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正在三沙旅游时接到了母校的邀约,邀请他们二人回学校给学弟们做个简单的报告,两个人现在虽然是“轩辕计划”的成员,但都没有退出现役,于是爽快的答应了。当夜里丰收的思绪又回到了学生时代:
国防科技大学的校园里,丰收抱着刚领的战术训练服,快步穿过人群,却被突然从实验楼冲出来的陈蕾撞了个正着,对方怀里的星图模型散落一地,蓝色的星球挂件滚到丰收脚边。“抱歉!我赶去参加星际航行论坛,要迟到了!” 陈蕾蹲在地上捡模型,马尾辫上还沾着实验室的银色金属碎屑,抬头时,丰收看到她眼镜片后的眼睛亮得像藏着星星,手里还攥着一张写满体物理公式的草稿纸。
那时的丰收是指挥系的风云人物,野外拉练总拿第一,战术推演报告常被贴在教学楼公告栏;陈蕾则是物理系的 “怪才”,泡在实验室的时间比在宿舍还长,床头贴满了不同星系的星图,课本里夹着自己画的星际航行路线图。两人唯一的交集,是学校的 “跨学科创新大赛” 丰收负责设计模拟战场的战术部署,陈蕾则用物理公式计算战场环境对装备的影响。深夜的研讨室里,丰收在白板上画战术沙盘,陈蕾在一旁用荧光笔标注 “大气湍流对无人机航线的干扰系数”,偶尔抬头对视,也只是默契地笑笑,话题永远绕着 “任务”“数据” 打转,从没想过除此之外的关联。
毕业后,两人走上了截然不同的路。丰收主动申请去昆仑山戍边,喀喇昆仑的风雪里,他带着战士们在零下三十度的边境线巡逻,用在学校学的战术知识击退过偷越边境的不法分子,胸前的军功章换了一枚又一枚,而后选拔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大队;陈蕾则选择深造,在量子物理实验室里熬了一个又一个通宵,发表的《星际航行中的曲率引擎能量损耗模型》论文,被业内称为 “打开星际之门的钥匙”。偶尔在校友群里看到对方的消息,丰收会为陈蕾的科研突破点个赞,陈蕾也会在丰收分享的边境星空照片下留言 “星星的轨迹和我计算的一致”,却从未有过私下联系。
直到 “轩辕计划” 的选拔通知送到两人手郑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会议室里,当丰收穿着迷彩服走进来,与穿着白大褂的陈蕾四目相对时,两人都愣了一下。“没想到会在这里见。” 陈蕾先开口,手里还拿着能源系统的设计图;丰收笑着点头,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 —— 那里还留着戍边时被风沙磨出的痕迹。
进入 “轩辕计划” 后,两饶协作变得频繁。陈蕾负责调试能源核心,常常需要模拟不同星际环境下的参数;丰收则负责制定舰体防御战术,需要根据能源输出调整防御方案。有一次,为了解决 “能源过载” 问题,两人在实验室里待了三三夜。陈蕾趴在桌上演算公式,笔尖停在 “曲率共振” 的关键步骤上,揉着酸胀的眼睛叹气;丰收递过一杯热咖啡,指着公式:“你看能不能参考边境防御时的‘分阶段卸力’原理,把过载能量导到备用舱?” 陈蕾眼睛一亮,顺着这个思路修改模型,凌晨时分,当屏幕上显示 “能源稳定率 100%” 时,两人相视一笑,晨光透过窗户洒在身上,竟比实验室的灯光更温暖。
火种稳定后,两人难得有了休息时间。在基地的观景台,陈蕾指着夜空中的猎户座:“我时候总对着星星发呆,想知道那里有没有住着其他文明。” 丰收靠在栏杆上,想起昆仑山的星空:“我在边境时,也常看星星,那时觉得星星是战友,能照亮巡逻的路。” 陈蕾转头看向她,发现丰收的眼神里不仅有军饶坚毅,还有不常显露的温柔;丰收也注意到,陈蕾谈起星星时,嘴角会不自觉地上扬,像个得到糖果的孩子。
“其实在学校那次大赛后,我就觉得你很厉害。” 陈蕾突然,声音比夜风还轻;丰收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我也是,看你在实验室里专注的样子,就觉得你以后肯定能搞出大动静。” 晚风拂过,带着远处发射塔的金属气息,两人都没再话,却不约而同地向对方靠近了一点。他们知道,从国防科大的初遇到 “轩辕计划” 的并肩,从各自坚守到携手守护火种,这份跨越多年的默契,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比战友更深厚的情感就像星空中的两颗星,看似遥远,却在各自的轨迹里,慢慢向彼此靠近,最终汇成一道温暖的光。
喜欢昆仑星途请大家收藏:(m.fhxs.com)昆仑星途凤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