官员们来得及深思熟虑,圣旨里的话语已经如同一道闪电划破长空,清晰地传入了每个饶耳中:
“侍中许敬宗,久在中枢,熟稔政务,今暂命其检校中书令,总领中书省诸事,待日后再择定人选。”
这道圣旨的内容一传出,大殿里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惊讶和意外之声。
毕竟,许敬宗跟随朝廷多年,他的资历和能力都是有目共睹的。
早在贞观年间,他就负责过诰命的起草工作,后来又协助处理了许多朝堂上的重要事务。论及经验和能力,由他暂时接管中书令的职责,无疑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朝堂之上,众官员们交头接耳,彼此之间偷偷地交换着眼神,似乎都心领神会。
他们心里都明白,皇帝之所以让许敬宗临时接替中书省的主事之位,无非是担心中书省无人主事会耽误国家大事。
散朝之后,许敬宗不敢有丝毫耽搁,马不停蹄地直奔中书省而去。
他前脚刚踏进中书省的大门,后脚属官们便如潮水般涌了上来。这些属官们手中捧着一摞摞积攒了好几的奏疏,纷纷向许敬宗汇报着各种紧急事务。
有的属官焦急地:
“许侍中,地方上报的赈灾文书已经积压多日,至今仍未得到批复,灾民们都在眼巴巴地盼着呢!”
另一名属官也赶忙插嘴道:
“还有边军的粮草调配问题,也需要尽快定夺啊,不然军队的补给可就成大问题了!”
面对如此繁杂的事务,许敬宗并没有慌乱。他沉稳地接过属官们递上的奏疏,先大致翻阅了一下最紧急的几份,然后迅速做出决策。
他指着其中一份来自陇右的赈灾奏疏,对属官们吩咐道:
“这份陇右的赈灾奏疏最为紧要,不能再拖延了。你们先按照去年的规制拟一个批复,让当地官府立刻开仓放粮,先解燃眉之急。至于后续的手续,可以慢慢补办,绝不能因为这些繁琐的程序而耽误了赈灾大事!”
他再次拿起那份关于边军粮草的文书,仔细端详着上面的文字和数字。沉思片刻后,他缓缓道:
“程名振那边刚刚结束一场激烈的战斗,士兵们经历了艰苦的征战,如今寒冬将至,他们过冬的粮草绝对不能短缺。”
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充满了决断和威严。
众人皆知,边军的粮草供应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稳定,绝不能有丝毫马虎。
接着,他略作思考,继续吩咐:
“让户部先设法凑出一半的粮草,以解燃眉之急。至于剩下的部分,就从关中粮仓调集吧。务必确保今就把调令发下去,不得延误。”
属官们闻言,连忙齐声应道,表示一定会尽快办妥此事。然后,他们迅速转身离去,脚步匆匆,显然不敢有丝毫耽搁。
随着属官们的离去,原本略显冷清的中书省,瞬间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忙景象。人们来来往往,忙碌地传递着各种文件和消息,气氛紧张而有序。
有年轻属官私下里声嘀咕:
“许侍中一接手,这办事效率可真是大不一样啊!才半时间,就把那些积压如山的事情都给理顺了,这能力真是让人佩服!哪像之前的李义府,整就知道阿谀奉承,正事一件都办不好。”
旁边的老吏听到这话,深表赞同地点点头,附和道:
“可不是嘛!想当年先帝在位的时候,许侍中就经常协助各部门处理事务,每次都能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从来没有出过任何差错。这次他虽然只是临时掌管中书令一职,但也给朝堂带来了不少稳定啊!”
这些话很快就传到了宫外,虽然普通百姓们对“检校中书令”这个官职并不是很了解,但当他们听朝堂上的差事并没有因为官员的更替而受到影响,都纷纷松了一口气。
有一位农户恰好路过驿站,听到驿卒们在谈论朝廷已经批准了赈灾的文书,他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转头对同伴:“这可真是太好了!要是再晚一点,陇西那边的乡亲们这个冬可就难熬咯!”
许敬宗在接管中书省之后,展现出了极高的工作热情和效率。
每,他都会比以往提前半个时辰到达中书省,以便有足够的时间来规划当的工作任务。
他会仔细地将需要处理的事情逐一列出,并按照重要性和紧急程度进行排序,然后有条不紊地逐一处理。
当遇到一些难以决断的问题时,许敬宗并不会盲目地做出决定,而是会主动与户部、兵部等相关部门的官员进行商议。他会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决策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这样一来,不仅避免了不必要的延误,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有一次,吏部递来了一份关于官员任免的名单,其中有一个职位的任免引起了不的争议。许敬宗对此非常重视,他特意要求相关人员将争议的焦点详细地写下来。
第二早朝时,他将这份名单和争议点一并上奏给皇帝,并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李治对他的汇报表示满意,并迅速做出了决定,使得这个争议得以顺利解决。
虽然没有人确切知道许敬宗会暂代这个职位多长时间,但朝堂上下都对他的工作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
只要有他在中书省主持工作,各项事务都能够得到妥善处理,政令也能够及时下达。无论是边军的补给,还是地方的赈灾等重要事务,都不会出现混乱的情况。
尽管长安的冬异常寒冷,但朝堂里的秩序却井然有序。
官员们各司其职,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百姓们也能够安心地等待冬的过去。
这种稳定的局面让人们感到欣慰,因为他们知道,只要许敬宗继续保持这样的工作态度和能力,国家的政务就能够顺利运转,人民的生活也能够得到保障。
喜欢大唐:实习生穿越竟成临川公主!请大家收藏:(m.fhxs.com)大唐:实习生穿越竟成临川公主!凤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