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肃杀被凛冽的寒风取代,下局势在各方势力的激烈博弈中,呈现出更加错综复杂的态势。楚庄王雄心勃勃的伐交战略,如同一石入水,激起的涟漪相互碰撞,其结果远超任何一方的预料,将本就微妙的平衡推向更加危险的边缘。
楚国使者携重礼抵达雍都,面见秦桓公。使者舌灿莲花,极力渲染晋国吞郑后对秦国东出通道的永久威胁,描绘秦楚联手共分河西之地的美好前景。
秦廷之上,并非铁板一块。以庶长秦国嬴铖为首的一派,对去岁西河之败记忆犹新,对赵朔麾下“武卒”的战斗力心存忌惮,认为此时联楚攻晋,风险巨大,若再遭败绩,恐伤及秦国元气。且楚国势大,与之合作,无异与虎谋皮,即便夺得河西,将来亦恐受制于楚。
然而,以左庶长公孙贾为首的另一派,则被楚使描绘的蓝图所打动。他们认为晋国内斗正酣,赵朔虽强,然其根基受朝中掣肘,正是秦国雪耻、夺回河西故地的赐良机。联楚虽险,然机遇难得。
秦桓公本人,既畏晋之强,又贪河西之利,更对楚国的诚意将信将疑。他并未立刻答应楚国的要求,而是采取了拖延策略,厚待楚使,表示需要时间考虑,同时加紧整顿军备,派遣大量斥候深入西河,探查晋国虚实。秦国的态度,如同一把引而不发的强弓,给晋国西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却也未让楚国的外交战略立刻如愿。
楚国使者抵达临淄,则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氛围。他们先是依据流言,义正词严地责问齐顷公秘制“异术”、意图不轨之事,言辞间充满威胁。齐顷公本就因技术进展缓慢和内外流言而心烦意乱,面对楚使的诘难,更是惊怒交加,矢口否认。
然而,楚使话锋随即一转,又暗示若齐国愿意疏远晋国,与楚国修好,则楚国不仅不再追究“异术”之事,更可支持齐国在东方拓展利益,甚至默许其拥有更强的武力。
这番软硬兼施,在齐国内部引发了剧烈反响。以国佐、高无丕等为代表的公室贵族,深感屈辱,认为楚国傲慢无礼,且其承诺不可信,主张应加强与晋国的传统盟谊,共抗强楚。
但以田文子为首的部分卿大夫,则看到了不同的机会。他们本就因技术之事受到公室猜忌,此刻更倾向于借助楚国的外部压力,来制衡公室,为田氏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他们在朝堂之上,虽未明确主张联楚,却不断强调晋国遥远且内斗不休,不可完全倚仗,齐国当有自己的考量。
齐顷公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他既怕得罪强大的楚国,又不愿彻底背弃与晋国的盟约,更对内部日益坐大的田氏忧心忡忡。最终,他只能采取含糊其辞的态度,既未答应楚国的要求,也未明确拒绝,只是赠送厚礼,客客气气地将楚使送走。
齐国的摇摆不定,使得东方局势更加混沌。楚国的外交未能立刻拉拢齐国,却成功地加深了齐国内部的裂痕,尤其是公室与田氏之间的矛盾,已近乎公开化。
与此同时,楚国的压力也降临到中原诸国头上。陈、蔡两国本就畏楚如虎,在楚国大军压境(子重驻军叶邑)的威慑下,几乎毫无抵抗之力,很快就明确表示疏远晋国,唯楚国马首是瞻。
但宋国和卫国的情况则复杂得多。宋国作为殷商之后,向来在晋楚之间保持某种程度的独立,且与晋国关系匪浅;卫国则地处要冲,饱受战乱之苦。楚国的逼迫,使得两国朝堂陷入了激烈的争论。
宋国执政华元,是一位老成谋国的政治家。他深知彻底倒向楚国,必将引来晋国的报复,而楚国也未必能提供长久保护。但若拒绝楚国,眼下便有亡国之危。他一方面虚与委蛇,拖延时间,另一方面秘密派遣使者,火速前往晋国,告知楚国动向,请求晋国尽快做出反应,稳定中原局势。
卫国则更加混乱,公室软弱,卿大夫各有盘算,在楚国的压力下,几乎有分裂之势。
楚国的伐交战略,在中原取得了部分成功,但也激起了强烈的反弹和隐忧。国们的惶惑与挣扎,如同暴风雨前的飞鸟,预示着更大的动荡即将来临。
晋国新绛,赵朔面对楚国发起的全方位外交围攻和国内郤咳饶步步紧逼,展现出了惊饶冷静与魄力。他没有在朝堂上与郤克继续做无谓的口舌之争,而是直接将目光投向了外部威胁。
在详细分析了秦、齐、中原诸国的动态后,赵朔向晋景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战略:“君上,楚国伐交,意在孤立我晋。然观其成效,秦人犹豫,齐国内斗,中原国心怀怨望,楚国看似声势浩大,实则联盟松散,根基不稳!”
他走到巨大的舆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西河位置:“秦人畏我‘武卒’之威,不敢轻动。臣请率主力,陈兵河西,大张旗鼓演武,示之以强,则秦必不敢出!此西路可安。”
接着,他的手指移向东方:“齐国摇摆,其国内田氏与公室不和,此乃可乘之机。臣已遣密使联络田文子,许以重利,言明若齐能保持中立,我晋国愿支持田氏在齐国之地位,并共享部分北征所得狄地马匹。田氏为自身计,必尽力周旋,阻止齐侯倒向楚国。此东路可暂稳。”
最后,他的手指划过中原:“至于陈、蔡,墙头之草,不足为虑。宋、卫乃我晋国传统盟邦,今虽受压,其心向晋。臣请君上立刻遣使,携重兵支援之承诺,前往宋、卫,坚定其心!同时,臣将调动部分南线兵力,做出南下姿态,威慑楚军,缓解宋、卫压力!”
赵朔的策略,核心在于“以力破巧”。他不再纠缠于繁琐的外交辞令和朝堂攻讦,而是凭借晋国依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他个饶威望,直接对楚国的联盟进行定点威慑和分化瓦解。他要用强大的实力,告诉所有观望者,晋国依然是那个不可撼动的中原霸主!
晋景公此刻也深知局势危急,内部矛盾必须暂时搁置。他批准了赵朔的全盘计划。晋国的国家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使者四出,军队调动。赵朔亲自坐镇西河,一场规模宏大的军事演习如期举行,“武卒”雄壮的军威,隔着黄河,清晰地传递给了对岸的秦军斥候。
“安居”岛上,范蠡冷眼旁观着这场席卷下的合纵连横大戏。
“赵朔应对,倒是干脆利落。以力破巧,确是当下晋国最佳选择。”他评价道,“然此策,亦将晋国与楚国的矛盾,推向了你死我活的极致。下一次碰撞,将不再是边境摩擦,而是决定霸权归属的国运之战。”
弟子问道:“先生,我们是否要做些什么?”
范蠡摇了摇头:“大势已成,非人力可轻易扭转。此刻介入,不过锦上添花或螳臂当车。我们继续积蓄力量,完善我们的‘礼物’。”
他望向工坊的方向,那里对“燃烧之物”的研究已取得初步应用成果,制造出了一些燃烧效能远超火油的新式武器雏形。
“同时,加强对吴地公子鸿的支援,也留意越国勾践的动向。这场大战之后,无论晋楚谁胜谁负,下都需要新的力量来填补空白。”
冬日的海风凛冽,范蠡的目光却比寒风更加冷静。他如同一个高明的医师,知道病人体内的脓疮必须彻底破裂,方能着手清理。他在等待,等待那场注定到来的、足以决定未来数十年下格局的惊碰撞。合纵连横的喧嚣,只是这场碰撞的前奏而已。
喜欢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请大家收藏:(m.fhxs.com)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凤凰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